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303|回复: 3

[技巧] 同理心的层次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同理心练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7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理心的层次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同理心练习& Q# W/ [% O; X) G% ?, J0 f
                                                                 2012-06-20  来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博客)0 g  j- \8 Y4 T/ U7 d$ e$ x1 b& R# O

& f" K: \9 V$ _& \: l        一、理心的层次:

7 l5 m0 t, R1 j* l: K1 Q        
& _/ u/ I0 b. h; o) v' q
        第一层次:低层次,没有表达出对方的情感及相关内容。

0 @) {+ h4 v/ o1 i" F1 [4 I8 h: B

/ `  [: w- ^6 k) E1 ~       “只要照着这个计划做,我想你一定会成功”

! J6 Q- s; H; p/ K) Q3 q* x- [        第二层次:中低层次,工作者会以不适当的修饰词形容案主的感受,比如,有一点,好像等。有时会误解案主的感受,比如把受伤害理解成生气。
      
7 Q  b! ~2 y9 e' d       第三层次,可替换或循环的同理反应。
- O4 M# W4 \4 ?6 _8 }2 W, H
       工作者通过回应表达了对案主相关讯息的了解,能正确反映出案主当时的感受或态度。但是循环的同理只是以案主的表达为范围,不能超越案主表达的讯息及其感受。

# |' Y& x+ p8 ?# Y. ?       这个层次的同理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的同理反应技巧。

$ M: }: T$ s2 A6 v       第四层次,中高层次的同理。这个层次的反应对案主的陈述内容赋予更多的意义,并且正确反应问题陈述中隐藏的情绪和内容。目的在于促进案主的自我觉察。  

  d; g3 Z4 J- I       第五层次,高层次的同理。反应案主每一个细微的情绪,并且随着案主情绪的变化,使用适当的声音和表达方式,将社会工作者对案主外在和内在反应的了解,在正确的时机传递给案主。目的,更能增进案主对自我情绪和问题了解的深度和广度。
! F3 V, |' l$ v$ d/ C, y8 V: d4 j4 C
       二、同理心层次区分练习:
       & S4 K" R% o( I" H0 w4 |' U
       案主是一位领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独居老人,女性,八十岁,正让社工帮忙联系进养老机构。

1 B- B$ @) a* z      “真糟糕,我一想起要搬进老年公寓我就越害怕,我住在这里至少还有邻居照顾,在那里我就一个人也不认识了,我很害怕我变成一个人。”

2 V" M  O# ]' [& p$ r       同理反应:

5 P, e; q# e4 v8 m9 v       1、听起来你很害怕离开邻居和熟悉的环境,但是那里也有很多友善的人,也有许多事情可做的,而且他们每天都提供三餐的。
1 y" Y  Y& B- `' f$ T/ u5 x
      2、不用担心,你很快就会交到新的朋友的,你也一定会希望早一点搬进去的。
  

& e8 K* T6 V0 ^      3、你不是已经签了那些我几天前给你的申请表格了吗?
* _2 n; S* C9 v7 I% b5 f) c( R
      4、你一想到要离开就会担心,是因为你舍不得离开现在的地方和邻居,虽然搬到那里你的生活会比较方便,但是你还是不确定是不是搬去那里真的很好。
5 Q' H. Y3 ~! h- m
      5、我有点觉得你应该留在现在住的地方,而不应该冒险搬家。
" J3 s- [( \1 ^% g! c7 ^' h
: Q* R8 {- k5 [% S: }. X1 U+ t' }
      6、许多老年公寓的老人在搬进去之前,他们也会和你一样担心,但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一个人后悔搬进去过。

; i5 T- I1 C6 H
7 m# z6 D+ C( f' D' r0 H      7、听起来你对要搬走有着很复杂的情绪,你一方面想要搬进去,因为在生活上会方便些,但另一方面你又很担心,害怕自己会孤单失落,而希望和熟识的人在一起。

4 m" {; _+ ~7 Y# g( Y5 h3 S
- E: ]9 a, S( H$ F( T
     8、你希望我们可以忘记所有的事情,因为那样所有的问题就消失了。

/ h3 k8 o8 d5 A! R* w4 o7 {  n  r     三、同理反应的起始语(建议课下大声朗读,熟记于心,形成自然的同理反应):
5 j% [& a: _, F; l' m+ [
     有没有可能是……
8 O- ~& |9 |' n* m/ p( W$ f
     我想如果……

