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造成创伤的压力源5 ~. q8 ]; J+ p* L, r' S, v
8 L* {/ X% U$ i+ p, J& l% h; O
1)天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台风等+ s0 ]" g! p8 u, }4 p& Y
2)传染病流行:如SARS、禽流感等
! U8 Q1 s& h% V' {' p. q$ \ 3)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如空难、车祸、火灾、性侵害等
' G- D6 B) h+ V" t; r2 V- l$ q 4)重大失落事件:如失去亲人、失恋、父母失业、离婚或家庭暴力等
$ x4 ~$ L! ~) Y, L0 T3 ~9 i% l. `* K4 O
二、事件当事人可能的身心反应% c( k0 u) q& N" ^, \
1 V$ G0 a$ P; c5 O9 Y, H9 \
在灾难或伤害失落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可能会在未来数周内产生以下一些身心反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所有这些身心反应都是正常的,是正常人对于非正常境况的正常反应。1 f& Z9 Y0 v/ R+ _% P6 H) E( q1 S
1) 恐惧和担心:很担心灾难会再次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 v0 \6 ]. R! o0 D2 a 2) 无助:觉得自己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
6 {. E9 h0 A! u3 Q m 3) 悲伤: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难过、悲痛。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嚎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疏解,少数人则以麻木、冷漠、无表情来表达。
4 B# N2 _, @8 n; S" P- u, e 4) 内疚: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来避免亲人的死亡。
* q: h0 E( `% Y6 q. s- g( T, v 5) 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0 }3 ?3 [. D) {5 ? 6) 强迫性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灾难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恐惧、悲伤的画面。1 F& H+ i) A3 S9 a1 D; a
7) 失望和思念:不断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感到失望;一种爱的失落感;对死亡亲人的怀念常有心如针扎般的感受。$ M1 i, X' y" u# G# [* h7 c
8) 过度反应:对与灾难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感到没有安全感,易焦虑;失眠,做噩梦,易从噩梦中惊醒。9 }- J- I! D+ c6 u0 {
9) 身体症状:如易疲倦、发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子宫痉挛、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眩晕、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等。
$ }8 z7 r$ Z* |( a
1 s" y% d, D& k0 ^) s三、事件当事人如何调适自己的哀伤- C' D+ I) F* h7 N# [
/ }3 n, d9 E3 Q( F }& ` 创伤事件对人们会产生极大的冲击,除了经济、工作、日常生活事务之外,对情绪上的冲击也非常大。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尽快地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这好像一个关卡,如果顺利度过,人生就海阔天空;如果无法平复,日后人生的发展可能有负面的影响。我们需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的不适。以下是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用来帮助自己:
* Q3 }5 E3 }/ ^# ? 1)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为了把内心的悲伤释放出来,哭也是一种方式。 : L& b( y2 r6 l- r6 e3 @
2) 肯定自己有这些心理反应(如罪恶感、悲伤、忧郁等)都是正常的。 9 |" K" E) ^/ C
3)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诉说,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 u- R8 L0 B5 j f8 U/ x5 r
4)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现象。 * I2 Y& O8 d8 \1 {9 i8 N
5) 别忘记家人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5 S; H) x& c" E) s' ?- S. ~; A& s 6) 了解这种情绪冲击需要一段时间来调适,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感受、发泄情绪。
( ~5 c( Q& ^. z! X& ]; ?: z 7) 在伤害及伤痛过去之后,要尽力维持日常生活的规律,饮食、睡眠正常,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
|9 @4 X# r' t) } 8) 不要孤立自己,多与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保持联系,谈论自己的感受。
) W8 p2 } A: b9 z: ? 9) 避免不恰当地发泄情绪:如酗酒、乱发脾气、自虐、虐待别人等。 $ W* h C( m+ i6 W
10) 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1 l# q: C5 g7 Q 11) 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8 D" Y6 b$ {6 S% p# ]8 Y/ Z) m( _" b 如果哀伤的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超过4-6周,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功能或无法自行摆脱负面情绪时,需要转介精神医疗专业人员接受心理治疗。通常与过世者关系密切、人格脆弱、年龄较小、存在情绪障碍的人需要哀伤辅导。
- ]8 ^+ m: m6 V 记得:
8 O( G$ j4 J( u/ W7 ] Ø 不需要、也不必期待个人很快地从创伤中走出。
0 ? H2 J3 ?- T3 k+ Z4 C1 `* D Ø 悲伤常被标示成病态、不健康或打击士气,这是错误的观念。9 L4 y, { B' n& F" U) e6 v
Ø 有些创伤也许终生都不会完全过去,当事人更需要学会与创伤事实相处。
# A) Q( T/ H5 U3 [. [" E Ø 哀伤过程没有单一或是绝对正确的方式。多去认识哀伤过程,你越认识它越能帮助你自己。9 s8 A: C+ |8 d( o6 P$ j
Ø 不要去评断或是将你的哀伤与别人的哀伤进行比较。
1 V3 a! |. q: } Ø 试着对自己温柔、有耐心点,试着去接受来自别人的关心与支持。4 v& N$ j1 b+ X! I2 ~2 V
Ø 你无法令逝者回来,但你可以因为他的爱,使你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b/ n2 Q$ v- L$ u+ K
Ø 多做运动可增进体能,并帮助你从忧郁中复原。
5 M$ D- a% g t1 _ Ø 将你的感受和经历写下来,能帮助你去领会你的情感,可用写日记的方式做记录。
, Q& \0 w/ W7 S) O9 @% k( D" o5 O Ø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R$ Q" Q1 \+ g# @
Ø 寻找新的活在世上的方式,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 i0 ]( a2 _6 o) o9 c) v Ø 寻找为相同失落经历的人所办的支持团体,分享彼此的经历可使你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孤独。
& d- n4 T( e i5 Z7 E Ø 伸手助人,很多时候当我们帮助别人时,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