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于富士康事件,危机介入(自杀等)成为日前社工研究的重点领域,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我已参加了三个这样的工作坊,一个是深社计划关于长者精神评估的培训,一个是美国北卡大学社工学院来鹏星做的讲座,一个是在深圳的香港督导做的一个小型的培训。 x1 i ~( W d3 ^' X
其实早在5月连环杀童案之后,我就一直关注社工在危机介入事务中如何发挥作用,但直到富士康事件,深圳社工才有幸进入,派往富士康从事员工的心理评估工作。不论作用如何,至少,社工开始作为一支专业力量,在社会事务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 O5 L& E4 Y8 F0 m+ f' y, J+ n! _废话不多说。分享下这两次培训中的一些心得。- V' I8 S# |4 D0 }: }$ P
危机,即是威胁人的应变能力,使人无法用惯常的解难方法来应付当前的特别情况。危机的事件很多,包括,自杀、死亡、事故、性及身体侵害、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危机可能导致混乱,消弱社会稳定性,导致个人、社区及社会缺乏安全感,感到威胁、失落,无助等绝望情绪。而这种情绪的不断蔓延,将亦会引发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如何有效处理危机,事关个人及社区稳定。9 h; V( `; k7 ]9 o
北卡大学教授分享了社工在危机中的作为:
. x: L9 G& s6 _* p2 ^1 K7 g一、
; _9 N0 X# s, G5 `双ABCX模型: p+ v3 v6 ~, P
每个家庭的经验的压力,危机和随后的调整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
& ^# b* V; _( Z3 p x在适应的过程是由家庭的响应压力事件影响,其现有资源,存在或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适应存在于从积极适应(bonadaptation连续),以适应不良,导致家庭功能增加或减少。
- C# n* W$ W' W8 `4 D如下图。ABCX模式
( w; J# A; H, e+ d% e: T; @# Fa代表压力源,是指发生的生活事件,这些时间影响了家庭,它可以发生在任何的家庭,如慢性疾病的儿童,癌症和老年护理。
+ ]/ L( w; v; A! K0 w; hb代表现有的家庭可运用的资源,如关系网络,资金,物质等。# U, n) W/ T. R6 |/ b* t$ X& D
c代表对压力源的认知。即怎么看待这个压力。有些人可能会把压力看成动力,有些人会把压力看成困难。
9 m% U' T2 Q4 [& G对压力的不同定义以及家庭可运用的资源如果出现不协调,即会出现X,及危机的产生。一旦危机产生,危机变会成为叠加的危机,如何应对成为问题的重心。) I5 I% g7 v& g, n: M* e
包括应对叠加的危机Aa,现有的资源及新的资源Bb,如何看待压力Cc,适应危机Xx。
; L, ~9 Q4 j6 `9 |
* K$ e5 ]/ S6 s$ g8 X# u二、1 i- Y- u) k5 y o
社会支持
; S b7 `( G {2 R4 b在朋友,家属,与个人参与的组织之间存在的一种互动关系。
! Q3 g5 D8 _# L: o社会支持被认为是从完成任务的重要他人的协助下,在工具提供支持,并调动资源,以应付心理(卡普兰)情绪问题。
9 E1 C0 H+ p* T( E+ z7 y/ o# b社会支持包括这些人:
0 A' `2 }" J( v倾听:不会给你忠告或帮你决断的人。 # _/ X! j9 Q9 S7 W7 G3 c
赞赏:承认你的努力,并表示赞赏你的工作的人。