2 h4 l6 `$ v8 Z" k3 E     我猜想我有点……
) \/ f- G: w# p8 X' q2 G. ]
      听到这样……
, b( W9 ]5 l# G% E/ S
      如果我错的话请告诉我,但是我觉得……

4 f  V) M: |$ |0 J      可能你觉得……

2 t; t& A6 ^1 C- k      有时候你会想……

+ T3 {8 M$ N7 x2 B% _) l7 N      或许这有点不合乎现在所讨论的,但是……

: u6 \, l3 z/ [& P      你有些……感觉……
% ]4 W/ V2 d+ J1 F5 E
      我不太确定我是不是真的了解你所说的,但是……

2 ?# g7 C: w6 b      你看起来有点……

- Q$ e" X7 J; Q3 ^8 A      显然你觉得……

8 Z/ w# |, `# l7 \5 o      你或许觉得……

+ m% ~: t: k3 v% t$ |      你是不是觉得……
! W2 \, V1 r7 m) x9 g
      我不太确定我真的了解你的感觉,你的意思是不是说……
8 A) M, Z  b! U" A0 A. x
     我没有把握我真的抓到你的感受,你是不是觉得……

! K! ?: a* N) K/ W     我刚听到你觉得……
( p* f8 o) }; }% ~# [: ?8 }( M
     这是不是你的感觉……
" D% X. @9 D8 m+ J3 x3 A% e
     我想如果我真的了解你所说的话,你的意思是……
- ~' B! d6 F8 T( [
     我听到的是……
( u0 Y+ g" x1 L2 M
     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你说……
5 z4 x0 W5 }0 |5 W0 l$ o6 {( u
     你觉得……

$ X% N6 @  p! o' i4 S     所以,以你的立场而言……
, q' ~1 h1 l0 m8 R) J
     我觉得你现在感到一些…….
" V5 ~+ l& h5 p2 T
     你刚刚说的话听起来好像在说“我……”

) R" J! z1 d; M$ W2 z3 `& K     你的意思是不是……
7 I- W  ^4 M: a8 F' l
     我想听到你刚刚说的话让我觉得……
4 c' G' I2 T4 P% m& o
     所以当你想到这件事情你就觉得……

1 K$ |4 N  @2 R+ ?5 H     现在你觉得……; _$ Z2 l7 J. S, Y2 `

1 {) `$ a( E" K- I3 k6 \- m
- u9 ]* g+ c6 Q$ j; r7 n. u+ S. }" t( R, L( h
/ K5 G, {, b0 P! B: x# G+ y' X& K- u

6 `% p! e. T( G) q3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726d901016xbe.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8-27 15:49 编辑 , |8 b: E7 E' D& G
2 N$ y$ G. H( a' o0 r, S* \- b
                             心理咨询方法:同理心技术的层次+ T  N+ t! R3 k- v% J: ^* w9 x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心理教育网
0 N4 ~! X& H3 \" }
% f5 b+ U& E3 r: C7 f! q
      同理心技术的层次; ~1 T6 J) V* }  k: i8 d- H

2 d: g6 m2 c3 y  B      KMhuff等将咨询员的同理心回应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与第二层次的回应.并非同理心的回应.不但无法协助当事人探讨问题,甚至有碍彼此关系的建立。第三层次的同理心回应属于初层次同理心,对咨询关系的建立多有助益。第四与第五层次属于高层次同理心的回应,有助于当事人深人探讨问题。) O+ L7 o4 H1 c) Q1 k/ j

4 c% o/ }3 |- k) P4 `      后来有人将五个层次同理心回应归纳成四个层次,并设定4点计分的评定量尺,最高层次为4点,最低层次为1点,各点之间的评定等级为1.5,2.5,3.5点。现将四个层次的同理心回应说明如下:9 ~' S: `$ d  b, T
) p* B) m! r0 o2 [5 d* Z
       层次一:(1.0)
4 w) \1 r- E- v5 D8 J5 `8 N
# s/ W! X& i2 k       咨询员没有专注与倾听当事人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因此回应的内容,不能反映当事人表面或隐含的信息,对当事人问题的探讨没有帮助。
$ [9 T3 c2 l7 `; E
/ L& r* q6 {: R. r. a       层次二:(2.0)4 L3 w+ f! `+ A" N+ e, j- V
# d% k# a( x5 \- P! F) H/ W
       咨询员回应的内容,只反映当事人表面的想法与感觉,而且反映的情感并非关键性的感觉,因此对当事人问题的探讨没有帮助。- J0 K8 d. A2 H; g& y3 T2 ~& Q
% R; [) _, _% u. H- |; j0 r
       层次三:(3.0)
, y+ E1 ?& q$ l# W- S( n4 Y8 ^4 Q! w
       咨询员回应的内容,能够完全反映当事人的想法与感觉,没有缩减或过度推论当事人表达的内涵,不过,无法反映当事人深层的感觉。7 m9 J1 q4 o2 g/ X8 Z" I
* {1 K$ k+ R1 y0 y, M( P' j
       层次四:(4.0)8 A% Z- E; s2 _0 c

