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掌握理性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把握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工作程序,学习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与技术进行个案工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基本原理; 2、工作程序。( _! D$ {( |3 m
教学时数:4学时
1 f/ C' W& ?, M& x1 n9 C5 M 3 n3 H" F) g. [. D
教学内容: 一、基本原理+ l) w1 C% S+ Q. Z. ?/ s7 x( F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
/ y% _4 n) ` F7 W0 ^2 M, ~1、核心理论:ABC理论) j2 F7 T6 j, [) j* z: g' R+ l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是外部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但合理情绪治疗模式认为A并不是结果C的直接的原因,而是由于在继A发生之后,个体对其产生某种看法,做出某种解释和评价,并在这个过程所产生了观念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换句话说,抑郁、焦虑、沮丧等情绪结果C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所产生。$ z; M4 V3 |% M4 u! O, `7 Y
合理情绪治疗模式认为,对于同一个诱发事件,不同的观念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B是合理的、现实的,那么由此产生的C也就是适应的;若是不合理的,就会产生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ABC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 g e8 L; h! e* }0 P8 U2 y* mABC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这是治疗实践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这样,原来的ABC理论就可以进一步扩展为A—B—C—D—E的治疗模式。
$ a+ A# [6 s! t0 G0 }% H2、11类不合理信念
+ z9 }4 n5 I; K1 G. A⑴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0 n/ }: k% l! E' W0 U" O I$ {: h⑵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4 @- H9 j6 D% E
⑶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0 q! V. K* d8 Y h5 N7 U# p
⑷如果事情非已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Z- Y2 f2 ^5 A+ M1 o: b& [
⑸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v5 d8 E* x8 e" A" H
⑹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 z: q6 e4 }: C& q; c* d⑺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 g6 p4 j+ K7 {⑻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
/ [) E3 K" m' p( o⑼一个人以入为主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 d3 {1 |+ O( I) n6 `0 P4 ~⑽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
7 [: z) W8 F4 `⑾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
& l% X& M4 L# Z. M" C8 a: W) a+ M将上述不合理信念加以归纳和简化,可以看到这些非理性观念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 g2 s" I* z⑴绝对化的要求。# _* S' g; q' F
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依个人意志而转移。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 m* _! W/ u& g% b
⑵过分概括化。
) K9 Q% m A* o- W; F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一些人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而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于他人,就会一味地责备别人,并产生愤怒和敌意的情绪。针对这类不合理信念,合理情绪治疗模式强调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观念。因此,应以评价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来代替对整个人的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
* m' b: N- P8 E J& p" |⑶糟糕至极。9 C3 I4 X" J6 q6 G) M& H
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没有一种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百的糟糕至极。若坚持这一观念,那么当他认为遇到了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针对这种信念,合理情绪治疗模式认为虽然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可能发生,我们也有很多原因不希望它发生,但我们却没有理由说它不该发生。因此,面对这些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努力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态,而在不能改变时去学会如何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下去。; F) ^) E8 V, p+ X2 f$ G
; L- b9 U& \; t$ [) v) ?( |6 m8 }二、工作程序
; M- y6 g& I0 X1 M$ C1、心理诊断阶段
, _0 L) s4 b9 g. ~7 X⑴根据ABC理论对案主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
1 r8 {( }9 }2 y1 k0 t u在进行这一步工作时,应注意案主次级症状的存在,即案主的问题可能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一个ABC。有些案主的问题可能很多,一个问题套着其他几个问题。例如有一位大学生,在一次考试不及格后变得很沮丧,其不合理信念可能是“我应该是个出色的好学生,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但是他的不良情绪很可能会成为新的诱发事件,引起他另一种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是个永远快乐的人,而绝不应该象现在这样忧心忡忡,这而导致他更为不良的情绪反应。4 u+ [" p7 H/ N% W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分清主次,找出案主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V6 a, [' J* L9 y& o8 _9 Z3 u" F' c
⑵和案主共同协商制定工作目标。
, _ E( [; G j" z. [' ~$ r⑶最后,社会工作者还应向案主解说合理情绪治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案主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 S6 J1 P- ?% u. d+ P2、领悟阶段
: a( j5 m6 H* j" o2 D& y1 b% [⑴进一步明确案主的不合理信念。( |2 O t! M: [/ d: m
因为不合理信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和合理的信念混在一起而不易被察觉。
( R) q/ {6 P9 i1 L例如被人嘲笑或指责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谁也不希望它发生,这是一种正常的想法,由此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也是适当的。但同时另外一些信念如“每个人都应该喜欢我,同意我所做的一切,否则我就受不了”也可能混于其中,这是不合理的观念。
