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的概念
L; H( f; x8 W& Y
7 p+ q) A0 M# i8 K p 一、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3 T) |: n% {' [8 J( i
RET(Rational-Emotive Therapy)是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倡导的。 % n. V! }5 M9 H% f
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 * M4 h2 \; o9 h# T6 \% j8 g
它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2 F) @& N O z, L
2、合理的信念:
! c0 V; L% b2 {- A (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9 M+ N8 I$ q' E (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3 D2 B+ s: M& x! g$ }. D (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 I, g( z: ^, U. Z5 b- H" w( p K, N 3、不合理信念特征: - i2 k( O' t3 ^! x5 Q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 P0 [* I1 x* A- \7 Q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 ; r$ w' W& k1 r; F2 x" J' Z+ H
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方式。 - x! N0 J3 N0 s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 C) m5 A( \0 e2 A' S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是思维的专制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G, g B E3 _: M: T! r3 s/ D5 m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 X7 n+ ?1 B! q$ k+ }% r5 j
(3)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 F: Z+ P; p o- r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2 N @: g) {. y1 c0 |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此外,文化、父母和竞争的社会,都在强化事事超过他人的非理性信念。这些信念虽然是上进的动力来源,但一旦过头,就会使人在思想上钻牛角尖,形成心理负担。 p. ^( k$ \% _6 i8 S' w* x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理论
- Z7 ~9 [/ N' x0 E" O, a 一般人总习惯于认为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但ABC理论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来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Belief)引起的,而解释和评价则源于人们的信念。就是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ABCDE理论的独特之处在强调B的重要作用,认为A只是造成C的间接原因,B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 [4 h2 u) p7 x* u3 n
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并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E(Effect),使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均有所改善。
" c& f9 o3 W9 G9 I1 W) v, a/ p ABCDE理论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骤和阶段,它始终强调现在,重视人的理性力量,相信人最终通过自我调节而顺应环境,把人的主动性提高到一个重要接。 & t" A. K5 K+ d
合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质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承认富裕、家庭幸福、事业美满、爱与被爱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能拥有一切固然是美好的,但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全部基础都投在获得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 R' s0 c& U- M$ K M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7 ]7 G# Y; T# V7 T2 O/ p( O
1、心理诊断阶段 ) {0 n, n5 f3 g: z* n
通常在第一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1 v# w7 W: |. \+ R" S; g 2、领悟阶段 % S6 a/ m. H% h$ Z3 c" x8 j; l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 L8 S( B. x, T
领悟的不同层次:
/ B: f8 P! L9 K A、首先向来访者强调人的信念,讲述ABC理论,帮助他们认识到B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9 O# v: H( m& C, E0 a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 n. s( E) Y( @1 r" {$ p 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
' K. A5 Y3 k" M, d) k8 X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作准备。 5 K% f: @% @; g1 V7 A
3、修通阶段
9 g1 K! ?3 q; M! Z" }9 D8 K' r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论辩方式可参考如下:
6 j; }# @+ R8 x) i! g! V7 d- W1 D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1 g* q% o2 P: D7 g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 \+ F5 X( [4 f' a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 B9 {4 j- p1 L/ Q. v; t6 Q' T% a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
7 m8 R. Y4 l. o5 k' E, m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 _' I& c, Q( d$ B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2 c/ j' ^1 L$ j: d+ O
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 : Q; l+ B9 I; `6 x8 v0 k' y
四、治疗技术 1 b- o. }0 _ ~, c& j5 m
1、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
% ^$ i; q( i7 b' S& u 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 L" x: y: l, A5 ]
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 q/ `% j7 C# A9 N
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 Y* d4 G$ f, a0 X V( Y( F+ O! H 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发情绪困扰的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 4 F7 |& Z8 z' V! k
五、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
8 H% u& `8 w1 K4 S5 I2 D. B; M 合理情绪治疗法用于学生身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分5个阶段:
' A, c! Z& O1 d" { 1、友好相处阶段。
{" ~6 N' t& N. u 要设法让学生相信治疗干预者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而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思考问题,重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抵抗,成为朋友。鼓励他们自我表露。 2 L( G9 o1 }6 S- `: I
2、评价。 & W& n' I9 K/ {- G( u$ B; g, l
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正常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属于其他,如家长、老师的过分担心,或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可评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重点评估:①学生歪曲现实吗?②学生以自我挫败方式评价环境吗?③是否缺少适当的自己认知?④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9 G6 g( {( w0 p" _/ ^/ E
评估总结阶段,制定干预计划、目标、步骤。 3 Z1 i; q0 ~7 H
3、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5 n7 g; D: y, w! {4 \
(1)理解自我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 e |% B# t) N0 O
(2)教给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和合理的信念 ( ~4 V# p8 _# G* ~' s/ D+ B
(3)教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
8 |. n5 e v+ t, a% ?( G$ ]4 { 4、练习阶段
4 \/ `5 [; ?: u& s# p# g* { 应将干预方法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表格、作业等方式让学生经常练习。 8 l. r/ V! @* X
5、对变化和技能获得的评估
7 A9 U q+ p( B5 j- c% H q 评估干预目标是否已达成,如可问“学生能解决情绪烦恼吗?”“他能解决实际问题吗?”“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进步满意吗?”