8 ]' d1 p% k, F" x6 z( k$ ?" k      咨询员回应内容,能够反映当事人末表达的深层想法与感觉。这种回应,可以协助当事人觉察与体验先前无法接受或末觉察到的感觉。' q3 P: m. V7 m$ Q
- n; y/ m/ D) v) K6 {8 E2 `  a
       以下说明咨询员四个层次的同理心回应:" ?7 t" _# t5 P  D: J& J

; J3 H: I) e, G3 E& M: \) a4 l       案例5 r: g; e* U, Q9 I- o2 A! }* s
$ H! {  D; u, B
       当事人:我的主管是个好大客功、逢迎拍马的人。我的单位原本有8个人,他为了讨好董事长,保住自己的宝座,自动将员颓缩减为4人,而业务量不变。这样一来,我跟办公室的同仁,每天一到办公室就忙得天昏地略,中午没得休息,晚上还得加班。他将所有责任丢给我们,每天只是来晃一下,就不见人影。这种践踏别人往上爬的人,简直连众兽都不如(音量提高,咬牙切齿)o更气人的是,不是加班就有加班费可以领,只要超过公司规定的加班时数,多余的抑班时数就算义务奉献。我每天回到家都已经三更半夜,孩子跟老婆早已入睡。隔天一大早出门,孩子、老婆都还未起床。昨天我的孩子托我老婆告诉我,说他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我.很想念我。我听了很难过,觉得好对不起家咨询员的四个层次的同理心回应如下:
! P* k8 n  A# U: T2 j; V
7 K8 @7 q0 e, q: d& E. ?, M) g4 S      咨询员:其实,很多主管都很自私,这种问题不是只有你有,很多人都有。如果你学会拒绝,或许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时间跟家人相处。(1.0)/ l, Z+ o9 M7 k  x; U4 A

9 Z7 H% D% j+ |      咨询员非但没有专注与倾听当事人语言与非语言行为,而且回应的内容并非同理心技术的使用。. Q0 u) p0 E% j' k5 c; r" Q) V
+ z, n' g) A% L  e/ j
      咨询员:你的工作量很大,每天忙到过气来。(2.0)! Q  S9 T( n, Q* B

* a  [  L5 K2 N8 x) e      咨询员只反映当事人部分的表面信息面且反映的感觉,并非当事人的关键性感觉.因此对当事人问题的探讨没有帮助。
3 m* b) K0 _& x* p+ ^& n: h9 Z4 P5 z
      咨询员:你的主管很自私.为了自己利益,牺牲别人,让你忙得连家庭都无法照顾,你对主管愤怒,也对家人愧疚。(3.0)
8 f, w5 v! J4 h% z$ O! Q  b" u, ?* L  u( j' b2 l
      咨询员只反映当事人表面的感觉,并未触及当事人深层的想法与感觉,因此对当事人问题的帮助有限。* K. X+ q) A2 H4 [- n! ?1 i& W' Y
4 G- h  v' N7 _( r: L: c' H# n
      咨询员:你的主管为了自己利益,不断剥削你,害你愧对家人。虽然你有无比的愤怒,可是他是主管,你对他束手无策,只能任他宰割,你怨恨自己无能力反抗。(4.0)
8 f- f4 P( a; Q7 B7 S) j/ S. {: X9 N  t, G$ s. ^
      咨询员的回应触及当事人深层的想法与感觉,因此有助于当事人问题的探讨。7 @/ Z8 _3 Y: @  _8 m5 v

