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职责、承担和使命
+ ~; y+ d3 P, l; ^) M( E 理事之所以称之为理事,是要处理事物的。是区别于会员和一般志愿者的,是基于志愿精神之上的一份承担和使命。是在协会担任一定职务,需要处理一定事物的,不完全志愿。
8 M; n+ }1 D, r( E0 |' M% n& Q2. 影响与带动理事,会员,志愿者" ~0 m& y+ e3 w
总监,部长,是要在一定领域内,带领理事们来处理事物,对于总监和部长的要求自然要更高一点了,只有身体力行,才能让你们的理事们信服,甘愿受你们领导,不然,又没才,又不能亲身做到,凭什么理事们跟着你?而某些总监部长们,自以为大二了,很牛了,很了不起了,殊不知,理事已经看在眼里,记载心理了,看看赵莉的帖子,你们就明白了。
3 c8 y% [. W, X* @ 同样,理事也是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会员与志愿者信服你们,觉得你们有能力,有才能,身体力行!% e6 A& {) ~! a) b0 S
3. 锻炼自己7 v- |# A4 ~2 x2 \% p% H
第二次培训之后,有人反应,做理事还要这么麻烦,又要参加培训,又要参加活动,又要写心得,烦死了。其实,这可能不只是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一群人的想法。
' _* I- X- r& `4 \+ a6 D2 G8 {5 f! x 我想,除了这样一份的行政要求之外,活动负责人写总结,严格按照服务学习的格式,其他人写心得,随笔,形式不限。也是锻炼自己表达与语言组织能力,记录自己服务的心路历程。
}& |5 x4 t+ C/ f4. 评优的条件 . Q0 n) f5 _8 R% g3 i1 L
在社会服务机构,或者社工机构,评价社工是否称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交的案例记录,每月的社工报告,心得体会。这个和社工的评职称,加薪都是密切相关的。
1 N. o2 o# N, {# ~$ @$ _/ A" s 对于我们来讲,社会服务或者志愿活动,在校内或者在其他的机构如何来评估一个人的是否优秀呢?举例我参加去香港的评选。一个硬性的要求就是服务时数满200小时,有一定的心得分享。
& y9 X. o. d# o, X! M: J! S 因此,硬性要求参加5次活动,写心得,也是基于此来考虑的。
) H9 d Y9 g" h4 X- U 所以,也希望诸位理事们,能够体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