0 `* v0 u# p9 q) }) O 六、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注意事项 7 T" L9 K6 ^7 N9 u3 N
1、以改变认知为重点 4 _8 r; @- Y" W5 j
2、把握辩论和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 }7 t. I3 P i4 i7 |
3、保持耐心
5 l9 c( a; G4 e8 o0 K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6 \ q0 f- x3 h0 Y' x7 I3 _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作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7 @5 r" ?: e7 \0 r
6、把握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宜对象
" Z' O$ T2 @0 p3 P# B4 P& f/ ]
$ s7 Y# t4 T4 v3 U) c艾里斯理性行为疗法理论依据
( N4 P0 E# c7 \( m1 s人性观 , v) }8 r M" W j/ C0 h
理性行为疗法是基于一项假设,即人生来同时就具有理性的、正确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扭曲的思考的潜能。人们有保护自己、快乐、思考并以口语表达、爱、与别人沟通,以及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同时也有自我毁灭、逃避思考、因循守旧、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善主义和自责,以及逃避成长的倾向。理性行为治疗法把人们常犯的错误视为正常现象,试着协助当事人接受自己是一个会不断犯错误的人,并能更和平地与自己相处。 % U7 n5 `6 j' H
艾里斯(1979)列出理性行为治疗法的一些重要假定如下: 9 [* a# [4 w- v! \
人们的困扰是受到自己制约的结果,而不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
3 V1 g4 L& p4 x: t 人有生物上与文化上扭曲思考及不停地困扰自己的倾向去。 $ J7 Q* x; p/ E3 y3 h- R
每个人在制造困扰信念方面都不太一样,并且会不断地让自己受困于自己所制造出来的困扰。
, L1 y, \8 V7 [% g# i6 N+ A 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过程;他们可以选择与平常不同的方式去反应,不让自己不高兴,并能训练自己把生活中的困扰减少。
6 U" w8 y6 m* E2 S7 O: A 艾里斯认为,人会自我谈话(self-talking)、自我评价(self-evaluating)以及自我支持(self-sustaining)。当他们有单纯的偏好(simple preferences)(渴求爱、赞同、成功的欲望)时,会误认这些是十分火急的需求,因而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困扰。艾里斯也认为人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天生倾向,但又常常因为扭曲思考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防害了成长(Ellis,1991a,1991b,1991c;Ellis, & Dryden,1987)。
7 d! F& ~- i/ j9 M" c对情绪困扰的看法 % E! `( c; x9 e' t T
非理性想法是儿童时期从重要他人那里学来的。此外,我们也自创非理性教条和迷信。然后我们借着自动暗示(autosuggestion)和自我重复(self-repetition)的过程,反复灌输这些错误的信念。因此,主要是我们自己不断重复这些非理性的想法,而非父母不断地灌输,使功能不良的态度继续残留并支配我们。 + O! p1 T) ^9 |5 d3 `7 X2 b
理性行为治疗法认为,大部分的情绪困扰主要起源于责备自。因此如果要治好神经症或人格异常,最好停止责备自己与别人。相反的,我们应学习接纳自己,尽管自己并不完美。艾里斯(1987b)提出一项假说认为,所有的人生来都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但我们也有很强的倾向,会把我们的欲望与偏好逐渐转为独断的、绝对的「应该」、「必须」等要求与命令。如果我们把持好自己的偏好及理性信念,就不会变得消沈、仇视别人或自我可怜;当我们被「命令」控制生活时,我们就会堕入困扰之中。不实际与不合逻辑的观念会使我们产生分裂与不相容的情绪,而疯狂的想法则会产生功能不良行为。(Ellis,1987b) " y7 P; M: a$ Z
艾里斯(1988)指出,因为我们会制造大量困扰自我思想与情绪,所以也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和命运。他说,当我们感到不安时,不妨去检查隐藏在背后的「必须」与「应该」。绝对性的认知是人类悲剧的核心。因为大多数时候这些信念会阻碍人们追求自己的目标;事实上人类所有的悲剧与严重的情绪困扰都是不必要的。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创造各种思考方式,以至于影响了我们的各种情境下的感受方式。因为我们有能力自我察觉,能观察与评估自己的目标与意图,所以,我们也能改变思考、情绪与行为。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通常能改变自己的情绪,我们能够有创意地决定对同样的情境产生不同的感受,也因此能坚决地拒绝使自己对任何情境产生严重的焦虑或抑郁(Ellis,1988)。 0 o% [1 o$ O$ Q1 P6 V' r
理性行为治疗法认为人不「需要」被接纳和被爱,即使这些是非常好的感觉。治疗者教导当事人如何不压抑地去感受,即使是在不被重要他人接纳与爱时。虽然理性行为治疗法鼓励当事人去体验不被接纳的悲伤,但是更试图帮助他们找出方法,去克服沮丧、焦虑、创伤、自我价值的失落以及怨恨。 - j+ Z5 G7 h/ w. @
我们会加以内化并且不可避免地导向自我挫败的一些非理性想法包括:(Dryden & Ellis,1988; Ellil,1987b,1988) # \% u! @( z2 w* s6 P( P
我「必须」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爱或认可。
( A& @9 j% W) ^4 S* `% ^3 E. y我「必须」完整并完美地执行重要任务。
# P. ^) v r! Q. d6 J: ~因为我非常希望别人能体贴及公平地待我,所以他们「绝对要」这么做。 ~0 j; r0 G& q1 }$ I* W
如果得不到我所要的,那会很糟糕,而且我会无法忍受。
6 \6 m4 C( h. z# ~5 _$ v7 ~避免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责任,要比承担更多具有报酬性的自我要求容易得多。 & m/ S7 Q3 l& ~" [" J1 T/ \, `: L( s
大多数人都有强烈的倾向使自己不断地被上述内化的自我挫败信念困扰住,因此,他们发现要持续地保持心理健康简直不可能。(Ellis,1987b)。 4 ], U# G9 Y+ r% G
A-B-C人格理论 1 w4 ~& w# J: x5 m8 D" [1 \
正如我们所知,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基本主张是:情绪的困扰(不同于悲伤、懊悔,和挫折感)大部分是非理性思考下的产物。非理性的性质来自于「要求」这个世界「应该」、「最好」,以及「必须」要如何如何。从理性行为治疗法的观点看,许多治疗者只注重过去的历史和事件,仿佛只要改变当事人的童年,任何问题就能解决。另有一些治疗者过度强求当事人去认清、表达和抒发其感觉;有些治疗者则要求当事人在此时此刻重新再去体验早期的事件和感觉。艾里斯认为,这些作法都不太有效,因为情绪的结果不会仅仅因为感觉被强化突显及表达出来后而消失;而应该是当事人与治疗者应一起辩论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并努力将不实际、不成熟、命令式和绝对式的思考方式转成实际、成熟、合乎逻辑和请求证据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才能导致对生活的情境有较适当的情绪反应。