% G1 }3 _" `' V4 O
* x/ ?4 c0 L, i$ Z3 G+ b
) s" ?# ^$ a. t
, E( H! s/ `# ^5 D原文链接:http://www.xinli110.com/xlzl/rdgz/zs/201106/232010.html
7 ?* u. q: g- i- B, g
. h- J+ ^: q- Y% D' u3 X2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8-27 16:02 编辑
) T* }$ I  B& \# J! y8 B( `1 h) U( z: B8 X! \6 B# W
      本文转载自魏钧《初层次同理心》
" ?0 R4 S; M* N. d+ _- ~% u0 y& J1 A. g3 \* Y, F
      同理心是辅导人员或助人工作者最重要的技巧或态度之一。辅导人员能设身处地地对当事人产生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鸣性了解,才是帮助当事人的第一步。
- D2 U' ]8 g# Y2 \  ?" c  c- i/ o: U3 H5 P6 ~/ `' ^, U
       Mayeroff对同理心的说法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当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模式、他的目标与方向。”
( w# P* t) y: L, j, e/ g  E% T3 e
      卡尔·罗杰斯在谈到同理心时,是这么说的:“辅导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够将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觉察到当事人蕴含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这就是同理心的了解。觉察到对方的困惑、愤怒、胆怯或受到别人不公平待遇的心情,就好像是你自己的感觉一样。当辅导员清楚地了解了当事人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够很自由地走进他的世界时,辅导员便能够了解当事人本身不清楚的事情或感觉,并传达给他,而且还可以讲出当事人个人经验世界中很少意识到的意义。这种高度敏感的同理心使一个人能够更接近自己、了解自己,并能够学习、改变和发展。”2 e8 P9 _0 h2 H, U6 f  l

' b! r, t7 L" C5 y1 ?! Z" ^     “我们可以感觉这种了解是多么少,我们很少得到别人对我有这样的了解,我们也很少如此对待别人。我们对别人常常是另外一种很不同的了解,比方:‘我了解你的问题在哪里’或‘我了解你为什么这么做’,只了解事情或原因,而不了解对方的世界,这是从当事人外面的立场的理解……我们以自己的立场来看他人的世界,而非站在他的立场;我们是在分析和评价他的世界……我相信辅导员能够明了当事人在他的内在世界里每个时刻所经验的,就像当事人所感受到的一样,但是不失辅导员自己独特的自我,这样真正的改变就可能产生……”8 Y& V" N& o: X0 E# x7 T

- G; ]/ l9 @+ z8 D7 f& A1 L      要做到上面所说的并不容易,尤其当双方接触时间不长时,更不容易。何况同理心不仅是与对方共鸣性了解而已,还包括把对对方的了解表达给对方知道。因此同理心包括了两部分,首先是辨识,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了解当事人的感觉及其世界;然后是沟通,把所了解的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辅导员对他的感觉、行为已经了解了。所以同理心对于辅导员与当事人建立和睦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它协助他们发展出开放的态度及信任感,这在自我探索阶段是最重要的行为,协助他们探索自己以及他们的问题情况。因此,同理心可说是建立关系的技巧,也是资料收集或问题澄清的重要技巧。9 T* H. {  K; h6 ], r7 t! g0 T

1 ?7 q( C7 g& l) B* Q+ }      Carkhuff把同理心分为两个层次:初层次同理心与高层次同理心。初层次同理心是指针对当事人明显表达的意思与感觉做一个基本了解和沟通。它适用于自我探索,协助当事人从自身的参照结构来探索和澄清自己的问题。在自我探索时,辅导员不打算深入当事人的问题,尤其是说了一半的事或隐藏在话中的意思,这些可留待下一阶段再做,那是属于高层次同理心了,其目的只是为了了解和协助当事人对自己及其问题产生新的观点、新的了解。而初层次同理心在整个助人过程中都是有用、有效的行为。" v( U4 v% g6 E2 D* _
) s: N% `4 P. @; t) \
      例如,一位学生向你抱怨说:“这算什么嘛!我花了整整一星期写的报告,只得到良,而王明明临时东抄西凑的居然得优,你说老师是怎么当的呢?简直没有标准嘛!”试看下面的不同反应:
. U3 T8 V& f/ W+ Z8 |' l1 P+ Q4 _$ p; o
   l  
    辅导员甲:不会的,老师改作业一定有他的标准,虽然无法百分之百公平,但一定尽量公平,你误会老师了。6 X9 H0 d" D$ n% }& H) u3 S7 W6 {% g
1 D+ c  f' \9 T, ?! z2 u
   l  
    辅导员乙:你不应该先抱怨老师不公平,你应该先检讨自己,一定是哪里不好,才会得“良”,老师给分一定是有道理的。: h4 w2 \- ^/ `8 u+ `& E/ P

