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077|回复: 1

[晓庄学院社工协会] 深圳社工体系成全国标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9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3月,在中组部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深圳取经香港,“试水”社工。经过近3年的探索,已初步构建特色鲜明的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为主要特征的社工体系,得到了民政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据悉,深圳已开发社工服务岗位800多个,涉及民政、残联、司法、教育、社区、信访和劳务工等十几个领域。“深圳模式”以其突出的规模和力度、民间化运作模式和良好的专业水准等鲜明特点,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n) S1 a4 W) Y1 C
    深圳“社工模式”有何独到的经验值得推崇?政府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民间又是如何运作?为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民政局。6 {3 ?3 M' O2 Y% S
7 E8 R" d* S# h/ `. \

  Y& O; ~  {8 O, q3 Q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各项保障
* f4 Q- Z- s$ J  Y: i
$ ?6 Y" C) Q; v9 \3 s

& R4 w( c% S; U) w8 ]    2007年4月至5月,深圳市委副书记白天、市委副秘书长杨绪松分别率调研组,赴香港和上海考察当地社会工作,之后又在深圳本市组织开展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07年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七个政策性配套文件(简称“1+7”文件)。9 p3 i4 W6 e3 X$ o+ F/ q
( G: B  ~* u# m- n4 H% n
    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推进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发挥社会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分类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优化社会公益型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推行“社工+义工”模式,加强义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和保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加快推进社会工作的法制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1+7”文件明确了深圳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思路和措施,确定了以“政府主导,民间运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工作体系基本架构。& E% j7 G3 W5 q: B2 o8 h) X! a! [
    “1+7”文件出台后,深圳各级各部门着手推进社会工作试点,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的社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委市政府各主要部门和全市各区等20多个部门单位,市民政局成立社会工作处。各区也参照市的做法,健全社工领导和工作体系。
3 Z5 u8 S! E, y+ `3 |- J5 M4 |    在资金投入上,明确财政是社会工作投入的主渠道,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界定市、区两级财政对社会工作经费的分担责任,社工岗位的购买标准从试点初的每人每年6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6.6万元。各级社工主管部门把宣传和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始终保持宣传培训的力度,形式灵活多样。据统计,全市举办各类培训二十多场,培训总人次达3000多人次,培训对象以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作为重点,还包括一线社工、社工机构管理人员等。3 X& G) u' S4 N5 {