- V% y: y- c% S' w* UA-B-C人格理论是理性行为治疗法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A是既存的事实、事件、或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的反应:此等反应可能适当或不适当。 7 P7 Q7 h0 K* f8 w% g
A(缘起事件)并不能导致C(情绪的结果),而是B,它是一个人对A的信念,是B导致了情绪反应C。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离婚后感到沮丧,这不是离婚本身引起沮丧反应的,而是这个人对于失败、被拒绝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艾里斯认为被拒绝与失败的信念(在B点)才是导致沮丧(在C点)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离婚这一实际事件(在A点)。因此,人要为自己制造的情绪反应和困扰负责任。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核心在于,教导人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Ellis,1979b)。
) k; W; c8 r* T' F1 N: `+ A$ U情绪困扰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人不断地对自己重复暗示那些不合逻辑的语句所造成的,例如,「我应为离婚而受责备」、「我是可怜的失败者,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错的」、「我是个没价值的人」。艾里斯反复地指出「人怎么想就会有怎样的感觉」。困扰情绪反应如沮丧和焦虑,是自我挫败信念引起的,而这些信念是学习来的以及根据自创的非理性想法而产生的。
, b5 K0 o, y% l2 I9 qA、 B与C之后接着是D,也就是辩论。基本上,辩论是一种科学方法的应用,协助当事人向他们的非理性信念挑战。因为当事人可以学会理性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可用来摧毁任何不实际而无效的假设(Ellis & Bernard,1986)。艾里斯指出辩论的过程包括三个要素:侦察(detecting)、辩论(bedating)与分辨(discrimiaating)。首先,当事人要学会如何「侦察」出他们的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绝对性的语句:「应该」、「必须」以及「自我惊吓」(awflizing)、「自我贬抑」(self-downing)的信念;然后,要学习跟这些功能不良的信念「辩论」,即进行理性与验证性的质疑使自己跟这些信念做激烈的辩论,并得出不同的结论后表现出新行为。最后,当事人要学习分辨非理性的信念与理性的信念。
O, U9 w* t# `7 e虽然理性行为治疗法使用许多认知的、情绪的与行为的方法来协助当事人克服其非理性信念,但是非常强调这种辩论过程除了在治疗中进行之外,也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练习。最后,进入E的阶段,E就是效果,是较实际的部分,指获得新的有效的理性哲学,能以适宜的思考取代不恰当的思考。如果我们成功地达到此境界,我们接着就会创造F,F是一种新的情绪状态,不再感受到严重的焦虑或消沈,能配合情境而有适当的感觉。所以,要想有较好的感觉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始发展一种有效而理性的价值观。
" m7 o: z0 Y1 V. m1 ^1 G, [9 Y因此,不必因离婚而沮丧、严责自己或惩罚自己,可以用一个理性的和有实证基础的结论来取代:「我感到很遗憾,我们的婚姻没有维系好,我们离婚了。我曾希望我们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做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我们的婚姻失败并不意味着我在生活中是个失败者。不断责备我自己和让我自己完全承担分手的责任是愚蠢的。」根据理性行为治疗法的理论,最终的效果会是减轻沮丧和自我责备的感觉。
. ?' G' }+ V% t/ a3 x! n4 X) C总之,重建价值观以改变功能不良的人格应包括下列步骤:(Ellis,1979d,1988) " \# }* G1 z0 \* @
1. 充分认清我们应对自己所制造的问题负责。
8 Q% ~, \3 L0 c7 k, V9 T4 _0 _2. 接受我们有能力能显著地改变这些困扰的观念。 - U' ]# a" [9 U/ _6 ]" S
3. 认清我们的情绪问题来自于非理性信念。 - h" R. q$ T0 b! m: u
4. 清楚地察觉这些信念。 ; a; m r/ N, i; u4 }
5. 了解使用严密方法去辩论愚蠢信念的价值。
1 _9 X6 y( ~1 _9 @- o6. 接受以下事实,即如果我们希望有所改变,则最好努力去对抗非理性信念,以及那些功能不良的感觉和行为。 # [- L4 c8 J& |
7. 在我们剩下的人生里,应一直以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方法去杜绝导致困扰的结果。
$ `- ^4 k3 T) ^0 z: M' V6 J0 A) F: T
艾里斯理性行为疗法操作程序, Y2 u9 C0 F1 M+ m$ T) L
理性行为治疗的实践
U+ w _( X5 ?! J. j9 {理性治疗者使用多模式的整合式治疗法,并使用各种不同的认知、情绪与行为技术,并且系依当事人的个别情况而定。这些技术适用于治疗许多临床上的共同问题,例如,焦虑、沮丧、愤怒、婚姻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子女教养失败、人格异常、饮食异常、神经症、吸毒或酗酒、精神异常等等(Warren & McLellarn,1987)。以下是艾里斯对认知、情绪与行为的主要技术所做的摘要(Dryden & Ellis,1988;Ellis,1979a,1986a;Ellis & Dryden,1987; Ellis & Yeager,1989;Ellis & Velten,1992)。 + s9 v$ e' ]9 |
认知方法 7 l, p; l v8 h
理性行为治疗法实践工作者常会在治疗过程中加进一些有力的认知方法。理性行为治疗法会采用迅速直接的方式,说明当事人持续地暗示自己一些话。理性行为治疗法会教他们如何处理这些自我暗示,使他们不再相信它们。并且治疗者会鼓励对方建立一个以现实为基础的人生观。理性治疗法非常依赖思考、驳斥、辩论、挑战、解释、分析,和教导。一些理性行为治疗法常运用的认知技术包括:
! y$ S. W" l/ I! w# W■ 驳斥非理性信念 0 L7 m1 I. o" f
理性行为治疗法使用的最普通的认知方法是治疗者主动驳斥对方的非理性信念,并教导对方向自己挑战的方法。治疗者会告诉当事人,他们的困扰并非来自某事件或情境,而是对这些事件的知觉,以及他们自我暗示中存在的本质问题。治疗者会以下列的一些问题迅速挑战对方的非理性信念,例如,「你的信念的支持证据何在?如果生活不是你想要的样子,就会可怕和恐怖吗?你不能忍受的情境是什么?为什么依你的表现就认定自己是个『糟透了的人』?如果你最糟的幻想成真,那会真的带来大灾难吗?」通过一系列的辩驳,治疗者可以将当事人的意识带往更理性的层次。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中会以有系统的方法处理其非理性信念(特别是那些「必须」如何如何的绝对性信念),因此应仔细检查自己的信念,特别是那些「必须」、「最好」、「一定」的信念,直到不再为这些非理性信念所控制,或至少将影响的强度减弱。当事人应学习用一些问句或叙述句暗示自己,以驳斥非理性信念,这些句子例如,「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我?」、「这是在那里学来的?是谁说如果我不能每件事情都成功,我就会成为大输家?」「如果我不能获得我想要的那分工作,我可能会很失望,但是我还能承受得起」、「如果生活不能总如我愿,那也没什么可怕,只是不太称心而已」。 P" V; [$ t' c
