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234|回复: 2

[案例] 自卑心理造成错误的个案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学生基本情况:' P. |. k; ?1 {5 w

" a% i* d0 `& v% L# N' ^% K4 F1 z小李,男,164 ]0 x6 j  \' T; `9 R! k! s
民族:汉
3 }$ _' R. w' q+ z2 H& j9 M5 ^
年级:高一年级
3 o' z5 O, s$ C: w& \

2 D8 F/ R9 g) h/ [, T& A二、问题行为概术:! S3 @9 O+ H+ U+ q0 s

5 O9 i" h8 y7 H9 t) ~- f& Y5 V6 d该生自1997年进入学校以来,其行为表现就与众不同。( o# u$ o; J$ g0 ^
步入高一年级,新的起点新的生活,每个同学在努力地调整自己,表现自己,只有小李总是独来独往很少说话很少与人交往,同学们都认为他怪怪的。同宿舍有三位从乡下来的同学,对他还算比较热情。平时大家讨论一些问题比较激烈,而小李认为这是冲着他来的,对自己有恶意,而首先产生一种不满情绪。在春节前夕,一名同学买回三粒水仙花种子准备养花,而小李不经他人同意拿了一粒,这名同学知道后说他偷花种,一定要赔偿,这件事以后小李一直认为同学把他当小偷,不信任他。一次活动课班内组织打篮球,分组的时候同学不选他(因球技不高),他更认为同学瞧不起自己,越想心理越不平衡,决心寻找机会报复。第二天早上吃早餐,他把一包泻药偷偷地放在三个同学的早餐里。小李放药后心里非常害怕,后来主动向班主任承认错误。班主任把这件事报告政教处。为了解事情真相我与他交谈时问他:“你是怎么想的呢?”他说;“我初中就到城市读书,见识比较广,一直都是好学生,而这些乡下人没见识,居然瞧不起我,所以我要报复他们”,我说;“你这样做已经属于犯罪行为,你知道吗?”他说;“我知道,就算犯罪我都要报复他们”。与他短短的谈话我觉得他心理有障碍。
$ L" x- a9 L0 f

8 o4 o0 _% Z1 W三、背景资料调查;. G6 V' V1 `0 F/ k
( D( s  R- V* N
1、小李在农村出生,他5岁的时候父母带了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外出打工,把他交给婆婆照顾。婆婆没有文化,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往,这样小李在童年时候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在乡下读到五年级的时候,父母有了钱在城市建了房子,才想到要把他接来城市读书。当父母回乡下接他的时候,他躲到床地下不敢出来见父母,更不敢见其他人。$ y. G- B" x7 {" R

/ C2 C1 e' M# E; e+ f2、进城市读初中后能与父母兄弟一起生活,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父母给予最好的物质关怀弥补对他的爱,但管教比较严格,目的就是要他读高中、考上大学,能光宗耀祖。小李也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学习成绩优秀,而他孤僻不合群的性格仍然得不到改变。
1 _! d' ^6 r2 d$ c
% V2 Z& z& {8 Q: r& J% N+ B; J
四、分析与诊断;
/ C6 i  f7 b( I# H% F1 f9 R7 @
" ]4 O. r' A/ |) X+ F; C) |
1、小李小学六年级以前一直生活在乡村,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爱护,而婆婆又是一个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的人,这就造成了他孤僻、多疑、内向的性格。进入初中以后很少与人交往,他把专心读书考取高级学校,能出人头地作为主要目标,而老师也认为他是一个很听话,能遵守纪律、专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给予表扬,他的自尊心虚荣心得到满足,所以初中阶段他的心理障碍没有充分表露出来,也没有人给予纠正。
) ]( ~% z6 W" z+ J+ U0 r