# Y* x" L5 k  ?7 x, `3 \: S0 {培育社会组织 鼓励民间参与+ o( C1 q' F# p
1 u' A" w$ q" D( B

. \, L' V4 g' e% @, K$ A    据介绍,培育发展民间社工服务机构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点。深圳市“1+7”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尤其是直接提供服务的社工服务机构。在具体实践中,主要通过宣传发动、放宽登记门槛、适当提供场地支持等政策或措施,鼓励民间社工服务机构的成立。! W# h& r; p/ Q. u7 C4 t8 N) [9 c
    试点之初,各社工服务机构登记注册时,一律由市、区民政部门充当业务主管单位,以克服机构成立难以找到业务主管单位的问题。后来,又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新出台的相关文件,取消了社工服务机构登记成立需寻找业务主管单位的条件要求。社工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不高,可以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工发展。同时,政府通过对社工机构实行严格评估和监管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实行招投标的方式,推动社工机构优胜劣汰。  Q1 x2 c# ^" D0 n1 r" D3 Z
    据悉,在2009年5月进行全市社工岗位统一采购中,有7家社工机构没有竞到标,有3家以上机构在竞标过程中失去原有的岗位。有效的竞争机制使深圳社工服务机构总体上保持了积极的进取精神,活力明显。到2009年底,全市民间社工机构发展到38家。各社工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自主招聘、培训、管理社会工作者,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运作管理,积极寻找、吸纳社会资源,服务领域逐步拓展,专业水准逐步提高,得到了各方的认同和肯定。
% y2 ^. }% N/ b% j+ O& c" _; `5 i
( ^4 G' d& Z9 p0 ]: y& a: d开发社工岗位 政府购买项目
$ h& J! x: s. E9 O; i5 K! J
5 q+ `' T9 T+ ~    据介绍,深圳在社会工作试点阶段,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主要以购买岗位服务为主,同时还探索购买项目服务。社工岗位服务在有的领域如学校、医院等更为合适,操作也更加简便可行。因此,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深圳以岗位服务为主导形式,在全市各区和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开展社工服务试点,使尽可能多的群体通过直接接触社工服务来了解和认识社工,迅速扩大了社会工作的影响,增强了社会对社工的认同度。2007年7月,深圳市民政系统购买了第一批试点社工岗位33个,主要设置在市救助管理站、市社会福利中心等民政系统基层用人单位。2008年2月中旬以后,市、区两级又先后分三批开发了近800个社工服务岗位,分布于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教育、残疾人服务、家庭服务、禁毒、信访、医务等领域,其中第三批约217个社工岗位实行了政府统一采购。
5 C" {' [0 M. H5 j% P    在开发社工岗位的同时,积极探索社工项目服务。2008年初,深圳市妇联创建了3个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共有30多个社工岗位,设立了帮扶贫困妇女、调节家庭纠纷、婚姻心里调试、家庭亲子教育等基本服务内容,为妇女儿童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截止2009年底,已直接服务市民约4万人次。市福利中心向社工机构购买10名社工服务,服务寄养在82个家庭的105名孤残儿童,任务包括:建立档案,跟踪现有家庭寄养儿童的状况;社会调查,拓展新的寄养家庭;检验测评,促进从寄养转变为收养等,社会效应良好。( O* i, P/ Y1 G' S
    从2009年下半年起,深圳加大了对社工项目服务的拓展力度,目前已接受政府资助或社工机构自主运作的社工服务项目约10个,另有约20多个项目在抓紧评审和筹备之中,社工项目服务逐渐成为深圳社工发展的主要方向。
; q8 \; S  @3 ]1 I6 ^1 ~) m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12月,全市社工共建档个案19622个,开启个案7426个,结案2341个;开启小组1965个,完成1226个;开展社区活动7579次;此外还开展了大量的即时辅导、探访等服务工作,服务水准不断提高,社会认同度显著增强。
, V* `$ P$ o. Z1 Z. P$ K- s  q9 V( P" R, {1 e$ {0 ]% w
聘请香港督导 提升专业水准
& Y$ l3 d. p! E! w" D- ^' {. n. f( q: O2 J: ?; T' }$ y+ {; o
    据了解,由督导指导一线社工开展工作,是社工机构人力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为了高起点发展社会工作,快步提升社工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凭借毗邻香港的便利,深圳市社协与两家香港社会服务机构分别签订了聘请督导的合同。督导工作的内容包括提供实务建议、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协调和发掘社会资源、传授必要的技巧和知识、对社工给予情绪支持等。试点后期,督导也参与了社工机构的评估,和社工岗位的设置、评估等工作。
2 i+ F& }3 m. \- o! |6 p% {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市陆续聘请香港督导54名,共为深圳社工提供了12557次个人督导、5362次小组督导、270次专业培训。此外,香港督导还组织社工前去香港参观学习达827小时。各类社工交流活动31次(包括深圳各领域社工间的交流及不同地域间社工界的交流等)。香港督导的引进,对于确保和提升深圳社工的专业水准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 V- ^; P- T1 S/ N; ~/ K    在引进香港督导的同时,深圳还出台了《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督导助理选拔聘用标准》和《见习督导管理办法》,并着手选拔本土社工督导人才,构建本土社工人才选拔机制和社工人才晋升体系。目前全市已有见习督导20名、督导助理130名,社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 q; i1 w0 f6 B0 Z% f$ z. S* d
: w0 N- l  W3 r' U2 E) G+ ^- Z加强指导监管 确保服务质量
* g; \4 u: G4 L) M% b
6 n+ c, \- U5 z/ @0 D    加强对社工服务机构的监管,是确保社工服务公益性、提升服务水平的主要保证。深圳市对社会工作的监管评估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包括制度建设、审计、评估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2 C1 {" h& U+ |: p" w- g
    在制度建设方面,除了“1+7”文件外,还出台了许多配套文件,如《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督导助理选拔聘用标准》、《见习督导管理办法》等文件,初步构建了深圳社工的制度体系,其中《社工机构行为规范指引》、《社工机构综合评估办法》是两个重要的基础性文件。依据上述文件,深圳多次组织对社工机构进行评估和财务审计,其中2010年初组织的评估和财务审计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审计机构进行。上述评估和审计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并作为下一次政府采购社工服务的主要依据,其中评估不合格者原有岗位须重新纳入政府统一采购,以此促进优胜劣汰,推动社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5 e3 K) m8 W4 g" r0 ~
    几次评估的结果表明,深圳社工试点总体效果良好,大部分用人单位对社工的专业性作用给予肯定,社工服务进一步被服务对象所接受、认可,服务对象对社工服务非常满意。督导制度发挥重要作用。全市社工克服很多困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可观的服务数量。
& Z0 Z" h0 _& L% T; R# ?# R) F
0 Z9 a# p  J2 z8 H                                                                       摘自《天睿网》
3 A" `" k+ Y3 h+ }2 s! f2 c3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x鬼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9-9 01:13 , Processed in 0.042383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