■ 认知的家庭作业 8 C1 J0 m5 s1 O: m+ x
理性行为治疗法会要求当事人将他们的问题列出来,找出绝对性信念,并加以质疑指派这些家庭作业是为了追踪对方内化的自我暗示中蕴含了那些「应该」和「必须」的信念。部分的家庭作业是将理性行为治疗法的A-B-C理论运用到他们日常2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他们要填写RET自助表格,并在治疗师的鼓励下把自己放进冒险的情境中,以便能够挑战自我设置的信念。例如,一个有表演才华的人因为害怕失败,不敢在观众面前表演,治疗者可能会要求他在兵团台剧中扮演小角色,教导他去以下的自我暗示,例如,「我会失败,我会显得很笨,没有人会喜欢我」;并以更正面的信息来取代它,例如,「虽然我常会表现得很笨拙,但我不是笨蛋。我能表演,我将尽力而为。被人喜欢是挺不错的,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我,而即使如此也不是世界末日」。此等作业的理论根据是:人们常会创造一种否定的自证预言,而实际上也常导致失败,因为他们早就告诉自己会失败。在鼓励之下当事人应在咨询疗程中,以及特别是在疗程空档的日常生活中完成这些作业。依循这一方法,他们会渐渐学会处理焦虑,并能向基本的非理性信念挑战。 ' G. U# W+ T2 O# K+ }6 h! Q
由于治疗也视为再教育的过程,因此可以鼓励当事人去研读理性--情绪的自助书籍,例如,艾里斯《如何坚决抗拒使自己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遭透了--是的,每件事情!》(How to Stubbornly Refuse to Make Yourself Miserable about Anything-Yes,Anything!),并聆听且批评自己在咨询中的录音带。改变是件很难的工作,不过在咨询以外的时间去实践才能真正改变人的思考、情绪和行为。 4 m- T' S- \7 V
■ 改变自我暗示内容 3 {6 C: v2 ]# l6 x2 c
理性行为治疗法认为,不明确的语意是扭曲思考的原因之一。实践工作者会特别注意当事人的语言形态,因为语言会塑造思考,而思考也会塑造语言。当事人可以学习用「较喜欢」来取代「必须」、「最好」,和「应该」。他们可以学习说「可能不太方便,如果……」来代替「那绝对会是可怕的,如果……」。常使用无助和自我责备语言型态的当事人,可以学习使用新的自我暗示。借着以「非绝对性偏好」来取代「应该」和「必须」。通过改变语言型态和做新的自我暗示,当事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结果他们往往也会开始有不同的感受。
4 I2 q/ [ C8 c) F ?■ 幽默的使用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幽默是理性行为治疗使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Warren & McLellan,1987);艾里斯本人就使用许多的幽默技术去对抗使当事人陷入困境的夸张想法(1986a)。理性行为治疗法指出,情绪困扰常由于自己过于严肃,以至于对生活中的事件失去了欣赏与幽默感。咨询员会使用幽默感来协助当事人对抗他们过于严肃的一面,并协助他们驳斥生活中的「必须」哲学。在艾里斯的奇形怪状会与个别治疗里,他常使用合理而幽默的歌曲来教导当事人,鼓励人们在感到抑郁或焦虑的时候,就对自己或对团体唱这些歌 (Ellis & Yeager,1989) ,他相信幽默会使当事人嘲笑某些非常根深蒂固的非理性观念。因此这是有效地帮助当事人不那么严肃的良方。 & P" T% a: y2 b$ |% u
情绪技术
" t: a; [3 h( Z# |' `( F* \在情绪方面,理性行为治疗法实践工作者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包括:无条件的接纳、理性角色扮演、示范、理性心像,以及羞恶攻击练习。咨询员会教导当事人有关无条件接纳的价值。即使他们的行为也许令人难以接受,但是他们仍可看待自己为有价值的人。他们会让对方了解,觉得自己有缺陷而使自己沉沦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量。治疗者教导对方自我接纳的主要技术之一是通过示范。在治疗中治疗者会表现出自己的本色,不寻求当事人的赞同,不抱持「应该」和「必须」等信念过生活,并且在不断向对方挑战时,也显示自己敢于冒险。在面对情况严重的当事人时,仍表现出完全地接纳对方。 & z* C4 D2 K- p' V' W2 p9 J
应该注意的是,不论对方的问题是什么,理性治疗者不会去注意所有细节,他们也不打算让对方广泛表达与问题有关的感觉。他们不鼓励「冗长的悲伤故事,以及同情地呼应对方的情绪或仔细而敏锐地反映对方的感觉」(Ellis,1989,pp.214-215)虽然理性行为治疗法会使用许多有力的情绪治疗策略,但在选用时是有区别的。这些策略不仅在治疗时间内,也在日常生活的家庭作业上运用着。此等技术的目的,不仅是提供经验的反馈,同时也帮助当事人「改变」一些想法、情绪及行为(Ellis & Yeager,1989)。他们使用的一些情绪唤出治疗技术包括: 0 S$ j( p; M# E/ S) y
■ 理性心像 / v! k M& d5 ]" J
这种技术是心理练习,目的是建立新的情绪形态。当事人想像自己在真实的生活中以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思考、感觉及表现行为(Maultsby,1984),他们也可能想像自己发生一件最糟糕的事情,想像自己面对这些情境时会产生不适当的不安烦躁,然后集中精神去体验此时的感受,接着再将这些感觉改变为适应的感觉(Ellis & Yeager,1989)。他们一旦他们能够改变不安的感觉为适当的感觉反应之后,他们就有较佳的机会去改变在这些情境中的行为。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在引起个人困扰的人际情境或其他情境中,艾里斯(1988)指出,如果我们持续几个星期,而且每个星期做几次理性心理像练习,我们就可以不再对这些情境感到不安(如果你对理性心像的实例有兴趣,请参阅Ellis,1979a)。 1 o7 Q: t F; i- t0 V* x7 M
■ 角色扮演
+ J* r+ x" D$ e. o1 s在角色扮演中含有情绪的和行为的因素。治疗者经常会打岔当事人并向其说明他们自我暗示的内容会制造出他们的困扰,并向他们示范可以做哪些改变,使之能以正确的情绪取代不适当的情绪。当事人可以通过练习特定的行为而引出在某一情境中的感觉。此时的焦点在于处理跟不愉快感觉有关的潜在非理性信念。例如,一位妇女可能拖延着不去申请研究所入学,因为她害怕被人拒绝。不被她所选择的学校接受她会使她产生「我很笨」的感觉。在与所长面试的角色扮演中,她注意到自己的焦虑和非理性信念导致了上述结果,接着向绝对必须被人接受以及不被接受即意味着自己很笨、没有能力等非理性想法挑战。 7 C1 K$ z# r3 e( J
■ 羞恶攻击练习 - M' f: Z2 K( c% e" y6 d4 W+ v
艾里斯(1988)已经发展出许多练习方法来协助人们祛除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合理的羞耻情形。他认,我们能够坚定地拒绝感到羞耻,只要告诉自己如果有人认为我们是大傻瓜也不是什么大灾难就行。这种练习的主要重点在于,当其他人都清楚表示不赞同当事人时,对方仍能不感到丝毫的羞耻。这个方法包含情绪与行为两个要素,当事人可能会有家庭作业--冒险去做些原本担心别人的想法而不敢去做的事,但并不鼓励尝试他那些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的事;对于社会习俗小小的违反,往往是克服羞耻的有效方法,例如,可以在公车上或火车上大声喊叫几声、穿一些「很前卫」的衣服上街吸引别人注意、用最大的音量唱歌、在演讲会上问一个傻问题、到药房卖一块左撇子猴子扭伤手需要贴的膏药、拒绝给服务态度差的侍者小费等等。当事人进行这些家庭作业之后,可能会发现别人并不如自己想像地那么在乎他们的行为,于是不再感到羞耻或没面子,并不断地进行这些练习直到了解自己的羞耻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于是便能以自然的方式表现行为。当事人最终会学到自己没有理由继续让别人的反应或可能性不认同的想法来阻碍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5 |" M) N5 g7 c; @强力与气势的使用