/ h! x/ U, C: q9 w6 w7 r+ k- x+ L" A默兹比提出了以下5条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 o" u- v! Q$ h6 D% i4 p6 M+ F
合理信念 | 不合理信念 | 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 V% E- l: V W: Q1 C$ T$ L
| 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万分3 [( M( i) {0 W
| 能使人们保护自己,
! h6 [5 ~4 o5 ^/ U# ]5 {1 n努力使自己愉快地生活( e& l# b1 }: N+ F
| 产生情绪困扰0 ]9 @7 {. \, `9 k( D
, M. p( Q: p5 S6 e9 m | 使人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5 [7 x7 g5 ]' b% M
| 使人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
: U8 n+ x1 X4 i$ }3 C& [- f' ^3 A | 不介入他人的麻烦7 k- I, W. q) S: Y5 i7 Q
| 容易介入他人的麻烦8 P* |& b5 e* _; g, G
| 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 W; O* a- ~+ f: H7 O# t
| 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 W3 o; M' v. _' Q* Z6 J& K; K4 q而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j/ L/ O- q8 V3 ~7 t* E. M
|
⑵使案主进一步的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 c7 Q4 N( P! \6 K; a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案主达到三种领悟:+ \3 G# a1 a, |( Z6 X+ ~
·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 N; o# W1 J0 h/ P4 [·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8 {3 v$ x) i# |& ^5 V3 f- E) m. Q·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0 I% ]* M; u, \9 b- Q6 c1 ]0 G
3、修通阶段/ T7 l# I8 g4 [6 M
所谓修通就是指工作透入的过程。前两个阶段的工作是解说性的和分析性的,那么这一阶段的工作则就是技术性和方法性的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D) D( ]9 X0 n# L6 U$ R% J
⑴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 g( K5 N9 E% s' E7 J( b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社会工作者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案主信念的非理性特征。/ ^$ ~4 p& b Z7 a
例如,针对案主持有的绝对化要求的一类不合理信念,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提出以下问题:“有什么证据表明你必须获得成功?”“别人有什么理由必须友好地对待你?” “事情为什么必须按照你的意志来发展?如果不是这样,那又会怎样?”等等;针对案主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相应的提问可以是:“你怎么才能证明你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毫无价值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你在这一件事情上失败了,就认为自己是个毫无价值的人,那么你以前许多成功的经历表明你是个什么人?” “你能否保证每个人在每件事情上都不出差错?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表明他们就不可救药了呢?”等等;针对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相应的问题可以是:“这件事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你能否拿出一个客观数量来说明?”“如果这件可怕的事发生了,世界会因此而灭亡吗?你会因此而死去吗?”“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是糟糕至极的话,我可以举出比这还要糟糕十倍的事,你若遇到这些事情,你又会怎样?”“你怎能么证明你真的受不了啦?”等问题。
' t' @6 k6 S& _+ D! }2 u一般来讲,案主并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们会寻找各种理由为它们辩解。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时刻保持清醒、客观、理智的头脑,根据案主的回答一环扣一环,紧紧捉住案主回答中的非理性的内容,通过大量重复的辩论,使对方感到为自己信念的辩护变得理屈词穷。但是,社会工作者不能满足于此。因为他的角色不仅是个辩论者,也是一个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合理生活的指导者。这就是说,通过辩论,不仅要使案主认识到他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也要使他分清什么是合理信念,什么是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当案主对这些信念有了一定认识后,社会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认识到即使某些不希望发生的事真的发生了,他们也能以合理的信念来面对这些现实。
( E/ P' x2 X) |⑵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_# w$ q/ [) Y* ~, Q1 w3 Z. }+ E, b
具体步骤如下:
2 D8 |/ }$ b6 L# i: y% w7 W·使案主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案主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 o& e$ p" z6 g+ f+ f0 ~·帮助案主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这常常是通过改变案主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的。: I7 u' _: X# i) D
·停止想象。让案主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对案主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社会工作者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
9 k- s* h9 I% H, }( r上面的过程是通过想象一个不希望发生的情境来进行的。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更积极的方法,即让案主想象一个情境,在这一情境之下,案主可以按自己所希望的去感觉和行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他有一个积极的情绪和目标。$ S ~& T4 J- n& C6 ~1 b
⑶家庭作业4 O3 o2 h" u' P3 Z
认知性的家庭作业也是合理情绪治疗模式常用的方法。主要形式是RET自助表。RET自助表的操作步骤如下:" o2 W; @4 B# u6 ~* P, v. D( y9 s
·先让案主写出事件A和结果C;- r; `/ U7 u" B' X2 E, b3 s; h8 \9 R
·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表中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
* C/ j& L) M6 E& z3 Y·要求案主对B逐一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
9 x; O% Y, ^) g6 f# _·案主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2 K. Q+ [1 {+ C0 B
4、再教育阶段+ C2 Q. o- x+ y* @4 m; m
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案主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面是使案主在结案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v* m1 e6 n2 }6 \% t( Z2 ?
