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十元店”的求职大学生,有出于无奈的也有无所谓的
& A9 z8 ~% U2 b# Z在记者入住的“十元店”,总共住有七个人,其中四个是大学毕业生,有湖北黄冈的、有河南焦作的、有陕西咸阳的,还有江西九江的,最长的来深圳一年多了,最短的只有一天。
4 u; j6 ~8 p# }( a0 K
6 R! Z( F# A3 m m湖北黄冈的小赵今年专科毕业,机械专业的。来深圳已经半年多了,他说在来深圳的第二天就在工厂里找到了工作,一个月2000多元,每天要上11个小时的班,由于太累,他做了不到两个月就辞职了。在人才市场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工作,干脆做了自由职业者,帮助别人炒股,一天只工作几个小时,一个月就能赚几千块钱。
; @/ I, ~8 k; x“第一个月我赚了8000块钱,可全部都挥霍了,想想真是浪费。”小赵坦言,第一次赚到这么多的钱,用来买衣服、吃饭和逛街了。“难道你就没想换一个好一点的房子?”面对记者的提问,小赵很诧异地说:“干嘛换呢?这虽然是差了点,但是也不错了,一个月才260块钱,在学校不也住上下铺吗?再说这里的房东还不错,有时候还帮我洗衣服。”
& W. E: \+ f( T! U1 P! O- s* T河南焦作的小刘,毕业已经一年多了,化工专业的。毕业之后,和女朋友一起来到深圳,顺利地到了沙井一个电镀厂里工作,月薪3000多元。小刘说他也辞工了:“那个工作一点前途也没有,对身体的损害也大,两条牛仔裤在一周内全都变成了黑色。”: m" g/ J) t# v% F, ], k* j
辞工后,小刘住在“十元店”里,前不久在联通找到了一个电话营销的职业,虽然月薪比较低,但是做得很带劲。之所以一直没有搬出十元店,小刘说:“我现在工作还没稳定,公司和我都有一个磨合期,租房子显然不太方便了,所以一直住在十元店。”9 u b9 `2 ?2 V+ O
陕西咸阳的小李虽然是今年毕业,但是阅历却是四人之中最多的一个。他毕业于云南大学软件设计专业,是当天刚刚入住的新人。早在读书期间他就通过兼职把自己的学费赚出来了,毕业之后签了温州一个很不错的公司,月薪达到1万多元。工作几个月后,他想出来清闲一下,就把工作给辞掉了。" S+ z3 z( J0 O
小李头天刚到深圳就去了人才市场,马上找到了一个工作,月薪4000元,可是他不想去。他说:“我想去工厂做普工,磨练一下自己的意志,如果只是想赚钱的话,在温州就不辞职了。”小李坦言选择十元店是想吃些苦,他在深圳有很多同学,混得都不错,可是不想去打扰人家。
/ p$ f5 ~2 s& b G( U江西九江的小张也是今年毕业的,中文专业,来“十元店”才一周。小张两个月前到的深圳,之前和朋友一直住在岗厦的城中村,由于城中村改造,很多房子都被拆迁了,他和朋友只好来到“十元店”落脚。小张告诉记者:“来到十元店,主要考虑的还是经济上比较实惠,我们大学生能承受得起。每天大家可以在一起聊聊天,互相给一些找工作的建议,这就把一天的郁闷全都排挤掉了。”- j; [, j/ S0 G. k7 E- |( `4 K9 T
当晚,记者与小赵、小李,还有一个来自徐州的打工者同住一室,房间里挂了一幅齐白石的画,每个人床头都放有一本书。在枕头旁,记者还发现了一只蟑螂……
, n* ~, K, ~: C换个方式对“存在”?& n0 Y& t+ C/ ~ T1 r
“十元店”,说来比蜗居还惨,蜗牛们好歹都是住“单间”,而“十元店”一间房上下铺住几人,实为床屋。走出校门到深圳谋生寻梦,无奈也好,无所谓也罢,如此能“屈”,可谓能吃苦的新一代,可见“十元店”存在的广泛市场。然而,存在是否合理?0 C, g5 `$ Z4 `% }
钱没挣着身无多少盘缠,在高房价时代,许多大学毕业生落脚深圳,租不起房子只好选择“十元店”栖身,是个“理”———“情理”;深圳众多“十元店”隐藏于民居无照经营,规避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存在火灾、治安等隐患,被取缔也是个“理”———法理。当然这“情理”不能成为“十元店”违法经营的理由,但对禁而不止的这个“广泛市场”,能否换个方式对待它的“存在”?+ H/ D4 ]5 }% J6 ^# ?+ C4 J$ |
借鉴香港“笼屋”制度是一个方式,“在人才市场附近盖一栋楼专门管理‘床位寓所’”也是一个方式,应该还有更多的方式,有待于有关部门“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