* U1 p$ k3 c) G7 U' z艾里斯建议使用力量与活力协助当事人进行心智与情绪上的洞察,即教导他们如何在自己产生非理性信念时能引导自己做有力的对话,然后强力地驳斥这些非理性信念。有时治疗者会反过来扮演当事人内心自我挫败的角色而与对方进行对话,此时当事人必须强力地与治疗者辩论企图说服治疗者放弃这些功能不良的观念。强力与气势也是上述羞恶攻击练习的基本部分。
; X) D8 ]- ]; G1 H5 M z行为技术 0 H; Z- @2 {; H( q* g% K
理性治疗实践工作者会使用大部份常见的行为治疗法,特别是操作制约、自我管理原理、系统减敏感法、放松技术,以及示范。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完成行为方面的家庭作业尤为重要。这些作业要以系统化的方式完成,并以一定的形式作记录和分析。许多家庭作业都包括:系统减敏感法、技能训练与果断训练。理性行为治疗法鼓励当事人促使自己逐渐减低对害怕事物的敏感程度,也鼓励他们去做这些事。例如,一个害怕搭乘电梯的人可以在一天中上上下下乘坐二、三十次电梯以减低他的恐惧。当当事人确实地执行之后,他们便能通过具体的行动而得到启发,也能因此改变非理性信念,例如,「我一定会失败,因为至今我已经失败无数次了。」 , I$ q! F5 @8 `! }2 w6 G% n
+ `' Y% _2 U0 i) l9 [! F( p3 s艾里斯理性行为治疗法适用的对象
3 ` J0 A3 J0 A A/ }8 K# N理性行为治疗法已广泛地用于处理焦虑、敌意、性格异常、精神异常,以及沮丧、性、爱、婚姻问题、儿童教养和青少年问题以及社会性交往技能训练和自我管理(Ellis,1979b)。艾里斯不认为所有的当事人都能通过逻辑分析和重建人生观而得到帮助,因为有些人的才智不足以跟上严格的理性分析;有些人过于脱离现实;有些人太老缺乏弹性;有些人固执己见反对逻辑,以致不能接受理性分析;有些人是长期的逃避者,或是坚持找魔术般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懒惰者;有些人就是不照理性行为治疗法所要求的去做;有些人似乎喜欢维持着他们的不幸,拒绝作任何小小的改变。 2 y, n9 a5 H1 W
理性行为治疗法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个别治疗、团体治疗短期治疗、婚姻治疗。艾里斯(1994)提到:大部分的个别当事人,每周会面一次,一共昭谈五至五十次。艾里斯主张,有严重情绪困扰的人应继续个别及团体治疗一年以上,这样他们可以练习治疗中所学到的东西。 8 h {1 X+ o( B5 U- c. i% o
在团体治疗上的应用
# V1 J1 D8 @# B- m理性行为治疗法很适合用于团体治疗,因为在团体情境中,所有成员在教导下可以把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原理应用到其他成员身上。他们在团体中有机会可以练习冒险的新行为,并有充分机会做指定的家庭作业。在团体,成员也有机会去进行果断训练、角色扮演,以及各种冒险的活动。他们可以学会社会技能,并在团体治疗外练习与别人互动。其他团员及领导者通过观察其行为之后能给予回馈。在个别以治疗里,当事人所缴的通常是事实发生后的报告,但是在团体情境中,团员彼此之间会有一些接触,这是为促进急速改变观念而设计的。艾里斯认为,大部分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当事人认为,在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中到了某个时间点会有相同的体验。
2 [4 I1 y \. W. j, H: K: c- F短期治疗
# ]* r/ ]2 o. S& Q" H理性行为治疗很适合设计成短期治疗(brief therapy)。因为当事人只有相当短的时间,此时用A-B-C治疗法来促进了解和改变引发其基本困扰的态度,只须一到十次的疗程。有明确问题的人--例如,面对失业或处理退休等问题--理性行为治疗法在短期内能有所帮助。在这些例子里,咨询员会教导当事人如何应用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原理去处理自己的问题,并且常会使用补充性与教导性的素材(书籍、录音带、自助表格等等)。有一种有效的设计是:把治疗过程录下来,要求对方利用时间时常去听,使他们可因此更能掌握问题的本质,并能找出应对对策(Ellis,1992b)。 1 O' i, T7 T4 c* V. a
对于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及非专业人员,理性行为治疗法提供有用的理论和工具,使他们能帮助面临危机的人们。在大部分的危机中,我们的认知跟危机如何导致困扰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有位中年人名叫山姆,他的妻子有一天突然告诉他准备离开他,她有一段长期的外遇,以及她从未真正爱过他。山姆告诉治疗者,他觉得自己完全被击垮了,他一遍又一遍说,这件事证明基本上他是个「没有爱的讨厌鬼,永远无法与任何女人产生关系!」处理山姆的问题,最好以电脑程式来作类比思考。山姆如何处理这些新信息?如果多年来,他一直认为妻子是爱他、欣赏他、一直对他忠诚的,那么要接受现在所发生的事情,会非常困难。治疗者可以处理山姆的期望以及自我责任的部分。虽然山母可以感觉自己爱伤害、生气和震惊,但也可以学习去感觉没有完全被妻子的作法弄得狂乱或被击垮。借着使用理性行为治疗法这一工具,山姆可以对没有女人愿意与他产生关系这种限制性的信念提出挑战。他可以自我批判是自己抬举了妻子及给她的权力,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山姆可借着处理他的思考和自我暗示,以及实际上做一些不同的事,而开始成功地处理他的情绪困扰。
' \; ?) F1 q% k# y1 P' Z/ g; ]6 Z9 e婚姻治疗 $ S' H" g! _9 ?& Y0 |1 G% n
通常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实践工作者视夫妻为一体。治疗者首先倾听各方面的抱怨,然后立刻致力于减低罪恶感、沮丧和敌意,教导他们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原理,使他们可以处理彼此的差异或至少可以较不受此等差异的困扰。然后看他们是否愿意改进彼此的关系。如果他们要处理一些基本冲突,他们就订定契约、讨论与妥协,以及学习如何直接而理性地说话。治疗者所关心的是,双方要将双方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而不是会付出所有的代价来维系婚姻关系。治疗者也会教导他们各种沟通、性关系及其他技巧。当双方都能个别地使用理性行为治疗法原理之后,彼此的关系往往都能有所改进。(Ellis, & Dryden,1987)
) H! D/ J. v* r, I* N在家庭治疗上的应用 % E5 Q6 P( t+ s
基本上,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家庭治疗在目标上与个别治疗相同,即协助冢乱员认清由于太在乎其他家人的看法以致引起困扰,并明白自己对此困扰是有责任的。咨询员会鼓励当事人放弃要求家人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式去做,并教导家庭成员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对于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家庭情境要负最起码的责任。理性情绪法认为家庭中的个体没有多大力量能直接改变家中的其他人。由于这是一个家庭,所以每个家人都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思考和感觉形态。如此,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控制与矫治自己的行为,进而对整体的家庭就会产生实质的影响。(Ellis,1992d)。