主要采取应用技能训练的方式。这类训练具体包括:自信训练、自主权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前两种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案主应会焦虑性情绪反应的能力,后两种则主要帮助案主提高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法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8 I8 J; p2 @) w @4 t课后实践:请同学们通过与其它同学的互动想象一个让对方不愉快的场景,然后通过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来引导你的同学,使其走出不合理的信念。
7 j, G& E9 b. \# G' I( e7 n# N, l案例:
8 Q7 `3 M Q2 o T3 ?' f工作者:好,现在闭上你的眼睛,尽可能坐得舒服一些……现在开始想象,你正和一些同学在一起,其中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有男的,也有女的,你正坐在他们中间。尽可能想象得像真的一样……现在继续想,有几个人好像在议论你,用那种眼光看你,好像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对你流露出讨厌的神情……尽可能生动地想象这些情境,能做到吗?
! v R4 Z( e! x7 B( I2 z( J案主:……是的,我在努力这样做。6 ^# J. s1 ~2 R8 e9 `
工作者: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1 A3 e3 `" R: B( D案主:我快要受不了了,那么多人在议论我,讨厌我……真是糟透了。
, w8 \& a1 J' j# O( t工作者:继续想象你现在体验到什么?) T3 }* i* h7 ]0 o
案主:我感到很害怕,很伤心也很焦虑。7 K8 R) N4 N9 ^6 J% \( {$ E
工作者:是的,你经常会体验到这些情绪,但是你现在把这种情绪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失望和遗憾,仍然保持刚才的想象,但你仅仅感到失望和遗憾。能做到吗?
8 }+ V ~; d) O, x案主:我在努力……但是,很困难。. k0 Q! H4 L! f' G; t- b" b) K% B) _
工作者:他们只不过是不喜欢你而已,有什么理由必须让别人都喜欢你呢?即使他们真的不喜欢你,那又怎样呢?你不是还好好地坐在这里吗?并不是真的受不了,对不对?你只是对他们的反应感到失望而已……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v% D$ n+ F/ y# A$ {
案主:好一些……对,我只是感到有些失望。我在告诉自己他们不喜欢我,但这没什么关系。
9 I9 H- q V0 b! C$ [" z工作者:好极了!现在停止想象,告诉我你是如何改变最初那种感觉的?" |* n- c9 Z) U6 J! @3 W
案主:虽然他们不喜欢我,但我并没因此而死去,正像你说的,我还好好地坐在这里。看样子,我把问题想象得太严重了。0 I" a0 P5 J5 C: h3 T
工作者:很好!你能讲一讲你从刚才的练习中都获得了哪些东西吗?( c0 i' k; o: ~, H) \- ?0 v# n
案主:我想是因为我想法的改变才使我不再感到那么伤心和焦虑。事情不是像我想得那样糟糕,只要我不去想别人到底怎么看我,我就会觉得自己还行,当然,可能不是像我希望的那样好,但是我想这会改变的。如果我仍像以前那样想,事情就可能变得越来越糟。( h" d, G" q9 Z' ?
工作者:好极了!已经发现了你以前想法中的不合理的地方,并在努力用新的想法来代替这正是我们要做的。如果你能继续下去,并亲自实践你就会发现 自己进步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