# V# d1 T9 }6 r% A" _' ]2、进高中以后因没有考取重点高中,他的自卑心理流露出来,认为别人看不起他。特别是拿了别人的花种要赔偿,更伤了他的自尊心,从此不相信任何人,把别人的目光和无意的言行都看作是对他的侵犯,强烈的自卑感占据了他整个心灵。; M6 n+ n; g% l5 b
0 ]  C  n: H4 _3 b
  _. l9 H7 U6 Z' G- u
3、根据他的表现情况我们诊断为;性格障碍、自卑心理。
- w6 t  m+ J1 [1 M" R

! D- |- M& _" r* z# I4 _五、辅导策略:
6 {4 I) ^- p! p1 O4 Z

+ a, w, E/ v  N/ f1、对小李的辅导采取认知疗法。4 G9 h6 n# ]- _3 k: B& O
. P8 J3 S2 c- y# c9 R8 d( R) G

) U8 N5 o2 M6 G) Y1 T6 c# Z8 U. }2、行为疗法。
2 {5 H4 x- O' n5 @

7 r' d/ @( h9 y* k3、教师指导和家长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9 [0 T, \" w+ ^4 q! M' ^
4 J  y2 j9 K, s- O" n" L
六、辅导过程:* M) g* _2 _$ X

; ~& K; ^' S4 C3 i1、从思想认识着手与他推心置腹地交谈,用尊重和理解赢得他的信任、了解他的心事分析他的心理,指出他的一些偏激想法,排解了他的心中的忧虑和苦闷。
+ ~3 @; w* B5 C. Y, \

6 [6 `8 v1 [7 Z$ ?* I2、通过他的父亲了解思想变化的情况,由家长与他长谈沟通,解除了父子间的隔膜,建立了父子间的亲情。大哥大姐也很关心他,经常询问他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感到家庭温暖而主动地与家人交往。
: N# e. J4 H, K: \- b7 y8 d6 O
, R( [$ d8 R" ~/ ~' A$ X7 P2 n4 l
七、指导结果:
0 L( O# h: v3 E# z" ]4 E

/ z0 D1 a" y& v小李逐步摆脱了自卑心理,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不用怀疑和恶意的眼光看待一切,开始主动和同学交往,性格比以前开朗热情了,在班里也有了知心朋友,课间都与同学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有讲有笑,能主动和老师倾吐心事,对班集体工作热心负责,在1997-1998学年中评为学校“小十佳”。近年追踪调查他各方面都比较正常,与以前判若俩人。
* O6 Y2 E  d. K7 H7 p# W
; k* g! Q  O, l0 V+ E7 d! I
八、小结与启示:
* b' D2 l) _" v
  \4 \: k; ~! c- V) L% A% y
1、小李的转变过程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辅导是转变学生心理的有效方法,心理辅导的成功关键是信任、理解、尊重。
% M# ^" s6 @& N" }  i

8 s% ]: x1 P. T3 d  m$ \2、小李心理问题造成的过激行为不能单纯的批评指责,或者记简单地给与纪律处分,而应该耐心地开导化解,使他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6 k+ r( `% `  m  O5 z

. L/ O) k' ?9 e" X# n/ M3、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动员同学班集体的力量,如同宿舍的同学凉解他主动帮助他,欢迎接纳他回学校学习,用温暖的集体来感化帮助他,使他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陶冶和锻炼,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能力。
! S! ~" {* C' J( ^4 e

0 ~- r5 R- a1 s4 w1 C$ a4、家庭的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小李的父母能够用行动来弥补过去,给与温暖给与爱,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是家庭社会多余的人。' W2 U, v) @" S6 ], E
8 h, V( k' X) c& M) z& R

. j, n0 F4 ^* p' y, ^
8 l/ V) A3 J1 a/ |) _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太简单了点儿哦~~~% N% a$ E+ C6 l( d9 F4 O
只要辅导,就会有改变。
# |0 ^+ k- o! }/ Q* D2 t! I. |好像案例都是这么写的。
# g* M( _6 V! M3 `2 |; ]但其实,在个案工作中,只有1/10的个案会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以为社工和心理咨询师是神仙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14 10:52 , Processed in 0.05163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