# ?) Q, F, q$ c& R6 o理性行为治疗法在研究上的努力
3 C9 B. L, `9 [; U l7 u* Z理性行为治疗法对于协助人们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而不断地发展治疗策略,这一点相当有特色。治疗者通常对当事人在同一治疗时间内会混用认知、行为及情绪的技术,如果某种技术无效,治疗者会换另一种;这种技术折衷取向与治疗的弹性使得研究很难在控制下进行(Wessler,1986)。艾里斯承认,所有REBT的研究都有瑕疵(personal com-munication,1994)。他指出,这些研究主要是测试人们「感觉」如何以及如何改变他们的「思考」,而不是治疗后他们实际的「行为」。他说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认知方法,而不是情绪与行为方法。
% p# c E1 n; [! U在艾里斯(1979c)的一篇文章中,他对于支持认知行为治疗法,特别是理性行为治疗法的研究文献作了一番综述。他的结论指出,理性行为治疗法「确实有非常多的研究文献支持它的疗效」(p.103)。马克高文和史尔文曼等人(McGovern & Silverman,1986;Silverman,
7 K5 n4 ?# f: ?# iMcCarthy,& McGovern,1992)将有关理性行为治疗法在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九年的研究成果做一番整理,发现理性行为治疗法的确是有效的。在他们整理的四十七篇文献中,有三十一篇对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效能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其余的文献里,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治疗团体显示有进步迹象;没有任何研究显示其他治疗技术显著优于理性行为治疗法;最近的评论也显示理性行为治疗法有临床效果(Engels & Diekstra,1987; Haaga & Davison,1989;Jorm,
# h5 G a! t' @2 b# W5 m1987;Lyons & Woods,1991)。 ^2 x% ~; m/ I! w |- |+ g& K
# s1 G4 U& o5 V& f个案举例
/ B9 d! h8 w8 }, v0 `8 [5 n+ d2 |理性行为治疗法应用在史天恩个案
5 s7 n0 N" _, V! o; t) X! ?在现实疗法推介中,我们介绍了史天恩的个案。在理性行为治疗法中,咨询员会设法减少史天恩自我挫败的态度,并协助他对于生活产生更实际的看法。在本质上,会教导史天恩如何找出是那些想法使他感觉不舒服,以及如何做良性的自我暗示。一开始,咨询员会点醒他,指出他是受制于一些非理性的想法,如果能够更理性一点,就会开始有较佳的感觉。
: \: f$ u. z X9 t$ c/ ~* G虽然洞察并不是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核心观察,但是三个层次的洞察会有助于史天恩的改善,只要他乐于把这些洞察转为实际行动。史天恩感觉到有吸引力的女人对他有威胁,他不知道如何去应付强悍的女人,也不知道她们会对他采取何种行动。在洞察的第一个层次上,史天恩会察觉到造成他害怕女人的前因。例如,这个前因不是他的母亲一直在支配他,而是他的非理性信念,认为她不应该支配他,她的支配不只是在过去使他害怕,即使到现在仍是可怕的,而其他的女人也可能会支配他。 : r T7 c& v$ U1 u8 `, Z. ?
洞察的第二个层次的是,史天恩认清自己仍受到女人的威胁,她们在场时他会感到不舒服,因为他仍然相信并且不断地对自己重复他所接受的非理性信念。他认为自己一直与女人处于一种痛苦的状态,因为他不断地告诉自己「女人会把我阉割!」或「她们期望我是个超人!」或一些其他的非理性观念。
" n& k* J' W, }2 h. i2 Z7 P3 k洞察的第三个层次是,史天恩接受以下的事实:除非他实际做一些相反的工作,勤快地练习改变他的非理性信念,否则是不会有进步的。因此,他的家庭作业可能是:去接近有吸引力的女人并和他们约会。在这个约会里,他最好向他的非理性观念、灾难性期望挑战。只谈论他的害怕,无助于改变他的行为。重要的是,他要亲自投入一些活动,及重建认知才能打败非理性恐惧。既然史天恩也害怕被人拒绝,因此治疗者可以教导他适应被拒绝的方法,及避免因害怕被拒而产生无力感。 3 k/ o! ` e" x4 o
第一,咨询员会要求史天恩去检查他盲目接受的许多「应该」与「必须」的信念,及不合逻辑的语句,例如,「我必须永远强韧、坚毅、与完善。如果露出弱点,我就不是男人。如果有人不爱我不肯定我,那我就糟了。如果女人拒绝我,我会变得一无是处。如果失败的话,我就是个堕落的人。我为自己的存在而歉疚,因为我感觉无法与人并驾齐驱。」
- }1 C, V# D; ]) b- N; n+ O/ Q 第二,咨询员会要求史天恩去评估他受那些自我挫败句子左右的方式,这不仅贡献由此科学管理的特定问题,也将面质其非理性思考的核心,面质也许可以这么做:你不是你父亲,不必一直告诉自己说你像他。你不必毫无疑问地就接受你父母亲数落你的价值判断,你说自己是个失败者,而且有自卑感,那么你目前的行为支持这种说法吗?情形一直如此吗?过去你在家里是个替罪羔羊,这意味着以后你必须把自己扮成替罪恶羔羊吗?
$ S! M2 Y* g' Y6 ^- [" z# P 第三,一旦史天恩了解其非理性信念的性质,并逐渐察觉到自己是如何固守这些信念时,则咨询员会要求他进行反宣传,去打击这些信念。他会继续练习,并寻找证据来支持某些自己获得的结论。咨询员会指派家庭作业,协助他克服恐惧。例如,在适当的时候,可能要求他去探索对于迷人又强悍女人的恐惧,以及为什么一直告诉自己「她们会阉割他。她们期望我强壮完美。如果不小心,她们会主宰我。」他的家庭作业还包括去跟女孩约会。如果约会成功,他可以去挑战那些认为会发生的想法。如果她不喜欢他,或拒绝与他约会,情形会如何恐怖?为什么要从一个女人身上来肯定他的一切?史天恩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他必须被女人「肯定」,而如果有女人断然拒绝他,则结果不是他所能承担的。在察觉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之后,他最后会开始告诉自己,虽然喜欢被人接受而非拒绝,但是如果得不到自己所要的,并不是世界末日。从此,他可以学会以偏爱和喜欢什么来取代「必须」和「应该」如何。
' g" e" z8 t( P8 r 除了使用家庭作业之外,咨询员可能会用到许多其他的行为技术,例如,角色扮演、幽默、示范、行为练习,以及减敏感法。咨询员可能会要求他去阅读一些认知行为取向的自助书籍,并利用当中的建议去进行自我改变。基本上,咨询员会采取主动、指导的方式,并注重在认知与行为的层面。对于史天恩的过去不会太注意,但是会很重视他目前的生活功能与非理性思考,并教导他以更理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去重新思考与重新暗示自己,包括告诉自己「我是有人爱的。我能够成功,就如同有时也会失败一样。我不需要把所有女人都看成是我的母亲。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完美,我不必因过去失败的罪恶感而惩罚自己。」
# D$ R$ @. e3 Q3 }8 M1 y 除了理性技术外,认知行为技术也会协助史天恩学会建设性的自我暗示。认知的重建使他获益,进行的步骤如下:首先,协助史天恩学会如何在各种情境中观察自己的行为,并且最好能写成理性的自我分析报告。其次,当他观察自己那些适应不良的行为之后,就会开始了解他那些自我暗示的语句以及别人对他的评语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从中他同时了解到思想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他可以开始学习崭新而理性的内心对话。最后,他同时可以学会一些新的适应技巧,首先在治疗时练习,然后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一旦从这些家庭作业中获得成功之后,就可以逐渐加重对他的要求。 $ x) y$ {, S5 d* F( L
后续:你继续担任史天恩的认知行为治疗法咨询员
) C- L& v! H( p: t 利用下列问题,有助于思考如何咨询史天恩:
. m- z F; |. C7 b阻挠史天恩过正常生活的最突出的错误信念是什么?为了协助他检查其功能不良的思考方式,你会使用那些认知、情绪、与行为方面的技术? , z3 @! F% x3 X
史天恩受制于许多「应该」与「必须」的信念。为了让他了解,你会使用那些技术?