: W3 m  Z& [0 s1 W7 v/ \   l  
    辅导员丙:你不要太难过,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不公平的事太多了,只要你认为自己写得好就行了,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 Y4 I. V$ l7 E  j. n7 h2 s8 _; \5 n
0 L5 q6 A1 H! n4 V& z   l  
    辅导员丁:你知道小王的报告内容如何吗?和你的报告有什么不同吗?也许你要先弄清楚,才对以后写报告有帮助。
3 M. o$ h8 Z" v+ y
' x1 U. z0 Z8 @( }% U   l  
    辅导员戊:你认为老师对于报告的分数打得不公平,所以你很生气。' v" O* ]/ J6 l4 Q

3 X$ V, g$ x4 y! D6 c' {" w% Y      上面的5种反应,在辅导过程中很难评论哪一种恰当或不恰当,因为都很有道理,尤其不同的意义及功效,但是如果是在辅导会谈的开始,则就值得深究其适用性。辅导员甲显然是站在与当事人相反的立场,维护老师的立场,而没有将心比心去体会、了解当事人的心情、感受,易使当事人感到被误解、不信任。辅导员乙则是批评当事人,不相信当事人。以上两种反应易使当事人感到挫折、更气愤而打退堂鼓或与辅导员争论,是一开始的关系就紧张,且对问题的了解造成阻碍。而辅导员丙是在做安慰的工作,安慰固然需要,但当事人的情绪却被压抑着,问题就这么不清不楚地被带过去;辅导员丁则是给建议,在问题未弄清楚、情绪未处理好之前就给建议,并不恰当也无效用。辅导员戊则是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去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并表达出来,使当事人感受被了解、被接纳。不但能密切关系,而且能鼓励当事人继续探索、澄清,终究是正确的同理心了。( p, D- q% Q: @
0 v" L, X! \8 Y; b$ Q+ z2 @9 J2 Q! m9 y4 [7 h
      对感受或内容反应
( ]2 L. P* f( y, O# ^% {1 @& r
4 P2 ^% ~8 C7 u% k$ o7 j     同理心是通过沟通来对当事人进行共鸣性的了解,如果更详细、具体地来说,是针对当事人所经历的事情的内容或身在其中的感受、情绪作恰如其分的正确反应。因此在学习如何表达同理心前,须对其相关的一些感觉、情绪及语意内容作一些探讨。
5 f! D+ v' \% q, n" S3 _! j1 b' l6 w" D8 L2 D( H' D
      感觉作用( R  J) G$ ?! M1 x0 e' v

: P/ ]7 M' d1 g* Q5 ^) V: Y      影响个人行为的因素很多,而情绪和感觉却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许多心理学家甚至认为情绪主宰理智,深深地影响人的思想与行为。感觉是一种感官的体验,神经系统收到了一个刺激后,就会沿着神经纤维发出一种电波,启动肌肉和腺体,于是生理上会有反应,情绪要跟着产生变化。
; W: ^. |+ C  J  E# b
! g7 v( {4 D+ y, T3 x7 d1 }: h     情绪反应的类别. I1 N. t, ]# N1 k8 l8 M4 ]( p$ E- [8 Z

  e7 `. N% I  d- A     为了便于区分情绪的类别,试将情绪大略分为四类
: a. x2 U4 ?7 X( c% U5 @0 @2 `' n7 _" M
     举例如下:0 H" x/ E6 g2 V% F% N

5 R# s  Z# L) f' l) S     快乐的、兴奋的、充满信心的、雀跃的……属于I;5 E3 G0 V7 C  J1 w. ?' p; Y# w$ d1 X

* k. t% X1 V" c6 M% o8 U     安静的、舒服的、满足的……属于II;
6 [( Q: X: Q# S7 `$ u$ y. ?. ]" H5 v* ^, @
     愤怒的、敌对的、痛恨的……属于III;
; n, a* D3 a  I! d, G% d/ Z
9 ]1 l; T: ]+ s; t" B4 A' ]% u     乏味的、失意的、无助的……属于IV。
) i( ^7 m( S# z% [3 Z9 M/ @. Q' @! N3 g  G$ }- A+ K. _
     情绪的强度
) c! S% t7 x3 B) N8 s! [4 e/ a7 _) M/ v" ?" w, E
     为了能对人类的行为更加了解,除了区分情绪类别外,辨识情绪的强度也很重要。强度的区分可以用点数量表来表示,可以有不同的点数量表。如果以五点量表为例:2 |& j1 V) v, h0 X/ t! j% h, I# u

