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社工缺口超7000名1 t7 F0 u9 X: L1 \2 E
一线社工盼薪酬有保障* A( n9 }) D9 g1 [8 N h
本报讯(记者王志新)昨日,在市救助站服务的社工常雅竹告诉记者,武汉的社工行业起步较晚,社会对社工性质并不是很了解,希望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社工人才。/ d8 j! y9 f- a1 j2 ?6 r: e
去年,23岁的常雅竹从江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进入我市首家民办的楚馨社工服务机构。一年来,她在救助中心开展心理辅导、情绪安抚、主题教育等,与志愿者一起开展各种活动,很受救助对象欢迎。& j, t, T T% [6 r; ^, |
常雅竹介绍,她的工资由社工机构发放,收入并不高,仅能维持基本生活。不过,最令她感到尴尬的是,身边的人并不理解她的工作,总是问她社工究竟是干什么的,这让她有点失落。
" c: B- z- v1 r8 q9 n! [" B7 z “社工是在做善事和积德的事,会一直干下去。”常雅竹说,随着各项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及社会各界对社工的认可度提升,相信武汉的社工行业会很快发展起来。
- t1 O8 r) H4 y+ y1 |: X( e 市民政局解释,社工是指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
4 h: E' X, [5 i3 p+ e 目前,我市现有持证社工600名,民办社工机构只有1家,远落后于沿海城市,到2015年,我市社工缺口有7150名。楚馨社工机构负责人介绍,多数持证社工身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并没有从事真正意义上的社工工作。! a0 ^9 G0 q, m
这位负责人表示,政府部门释放一部分职能,让社工机构参与,就事论事效益高。而武汉目前的社工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薪酬保障没有跟上来,与广州等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他说,除提升社工认知度外,提高社工收入是留住社工人才的关键。
; N; d0 w/ n' s' u; P8 J作者:王志新7 ~' k( y7 `. y;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