6 J: _0 E1 H' Q' S( m6 ]" u 如果史天恩固执于这些信念,并说这些信念对他而言合乎逻辑,你会如何处理? # Y0 ^4 i. b: |7 ?0 F$ {% F5 \
贡献与不足 " V" J8 k @! R9 s+ E
理性行为治疗法是一种认知导向的行为治疗法。它已发展成范围广泛及具有折衷色彩的治疗法,强调思考、判断、决定,以及行为。本法仍保持艾里斯高度教导和指导的特征,同时重视认知与感觉领导中的要素。本法从当事人困扰的情绪与行为出发,然后揭开及驳斥直接造成困扰的想法。为了防范因自我暗示而强化自我挫败信念,理性行为治疗法使用主动和直接的技术,例如,教导、建议、说明、和家庭作业,鼓励当事人以理性信念替代非理性信念,他们曾不断要求当事人去验证他们的观察和想法是否为真,并教导当事人如何驳斥自己的非理性信念。他们会说明非理性信念如何及为何导致负面的情绪和行为。 & j G( ]& d& U" y* M
他们会教导当事人如何进行科学化思考,如何消除未来可能再出现的新的自我挫败想法和行为。治疗者会示范说明完全接纳包容自己是相当重要的。他们在面对自我毁坏行为时,不对个人作任何批判就是持这种态度。治疗者的支持、挑战、面质、探索的意愿,以及促使当事人进行作业活动(在治疗内及治疗外),以积极改变对方的想法及行为是最为重要的。理性行为治疗法强调行为--做一些在治疗中有所启发的活动。不断地练习新行为来取代无效的行为,才是促成改变的主要因素。 : ^! h5 U: c1 G
理性情绪治疗法在选用治疗策略时,通常都采用折衷的态度。他们非常依赖认知和行为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很适合用来根除导致自我挫败感觉和行为的非理性信念,并能教导人们如何以理性的生活哲学取代否定的思考过程。治疗者有充分自由去发展个人的风格与创意,也就是说不被处理某特定问题的固定技术所束缚。只要合乎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精神,治疗者能自由地创造治疗方式。 s$ |. `1 m; r1 w2 \* v; \) f
正如我们的理解,理性行为治疗法是其他认知治疗法的先驱。有两个理性行为治疗法将加以修正,或依某种意义来看,也是将RET加以延伸的认知行为治疗法,即贝克的认知治疗法及梦新懋的认知行为矫正法。这些治疗法都强调认知过程决定行为的重要性。他们强调,人们如何「感觉」和实际上「做」些什么,大部份都受到自己对情境主观的评价的影响。由于对生活情境的评价是受信念、态度、假定、和内心对话的影响,因此认知因素便成为治疗的主要焦点。 3 ]- w' A9 L) |
贡 献 , T; _8 {% h4 D9 S/ r9 b5 ?
我发现REBT的一些东西对我的治疗工作非常有价值。我相信,我们过去生活里的重要他人,对于塑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我也非常同意艾里斯的看法,认为我们对于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的自我毁坏想法和态度应该负责。我们也许学到我们必须完美,以及必须被爱或被每个人赞同。然而,问题是我们一直把这些观念无情地用在自己身上。以下面的问题来面质当事人是有价值的:「你的假定和基本信念是什么?你是否实际详察了你持有的核心想法,以判别它们是你的价值观,抑或仅是内摄作用(introjects)而已?」理性行为治疗法根据阿德勒学派的观点,认为事件本身并无力量塑造我们,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解释才是关键。A-B-C模式很明白地解释人们的困扰如何产生,及问题行为可以如何改善。本法的特色在于治疗者曾去注意当事人的主观过程,即对于发生的事件主观上所作的解释与反应,而不仅注意造成问题的情境和事件而已。 T" R" h, s0 y& a4 {
认知行为治疗法,特别是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另一贡献是:把新获得的洞察付诸行动。布置家庭作业很能让当事人练习新行为,这是再制约(reconditioning)的方法。现实治疗法、阿德勒治疗法、行为治疗法及沟通分析都分享了认知行为治疗法这种作法。
) e- Y+ S" V# p* {( E 理性行为治疗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综合与折衷的治疗实践。许多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技术都可用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进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此外,理性行为治疗法也使用其他学派的技术,特别是行为学派的治疗法。虽然理性行为治疗法仍有其他优点,但我想再提的是:教导当事人一些方法,使他们可以继续自我治疗,而不再需要治疗者的直接处理。我极欣赏理性行为治疗法所重视的一些辅助方法,例如,听磁带、行为导向的家庭作业、记录一周里所做的事(以及他们所想到和感受到东西)、阅读自我帮助的书籍,以及演讲和参加研讨会。借助这些方式当事人能更进一步地改变,而不须过于依赖治疗者。 $ g( g; s. f' h6 f
对理性行为疗法的批评 + b6 l' V% y9 p/ j4 f
我对理性行为治疗法主要的批评是,理性情绪治疗法并不倾听当事人的历史,不鼓励他们详述「长而悲伤的故事」;此外,也不运用潜意识动力、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移情关系等方法。虽然一些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实践工作者强调建立默契,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但是艾里斯认为个人的温暖、为当事人所喜欢、对当事人表示兴趣或关切等因素,并不是有效治疗的要件。至今,我仍清楚地认定治疗关系是导致当事人产生改变的核心条件。我很难想像没有同理心、了解、与关怀的情况下,有效的治疗能够出现。治疗不只是挑战与修正当事人的错误思考。
) [) b8 I. H: M- i& } 当移情作用发生时,艾里斯会攻击它,认为把治疗者视为把当事人过去生活里的重要他人,是一种错误的联结。我认为这种移情作用可以使当事人明了自己的生活中,仍有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攻击这种移情关系将很难帮助当事人与治疗者一起进行治疗工作。 / q" |" T2 x6 p$ b5 G$ }5 H2 i) R
我对咨询实践的看法是:注意当事人的过去而不迷失于过去,对幼年的创伤经验不持宿命论立场,是会有治疗价值的。对于认知行为治疗法认为,探索过去无助于当事人改变其错误的思考与行为的看法,我个人感到怀疑。在一些个案里,该疗法的从业人员并未充分地鼓励当事人去表达与探索其感受。我相信一旦当事人能表达出其感受的话,认知行为治疗法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因为当事人常能因此而再度地体验到过去的情感问题,并能加以突破。
. d5 I; w! m: O8 { 我对于所有认知行为治疗(包括:REBT)的批评是:它们很少顾及潜意识因素及自我防卫机制。我怀疑它们的假设,认为不必探索受到压抑的潜意识素材,就能解决大多数的问题。对我而言,意识状态下的精神分析只有冰山一角,如果当事人未能察觉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那些影响因素,他们又如何能真正地做择抉择或进行改变。同样的,过去的未尽事务与幼年的经验若能跟目前的功能行为联结起来,则能产生相当大的治疗力量。我认为,一些痛苦的幼年经验必须确认、充分地感受、再度体验,以及加以突破,之后当事人才能摆脱那些因素的影响。
7 _& R; P% @* ] i% b REBT是面质性的治疗法,这同时有其优点与缺点。许多当事人很容易受到如此快速面质的威协,特别是在建立稳固的关系,赢得当事人的尊敬和信任之前。如果当事人认为治疗者未能倾听他们的心声,或并不真正关心他们,就会提早中止治疗。 5 D+ I' s& f' H& A7 G
我对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另一项顾虑是,实际上当事人很容易因勉强屈服于治疗者的力量和权威,而接纳治疗者的观点,但并未真正经历探索过程,或者未能将新的观念加以内化。值得警惕的是,治疗者必须充分了解自己,并且小心不要将自己的生活哲学强加在对方身上。此时,什么是构成理性的行为才是核心的课题。理性情绪治疗者认清这种面质和指导的立场会引发某些危险,因此特别强调治疗者的训练水准、知识和技巧、知觉,以及判断的正确性。由于治疗者有相当大的说服性和指导性,所以理性行为治疗法比指导色彩较淡的个人中心治疗法更可能造成心理伤害。治疗者必须知道何时要「推」(push)当事人一把,以及何时不要。未受训练的治疗者使用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危险是,可能将治疗看成是用说服、教诲、逻辑、和劝告来「摆平」当事人。因此,实践工作者会误用理性行为治疗法,使其价值降为快速治疗的方法而已,也即直接告诉对方错在那里,以及应如何加以改变。 8 z! @: G1 \* h k0 D2 r