# Q3 r# n: f/ L激励:激励并挑战你,给你更大的创造力、热情,使得你的工作具有活力,并积极参与的人。
6 l7 J5 u( c+ h" S& N( I& G) v情感支持:安慰你,向你表示,他们在你身边,照顾你的人。
4 N; r5 U- I, v& ?情感的挑战:评估你的态度,价值观,和感受的人。 " n4 k$ M8 {' r+ S
现实确认:看你做事情的方式,帮你确认你的看法和对世界的看法,并帮助你保持专注的东西的人。
' u5 B$ i$ h( D6 {实物援助:提供任何财政援助,产品或礼品的人。 2 ?- c; A- d, n
个人助理:提供服务或帮助的人。: p1 c, C3 f! a6 Y: E: r
9 _5 P; w5 r% j# c8 k4 y由于课程是英文授课,课件也是英文,所以,在倾听与笔记之中难免出现混乱与不合乎语言习惯的地方。对此,我也是一知半解。如需更多了解,直接看笔记吧。嘻嘻。& n/ I/ N6 O6 ]. z0 w, D" w5 u
2 F2 r- B* d5 p i9 I3 w' b- m
, U( E; B v# C& g' ] D2 J第二个课程,自杀危机管理与介入4 {- s' l; e0 X* n! V
讲师的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比起英文来,理解容易的多啦。7 L- r) J7 V0 l/ x T( ~5 {
在这节培训中,分为了几个环节:" _: C9 K4 @( ?3 E* q6 Q. V# H
第一,
% M' u; v: I$ y. t重新认识自杀。" E. B; ]5 e; J; }* M0 V
纠正潜意识内对自杀的10个谬误。" _4 o" Y* f4 J4 h r
谬误1:提及或要挟自杀的人不会真的去自杀。6 e6 ~& X% G' M3 r
正解1:自杀者一般会在自杀前发出一些讯号,所以不可轻看扬言自杀的说话。 3 B! L$ y2 l' T
注:有时在吵架赌气中,如果怂恿当事人去死,有可能会发生。
, N& x% M3 y$ U
+ h9 c6 y9 X! t谬误2:自杀是突然发生,没有警号
( p0 c! ~. F$ f7 k正解2自杀一般都是由困扰引起,所以自杀者在生理、心理,言语及行为上都会出现一些征兆。
* ~/ a& g( ^# k" w7 W2 [注:识别一定的征兆会及时制止自杀。如情绪反常,说些交代后事的话,做些后事等
2 }- i- h, g' V & R3 ]5 T4 ~! L. j
谬误3:自杀的人是全心坚定想寻死
/ @2 a0 D" q* b7 Z5 D正解3:企图自杀者对死亡抱有矛盾的态度,他们既认为死才能解决问题,也期望获得帮助消除痛苦。
8 j0 J: }3 J* p" R: \5 y注:
1 C" ?+ M, b' t/ A1 }: X自杀者未必是想死,而是想解决问题。有时困扰的解决能够接触自杀危机。
* ?0 [3 Z, ^! m, S
" V" b0 [; R0 k* B# m; ]谬误4:协助自杀者转看人生的光明面,就能让他们释怀! w3 M) p/ V; L. m, `# t) p
正解4 :企图自杀者有絶望的感觉及想法,是无法有效用及自觉地以正面的角度看人生。
* a$ p9 {: |2 n7 B. g注: 一味的说前途如何光明,现在多么好,只会让其感到不被理解和尊重。
~7 l5 G5 S+ u( @ x2 P
4 U; w* V: I; m& C* _ G) M8 c谬误5: 直接查问自杀意图, 会引发对方有自杀的念头
% g( F- M( b& Q正解5: 当企图自杀者透露自杀的计划时,其实他早有自杀的念头。
7 c Y9 A( e7 a: x6 D n注:如果不查问,自杀者会感觉,旁人并不关心自己,不理解自己。自己的求救信号没有受到重视。
, ]5 W3 {- _! f& R0 r, k ]
( c( j* z& W! h/ s$ v% x6 J3 k谬误6: 企图自杀者的情绪好转, 表示危机便过去 : y# h9 [: Q, l. N8 C
正解6: 情绪好转可能只是表面行为的改变。大部份自杀事件都是在自杀不遂的复元期内发生。
