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系统脱敏疗法
7 u$ a1 V4 z1 S+ r# E8 {1 u
" ~' [: X8 o* U0 a/ j5 E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9 h5 a" D0 Y7 C9 R6 a0 q
, B: k/ s) H9 S' K+ q" Z2 U系统脱敏疗法理论基础和作用原理
8 P0 I$ W# M1 ~6 u
D2 t% o& t/ B0 Q/ s 系统脱敏疗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其主要理论观点是:
7 c$ L( s4 t3 q, k ^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就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
# ]. U- X8 a# Y 2.强化或榜样:强化是使一个人积极寻求刺激的动因,会使一个人趋向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
- q- K7 G8 G+ R- c( E 3.泛化:这是人和动物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 _+ u V2 B% g4 h- X8 z8 g. X
4.消退:新条件反射建立后,若仅继续给予条件刺激,原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下降,直到消失。& o" m* t7 a/ r, k2 A
通俗地说,系统脱敏疗法通常是以“刺激一放松”反射为适应行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异常行为反应”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
1 ?2 E% ~3 I1 V/ [( p* U6 o) r Z1 @3 X# t
系统脱敏疗法的步骤
8 d. E6 o5 W" i% l8 h& E- T% e3 N8 `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6 `* D' Y/ b+ m m9 n+ k8 K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 m5 @$ l, P7 j! X+ Z+ w9 ?; j) G (2)进行放松训练;
' b5 n N0 A& [) v$ ^4 V' f, |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 d+ d! s) e/ g* s* ~ 系统脱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它应用“抗条件作用”原理以解除病人的与焦虑有联系的神经症等行为问题。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作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 \; B& y8 z' Y; O; n. Q( b
% V- F* ]$ ]; x i! r
]系统脱敏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x0 y- U4 C9 x% J
1 e, R8 @, D" G* h- @; o
系统脱敏法的产生是与沃尔帕(1958)的工作分不开的。虽然在他的关于猫的实验研究中让猫暴露于它所害怕的真实生活情境,但临床中经常采用的系统脱敏法却是让病人边想象令他害怕的事物边放松全身。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理由:其一,临床工作限于条件不可能陪同每位病人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脱敏。其二,病人所害怕的某些情境或事物不可能被展示出来,如害怕亲人会死去。一般将想象(恐惧的事物)与(抑制焦虑的)放松反应的结合,看作是经典的系统脱敏法。这种经典的脱敏法的主要缺点是治疗者难以对病人的想象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因此,人们又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产生了一些变式。+ W8 {# n' L$ w0 `3 H; ]
3 n8 h8 i+ |( ~* x
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W' x; k7 v: A4 W( w& i
7 X9 E4 T4 _1 l( e* c9 a- t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 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 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 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 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 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 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X, C) V1 O3 {0 T
# d1 c5 L3 ?" S1 G. i. F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在古代的运用
0 h+ M9 K! ^4 U% o1 ?6 \# L
5 Y" [; R3 e e" H# G( r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 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安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 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2)进行放松训练;(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 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