须强调的是,理性行为治疗法可由许多人以不同于艾里斯的风格去实施。由于艾里斯的方法有非常多的形式,因此值得去辨别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原理和技术,与艾里斯所使用的非常具面质性的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技术间的不同。治疗者可以表现轻柔温和,但使用的仍然是理性行为治疗法的观念和方法。有时,一些新进的理性行为治疗法实践工作者可能认为他们必须跟随艾里斯的快节奏。采用REBT技术的从业人员,可以依自己的人格特性,采取不同程度的指导性,以及斟酌增减疗程中的活动量。
* N' J1 l' A$ y9 k* |0 ]从多元化观点看认知行为治疗法的限制 : E' V6 M7 ^% J
因为探索价值观在认知行为治疗法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咨询员应去了解当事人的文化背景,并对他们的挣扎保持高度的敏感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治疗者能清楚地先了解他们的信念与行为模式背后的文化意义,才能小心地对弱势群体当事人提出挑战,那么治疗的工作将能顺利进行。 : w, z% }. ?3 P/ G# k, b: S
关于认知行为治疗法应用到不同的文化方面,缺点之一是,有些当事人不敢质疑其文化的基本价值观。达氏(Dattilio)注意到,一些中东与东亚的的文化对于宗教、婚姻与家庭,以及养育儿女的实践,有其特定的规定(personal communication,1994)。这些地区的当事人无法遵照认知行为治疗法的建议,去提出各种质疑。例如,咨询员可能会建议一位妇女去询问其丈夫的动机,但是在中东或其他亚洲文化中,这种询问是受到禁止的。因此,咨询员在作法上须做调整。
1 \6 {' l6 i q) O% o* h9 ` 理性行为治疗法在不同文化里咨询的一项限制是,它对「依赖」作负面的解释。许多文化认为相互依赖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但根据艾里斯(1994)的看法,REBT在目的上是为了诱导当事人去检查并改变他们最基本的一些价值观。一些人长久以来一直珍视着某种与相互依赖有关的文化价值观,因此他们很可能不会喜欢以这种过于坚定的方法来说服他们。认知行为治疗法的潜在限制是,弱势群体当事人可能会变得相当依赖咨询员去检查其思考的内容及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治疗者的水准不够,则往往会采取高度的气愤性策略,而使当人处于依赖的地位,虽然在某些文化中,依赖可能被认为是值得鼓励的。认知行为治疗法的临床工作者将指导当事人与鼓励当事人依赖他们分得很清楚。虽然认知行为治疗法的实践工作者可能会采取主动与指导性的作法,但是他们也会教导当事人在治疗中去质疑及扮演主动的角色,这一点是很重要的。0 Y [# y, O, `. E+ k
( P) C2 Q8 n& |) ]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模式:ABCDE# y3 {. l! F% N4 w9 a- `4 Y
ABC人格理论是艾里斯合理情绪疗法理论的精华所在,它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也阐释了消除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如果我们能够透彻地理解这种理论,经常有意识地运用这种理论,那么我们很难陷入自己设置的情绪陷阱之中。因此,本课题组在实施教育性心理干预过程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释这种理论,与教师同行一起尝试着运用这种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3 }% y9 G4 W- ~/ C1 Z
何为ABC?其实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
( b5 q7 B# \1 y+ C1 }4 A: n. I 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 a9 V/ K2 B' x! | _, X* N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 N- P* ]/ Y t" c$ q/ u7 z C:emp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G' c2 K% s/ g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
4 M7 A8 p- ^: c4 L. R3 y2 Z) G" g, a3 Q 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7 j7 K& A) {& h! a+ y
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0 a ]/ g+ H4 f 人们面对外界发生的负性事件时,为什么会产生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们常常认为罪魁祸首是外界的负性事件A。但是艾里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而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此消除或减弱,人也就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产生。
! m) v3 r1 S: c# R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通过切身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用于帮助自己同时帮助他人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 |3 a( f; Q8 X0 I8 r5 D* U 这种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自己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也就是减轻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別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 D4 a% F, V1 @6 ?
其操作模式如下。
6 L6 U6 v' n3 f+ Y- E3 ]0 c (1)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A),例如当众讲话、考试、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1 O$ h2 V ?' Q8 e) r (2)分析挖掘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由它引起的信念(B),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C)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异常的紧张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应当由自己负责。& y) R. v7 `6 D$ ~" |3 v) l; S& I6 U
(3)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D),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或实际验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4 D8 Z( N; H/ P/ |: N' {; }
(4)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异常的紧张情绪开始减少或消除,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的紧张情绪的困扰(E)。: O# \& P6 n7 O' ^1 b0 ?- Z
本文来源于:『志文工作室 - 计算机基础技术学习博客』, o8 T6 p v& [
详细地址为:http://www.zhiwenweb.cn/article.asp?id=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