9 g7 `2 G4 J' D+ q  l  
   比如“愉快”的反应,5点可能是“乐坏了”“棒透了”(因为每个人的情绪反应可用不同的词句来表示)1点可能是“平静”,而3点则可能是“高兴”之类的字眼;1 i, p/ f" k* s- b; Q9 w5 X
  & q; Y" x1 R! r- y- j
  l  
   以“生气”来说,5点可能是“气疯了”或“愤怒”,1点可能是“不高兴”,3点可能是“火了”。4 g* ~0 F: |- U; h8 P$ O

4 U1 i( C5 n. y0 y6 m7 S" `- v      情绪反映
, W) O, o( s6 j2 l- t7 L4 E% P
% _) s7 \0 I9 s5 N, g      情绪或感觉辨识出来了,还需要把它表达出来。表达时,不是用分析、评价的角色,而是要恰如其分的反映。反映的意思是好像在照镜子,镜中呈现的是当事人自己内在的情绪,看了镜中的自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态度与情绪状态,同时知道辅导员了解自己的感受。* Z+ _  n$ V% U
9 H0 i' }9 S2 q8 m3 \
      在当事人的谈话稍微停顿或告一段落时,将最主要的感觉反映出来;若当事人在思考时,则不可打断。辅导员的反映,忌讳与当事人的谈话内容重复。如当事人说:“他每次那样说,总弄得人家不太高兴”,而辅导员反问:“你觉得不高兴”。因为重复用词时,会让对方觉得说错话而迟疑,如此会增加他的防卫性。辅导员可以说:“你觉得不舒服”或“你不喜欢那样”,可能比较好些。反映的深度应以适当为宜:太浅,当事人会觉得你对他了解不够,搔不到痒处;太深,当事人则体会不到,会不同意你的意见或感到不被了解,认为自己没有那么严重。而强弱适中时,反映出的感觉正好相当于他所说的强度。在反映时,辅导员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意思,也不要减少其意思,要反映正是他所要表达的感觉。当然辅导员反映时的用词最好能与当事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经验及文化层次相近,避免使用专门术语。这样的反映才贴切,才能达到功效。2 W; M5 f3 f) O6 w& q

, x4 _/ d0 s/ N0 o% A9 [     反映的方式中最常用的是:
  [5 m1 `4 M7 L3 W" o  H7 \2 @  8 d- k3 A; f: E; S, F0 W
  l  
      “你觉得(难过)”
2 r3 S, f4 u2 ], [* P: C  
( p, m" k: a/ q9 G! T/ P  l  
      “你感到(伤心)”等等。- J4 r" C! N8 N- b9 M

9 }  a& y8 V0 d" U- `+ W     为了避免刻板,可稍加变化,如:' ?2 p& l) ~! r( @% }
5 z& o  R' I# R. m( J
  l  
       “您是不是会觉得……”) a. {) {# [/ R! {( J

