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04|回复: 0

[时评] 大学生“回炉”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大学生网友写到:“现今的大学生,就是社会的最底层!一出校门做苦工,少人关心少人问!每周六日火爆的人才市场,无论夏热还是冬寒,总是那么迷人!吸引了无数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为什么这么多的单位,对大学生总是一而再的亮红灯???”2007年春天,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奔波于各类招聘会的时候,有人却悄然选择了“回炉”上技校。“刚出象牙塔,又进技校门”,大学生“回炉”已不再是新闻。随着取消就业分配制度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昔日天之骄子,不少人毕业后即面临找不到工作的“生存危机”。2008年重庆市有2万多考生放弃高考,这不能不说是就业难引起的。% L) l& [- D( z+ T) u8 k2 n7 L1 Q
  
# W! K9 P0 B% x! c  就业难说明了什么?就业难就必定意味着失业率高。一个高失业率的国家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虽然创造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却还要严峻,仅农村尚有1亿多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每年要转移900多万人。就业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找不到工作,躺在家里吃父母;高学历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则认为“学而无用”论;下岗职工找不到工作则沦落街头卖苦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每个单位就是社会的每个社区,每个人在社会中进入了自己的社区或者说叫“圈子”、叫“职场”,“圈子”或“职场”对社会成员都有相应的约束力,那么社会的安定度相对说要大一些,因而,就业难导致了大批社会闲散人员,势必给社会管理增加了更大难度。+ k& J1 V8 M8 `" N
  
" z( o$ _. t# j  就业难,难在哪里?9 m' Y3 Q6 n7 \, L1 G/ R" v* Y
  # R8 ^3 |5 P, b  J
  一是难在就业岗位与大学专业设置“脱节”。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大学的专业设置的调整明显滞后,跟不上市场变化。一位大学生说:“不离校不知道,一出校门吓一跳!拿着简历满街跑,对口专业真难找!学历文凭不顶用,能力水平才看好!学校教你的那些,第一,太古老,第二,学的也不好……实在不成,只能勉强糊口,一了百了!”在就业方向上,应结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摆正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国家机关和企业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关系,在专业设置上更是应该将扩大就业作为办学方向。试问: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是专业不对口还是岗位不缺人?难道我国的大学教育体制不应该深思吗?
6 e* N9 Q$ C% a7 K7 o  
% A; ]3 v# V* S  二是难在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滞后。应该说,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的就业岗位容量最大,是当前我国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但是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体制远远滞后于教育体制,缺乏大量优质、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培训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上却赶不上大学教育,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更是“毛毛雨”,微不足道。3 B% b4 e( i" b3 F9 l4 K
  ( l! g# {- J; n" u9 N
  三是难在创业难。政府一直高喊“支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创业促就业、服务促就业、政策促就业”,但是创业培训机构、创业指导中心、创业优惠政策有多少呢?地方政府服务创业的服务能力有多少呢?一个创业人员首先遇到的就是准许问题和资金问题,工商部门这不能办、那不能办的问题,银行贷款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问题,谁来解决?如果说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双重职能的话,那么可以说,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上面存在着严重不适应!
3 F5 u; T6 e" F9 y% L( F+ e
4 r* I# R/ W4 X! l作者:也夫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9-21 10:53 , Processed in 0.04052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