% s( R7 I6 T' x7 r" q注:有时,情绪的好转反而是危险的信号。有关数据显示,自杀成功者多是在情绪好转阶段,旁人放松警惕而发生的。有时候,深度抑郁症失眠症等,已经没有力气去自杀,反而会在他们病情好转后选择结束生命。
1 k; G( z L! M. `; P6 B( e
& {7 v+ I7 q# w, m- M谬误7: 大部份自杀事件都是在夜间发生
* o" q y C# W' j5 S- [正解7: 事实上在日间及晚上都会发生
, {5 Q2 c* J5 `/ ?' u
+ i7 F# N$ D6 j. y$ @ $ S, ~7 S) ~7 ^ s8 a( E4 i; w
谬误8: 儿童不会自杀, 因为他们对自杀的意识模糊 1 O3 |$ _9 B8 G0 O- m4 _
正解8: 儿童在4岁开始已对死亡有一定的理解。" h9 f+ W* \0 S/ d; B4 f
注: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在慈济看过的一个短片。说的就是一个儿童,对死有着强烈的渴求。他会自己布置自己的棺材,讨论死法。最终,他在自己家的衣柜上吊。虽然不知道是他贪玩无意中,还是特意想体验死亡的感觉。* D4 s9 w5 v5 o" y' s- A
; B7 z% U6 o: q谬误9:女性以自杀作为威吓, 男性则实际行动0 s* K t j/ Z7 J2 W# s' h! R
正解9:全球女性的自杀率只比男性略低。
! D/ S& s @5 g
; { H& k4 E; z( z% M! F8 K% a0 x谬误10: 自杀都是精神病或抑郁症 - J @$ l7 _0 C$ T; Q. |% e2 }
正解10: 引发自杀的成因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出现的情绪低落、沮丧等只是与抑郁症相似,不一定患有抑郁病。$ O' F' X; j' h! w0 t
9 L! Q7 K" E2 H0 l 6 _# D! K) d6 N2 i3 L
( p$ _3 V' T4 I( K( g* g第二,自杀知识
1 _" Q: H9 n7 i0 S2 E9 {! G: ^1 L0 J在这里,重点提到,对于自杀的人,如何唤醒其生命的动力,成为自杀危机干预的重要核心所在。其次是寻求支持系统。这和上部分中的社会支持相符合。在对自杀者的辅导过程中,切忌促进自杀者对社工产生依赖情绪。重点是确保案主能够自我成长,并有一个支持系统。
; {/ p( a9 m% C# U第三,角色扮演及点评
" M% P. q! A# |4 n这里运用了富士康的一个真实的案例,由现场的社工来做个角色扮演。此后,参加者分享。接着,督导做了技巧性的总结,如下:) d8 q2 a4 L. o- i$ s8 s
一、气氛
/ s% ]/ A9 `8 c(1). 调动气氛的能力! C y% `: q$ b! T7 q, Z' A
可采用幽默等,但因人而异。
: |7 z% \, |' _( j" B* W(2). 对于沉默的案主
# d3 Y2 ^. k% V' D2 s# H; u1. 也许案主还没有准备好倾诉,给予案主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说,我在这里,一直都在,你想讲的时候,我可以倾听。, m. B$ x8 s0 j
2. 做个自我介绍,但不要说我是来帮助你的。给案主承诺,一旦无法达成,后果严重。可介绍说:我从哪里了解到你的情况,是哪里来的,派来关心下你。
$ t+ N3 ^1 C) c3 a8 k3. 如案主低头,抱胸等保护性姿势,可询问,要不要一杯水。
l; V: ~& p% [4. 坐在案主旁边,问他可以吗,拍拍案主的肩膀或者膝盖,给予支持。(考虑性别)
! k4 f! p' j/ q2 l+ i" M ( `( W8 S3 R0 A- R% g" f6 S
二、笔记
* U; o% e* `9 ?& H) w' F# m1. 会谈中不要忙于记笔记。会谈之后再行记录。* [2 S9 M8 Q5 S& c