+ P; S) c) ^6 D- v0 i! ]5 J/ M; N  l  
        “对您来说好像……”6 n6 I3 B. Z; K% K

4 I- }# U/ `7 o) \  l  
       “我听到的好像您会觉得……”! T; n# K% v$ [7 S

6 W; ?( G2 H9 _      让表达更自然、生活化,而不是像在套公式一样。
* z0 E/ q. M8 Z9 T$ c) C: _0 o: ]$ D% j5 C8 M' M% l
     简述语意" D% X7 ?+ B  [- x  I
1 r. e) ^$ W7 M+ F/ M7 I
     有时当事人只是陈述事实内容,辅导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当事人谈话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但可以表达辅导员认真的了解他,同时也正确把握了话中的含意。但是简述语意时,避免与原来当事人的用字用句完全相同。例如当事人叙述他和同学吵架的详细过程,从如何互相谩骂到互相扭打……针对他的叙述,当事人可以简述其语意为“你是说他先骂你,你才反骂他,越骂越厉害,最后他动手打你,你才顺手拿起花瓶丢他,因此而打上了他。”
% n: }1 n( M5 q. {6 _# ]! T- K& m9 r4 `7 D
      同理心反应/ `5 J" ^9 p' m+ i2 n8 t* p
% [1 c% \3 \  \5 s" T7 r
      实际上,当事人的表达或袒露中大都包含了经验(内容)与情绪,所以同理心的反应常常分为简述语意与情绪反映两种情况。
7 B' Z; t7 {* b. r1 I; \0 H
# }( y! W1 d. t( E# o4 o4 C      例如:一位老师说:“真气人,我一年来辛辛苦苦用了各种方法卖力地教导学生,校长不但不赞许,反而说我标新立异,不遵守学校进度,要我好好反省。”, B8 F+ s$ d% `. [8 X' i
4 p9 C# [) q- r  _3 M
      正确的同理心反应可能如下:
. M! u+ }5 A: a! W5 g0 C3 e" M$ ?
! f; r. ^. J+ d& y! i    “你在教学上的努力不被肯定,反而受到误解责难(简述语意),使你很气愤(情绪反映)。”6 i5 `0 x8 }( w5 K0 F
表达初层次同理心时的一些共同问题:
$ a+ n# G* e9 c$ ]8 {, K
. H, _) g8 a2 T     1、避免假装了解:虽然有时辅导员很专注在倾听,但当事人的叙述仍会使辅导员困惑不解,或辅导员可能会因其它因素而分心。此时不应该假装了解,而应该真诚地表示:“对不起,我有点跟不上,能否请你再说一次?”或者用试探性的口气来反应,让当事人不感拘束地修正辅导员的反应或表达得更清楚,比如,“您好像是说……吗?”“你的意思是不是……呢?”
, a  R  A1 q7 P5 P. z& ^
" c. y: ]# S4 t5 B& Y( ]      2、避免鹦鹉学舌式的模仿:正确同理心不是鹦鹉学舌式一字一句的模仿,而是先寻找当事人表达的重点,再用自己的话语正确反映或叙述。
; ^2 d8 i- J4 e1 N& @; @
9 I3 z" S4 P* l+ f( c$ G( [) ^$ v3 f      3、避免当事人漫谈:有时当事人会无方向、无头绪地漫谈,或在对同一性质、同一层次的问题反复多次,这对咨询的具体性具有破坏力。如果辅导员再以点头或“嗯哼”或其他支持赞许的行为来反应的话,更助长了当事人的继续漫谈。因此,辅导员应该对当事人给予适当的反应,但不能打断当事人的重要叙述或思绪,经常用正确同理心可以防止当事人漫谈,且促进会谈的深度。8 ^7 d: R% p8 u5 Q; f0 N! X

7 R/ O/ q1 Q  N      4、避免滞留在自我探索阶段:有些辅导员喜欢停留在自我探索阶段,因为在此时期双方关系不错,且尚未触及深层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压力不大,感觉相当舒适,不想往前进。他们鼓励当事人做过分细琐的探索,这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多大意义和帮助。同理心只是辅导中的重要行为之一,并不是辅导的目的。- Z- _$ j1 M1 ?

8 F9 w& \, H! U/ V1 p4 y3 J$ n; h      5、避免反应过分冗长:辅导员的反应应该适时而且精简。为了正确,辅导员常会说得比当事人多,使得反应过分冗长。这个现象常因辅导员太快反应,只听了几句话尚未有任何了解或概念前就急着反应,以致无法抓到重点,导致他不得不一直向下去,直到抓到核心。& N- C# m" G, Q% g

( m+ P% p6 I: [) _* y( W' Z% B2 q      6、避免以问题代替同理心:没经验的辅导员常常问很多的问题,想以问题来代替正确的同理心,并且他们的问题常是封闭式的,当事人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而开放式的问题,以“什么”“谁”“如何”“何时”“哪里”更能获得具体的信息。
0 y$ B( m- ]5 G" O
5 \# \; Y7 Z, c% z8 g5 p  K/ q      7、注意用语层次与当事人的背景配合:有时辅导员与当事人的背景相当不同,在表达同理心时,就需注意体会当事人的背景状况,如教育程度、年龄、生活经验、文化层次等,用当事人能了解、接受的词语来表达。参见表同理心的层次。) ^. D2 ?- `8 S