2. 会谈后及时做好笔记,也是为自己负责。
/ R1 y4 P9 p8 D1 l5 |6 v. y
. ~+ k- C& Q/ K三、问话方式
" M. D+ h: L1 I( F' I7 B1. 关于自杀,先由案主提出来,然后再用案主的语言。社工不要首先提出来。' \9 [, W) a" E4 T, w& A
2. 把握自我披露与披露别人的尺度: K6 o; W, C% D
3. 表达同感,让案主感到被理解% B# _- h3 w! I& N8 `6 U8 B
5 }3 X! T. c, J2 t1 F& {: H四、辅导技巧/ k; y" T$ ^, w" `; t8 g8 @
1. 类比别人,让案主感到自己还不是最惨的
1 [( T0 p: y$ ^$ F7 o- r) n2. 寻找生存下去的动力。生存下去的动力包括家人、儿女、朋友、工作等等。
. S# h2 g9 n- ` O) T3. 寻找并建构社会支持系统。& l4 N* ]5 ^, b: T! S
4. 协助其解决其困扰,以及应对困扰的方式。
8 V% z+ _$ Q A ' M2 }" u$ T* b7 C4 U
五、风险责任分担" i5 m4 ~! H' e8 n0 q+ X
1. 及时做好笔记6 A5 P) }" z" Q8 e, I0 Q2 T. ]
2. 通报上级
) d w! @5 A* |2 Y+ t* _+ O/ g3. 寻找身边的资源,如督导等
5 n, m& K5 Q' c& p+ w4. 问责
1 o1 G7 c2 {1 F' y/ X4 o 0 U9 ~6 N- j% T
第四,
' P+ g8 d- g5 s: k/ _富士康社工分享# {0 e' {) P- A- T: P F3 d: x
1.受制于环境影响
( v+ r8 q6 |. w) ?, w2.压力比较大,全国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
2 h% M" O% e/ k# c" E3.一项政治任务; ?( X# ]; w1 z* V1 d
4.服务对象自杀,谁的责任问题
) M+ A$ {1 c2 I$ ^ p+ f 6 Q+ n/ h5 g+ P! T
第五,案例讨论
+ j0 i; s8 h K* F! L# p分为小组,由一个自杀留言引出的案例讨论。7 Q9 m$ ^' A6 A- R# s) x+ }/ ^
“妈,你以前总叫我去死,现在我要去跳楼了,你也不用伤心。至少我死后,公司还会赔偿一笔钱,也算是不孝子最后对你们的一点孝心了。”' V: r( y5 c- l! R# }+ t- z
讨论之后,有如下结论:$ A9 f, Q" e8 F" w$ K n! u
1.如果人不在,要先及时的找到人,如果人在高楼处,通知警方,先救人,联系母亲,谈判专家等,把人救下来。
- y8 [8 @# w: `/ |7 P, `2.如果人在社工会谈室,则了解其情况,评估其自杀的危险等级,确定采用何种响应。
. @* a7 j T* e3 l/ r5 o! \$ d3.了解其情绪的困扰程度,考察其精神状态,如出现幻听幻觉,则要全面的监控。
9 O+ `( O( l5 z; z$ q4.了解其自杀的准备,自杀方式等,如跳楼自杀是高危自杀方式,而割腕等危险等级会低一级。' h+ j9 Q) _: e; ~; o# M- |* s5 z
5.后续辅导中,解决现实困扰,协助建立支持网络,联系其母亲,解决过往纠纷等。" ~; @9 @3 w* Q
& A& l9 p6 p/ g
5 z# A* R8 H+ d" x
辅导自杀者的确是一件蛮困难的工作。不仅要背负一定的责任,危险系数高,而且介入难度比较大。但换个角度一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让一个垂死之心获得爱的滋润,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这又是一件多么崇高的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