' R) t8 Y. t* F0 t3 n      层次1.08 D+ _- B6 S* z+ _5 A

* W; f+ a5 l: A! w  a     反应方式:辅导员反映的内容和当事人所谈的内容不相同,并且也不了解当事人最表面的意思与情绪,甚至使当事人产生不被信任、无价值、言语荒谬、被批判等感觉,显示出辅导员不关心、不信任当事人。忽略当事人想法与行为的差距,只是被动地接受当事人消极的行为,不想与他有更进一步的关系。
  d* y8 b/ o. O) w& z; H9 i3 {, O6 H% _, x) x: c
      层次2.00 u" s5 M0 y$ `" g0 i' O) q2 E3 w' F

  p4 t% X; b/ C; l/ a      反应方式:辅导员只反映出当事人部分的表面感觉或曲解它所表达的内容,在没有真正了解当事人说话内容前,即已依辅导员自己对它的经验加以曲解反映;或提出不当的建议;或以专家姿态出现而非表达其真正感受。辅导员曾简短地回答对当事人所提事件的看法,但并未接受他所有真正感受与行为的差距,故二者间只是表面层次的沟通。
. a6 P2 }9 h( \. H- W' J& Y
# c& \5 y5 S8 w) s( q      层次3.0
0 |1 B7 _: M7 x) Y/ y! y1 q' x9 R9 s- k& T
      反应方式:辅导员能反映当事人说话的感受,又未曲解其内容,以一种开放坦诚的态度完成彼此间的沟通;但对他所提出的问题尚未能直接立即给予指点方向或行动。简而言之,即辅导员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能开放地表达对这事的看法与经验,而且能指出当事人行为上表现得差距,但对解决问题的行动则未予提出,辅导员已较笼统,不牵涉个人内在意义的方式和当事人谈论二人间的关系。8 n3 w' O4 }3 Q: c+ {9 v* S

* N7 C6 g9 W- X      层次4.0% d6 e( Y* C# D+ O% \3 A  k

) C4 U% B0 U2 R6 Q      反应方式:辅导员不只反映当事人说话的内容,也表达内在的感觉和意义,更进一步顾及到他的利益,并表达热切的关心,主动地关心当事人,以引发出当事人特殊的才能。能很清晰地指出当事人想法与行为上的差距,并能具体地给予一个方向,能够及时地与当事人讨论彼此之间的关系。% _" r- W6 s* }/ F# x
- ]" h8 I. Q. Z
      当事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童说:“我的老师说我是坏蛋,他从一年级就这么说我,其实我又不是班上最吵闹的人,但是他每次都故意找我麻烦,我觉得他一点也不喜欢我,像小明有时比我更吵,老师就不说他。”  X) D/ T- I2 j$ n- P) _
      # q8 V! s/ F1 A
       辅导员甲:“你对这件事相当困惑,你不知道老师为何老师注意你的纪律问题。”这个反应表达出的内容是正确的,但是用语却超过了一个二年级学生所能了解的。+ _: F& ?; x- `
       % B9 j9 I7 N5 U/ Z, M" y
       辅导员乙:“你很气老师,因为他总是挑你的毛病,你觉得他一点都不喜欢你。”这样的用语似乎较适宜。
+ R  p- n2 {1 R+ D7 Q" e, y0 t7 p0 p9 l( z/ k* t1 q8 c
       8、注意非语言行为的一致性:表达同理心不仅仅是口语上同理,非语言行为也应表达出同理的了解。例如一个当事人向辅导员叙述她悲惨的婚姻生活时,辅导员用用轻快的语调、微笑的表情说:“这是一段令人伤心的婚姻。”虽然反应内容适宜,但表情、声调不协调,这不是正确同理心。1 V5 |2 o) C+ k7 c" Q

! N  G6 b) M% ?9 F      通常在第一次相互交谈时,很少用层次4.0的反应,因为对当事人的认识不够,还不能把握当事人的状况。
3 Q  @- `. g7 w- y
; x4 D5 s( I  E: g& R6 w# Y; q& l- j1 a. J! H7 [
( e6 A" M0 _, {5 l# @8 K

# M# Z5 R6 l4 S2 F原文链接:http://yyliuqixiong123.blog.163.com/blog/static/1357893632010692346150/
$ ]& v, Y6 ~3 K# o6 b, p5 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7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7 03:19 , Processed in 0.08647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