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09-17
' |5 |, f9 b7 K& c5 y
4 @) @3 g4 z& H1 U% L# A- k2 J, I" ^■知道分子 之邹至庄专栏
1 h- h% g1 B3 H) \. |+ I
! h" w; M- u! I7 m我曾撰文讨论经济学家能否做准确的预测,说明经济学家可以准确预测的事件,第一类是遵循基本经济规律的事件,第二类是独特的具有不可重复性的历史事件。但影响这些事件的因素必须可以列出来,并且我们也能够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总的来说,对于遵循经济规律的事件,我们可以用定量的计量模型预测;对于一些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用定性的分析去做预测。今天我尝试做一个第二类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预测。3 |7 ^. j0 S& ]0 u2 }" V
q( L. a+ y$ F2 z4 b6 W' C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大有进步是大家公认的。现在我们讨论中国社会的进步,其中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进步,社会怎样会进步。什么是社会进步: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里,人民安居乐业。如果要问社会有没有进步,我想应当是由民意决定的。说社会有进步,就是说人民觉得社会比过去进步了。
7 m/ S/ {7 Z" K" k( Z' F8 i+ b* Y: m+ U/ j7 l6 l9 l
有什么因素和条件会使社会进步呢?. O2 {+ B$ ?3 T, B* Y" |' _4 {$ P
! Z* o( l6 G! x9 v, f
首先,经济条件要满足,没有饭吃的人不会快乐,而身体健康也是重要的条件。
$ j7 `- U/ Z, w2 h
3 D5 R9 S8 O) b$ p$ ~) `" W其次,民众要守法,不做伤害别人的事。这与经济环境也有关。衣食不足的时候,犯法的人会增加。现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各地犯法的人就增加了。/ v+ }: ]+ I$ y6 H8 G8 r
7 L2 I! N/ v1 C2 e2 y
最后,民众要有公德,愿意为别人效劳。如果民众齐心协力合作改良社会,可能会比个人分别去干更好。
/ ^% v7 N1 q2 _' }, C* _% r
# X' |- ]* c X7 e中国社会又会如何进步呢?我相信中国社会是会继续进步的。原因是政府与民众都向上面的三个方向努力。让我先从中国的经济进步谈起。政府从1978年开始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一面改善基本建设,一面让民企利用这环境兴起和发展。中国国民收入多半是由非国有企业生产的,其中包括几乎全部的农业,多半的工业和服务行业。同样,政府与民众合作改良了中国的社会。: k9 t5 S4 y) V) @9 Y# D9 z: {
; R' N7 k7 s- o. L: S e# r过去二十年,政府改良社会工作已经有了不少成绩。这是人民大众会认同的。政府注重教育事业,在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作了大量的投资,改善人民的素质。此外还建立了一个公平合理和适当的环境,相当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市场,使民众有机会创立事业,改良社会。& i }0 [9 i/ I5 ]* K4 j
4 {9 Z& ` M4 ^9 Z关于人民大众的工作,中国有许多相当优秀的人才。事在人为——— 只要有机会,常有社会精英会努力去改良社会。有人可能觉得我这句话太乐观。他们可能会说,有才能者不一定会做好事,有些会做坏事。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不算是精英分子。社会精英之中也有很多不愿意改良社会的人。但是只要有少数社会精英肯去干就会成功。当然,事情的成功要靠多数人的努力。但是出主意的,是靠少数先知先觉的人。在社会建设上,在产品发明与推广上,在科学研究上都是如此。
/ z! n0 [6 L$ d4 O! W l" U) P' b* e2 Y4 j) ~8 s
中国有足够数量的社会精英。他们愿意努力,也有机会,同时也有社会机构,如企业、学校、新闻媒体提供合作的舞台。还有一点,社会精英还可以推动和建立优良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本身的环境,例如纽约与香港的股票市场,也是由社会精英推动建立的。
! b, X3 v$ X& s" t5 l
5 ?* V, }( ]6 s5 w当然,中国社会也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例如腐败行为,无论政府还是学术机构都有,而且有些腐败相当严重。但是我们发现,当中国经济进步的时候,经济的制度和环境都不是没有缺点。只要积极的力量强一些,社会便会进步,这是我们从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推出的结论。中国社会的发展亦然。看看中国的学术腐败,有些人觉得是十分严重的。但是,中国的学术研究近二十年进步得很快,而且还会继续进步。有些读者可能觉得我对中国的发展看得太乐观,没有把中国社会的缺点看得很清楚。但现在谈的是我个人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观察。我只能说明为什么会作乐观预测的理由和证据,请大家指正。
' |" u1 n$ _# z* _; m5 S* M8 v- L* B# T* R2 x9 i( N) V& @2 e+ \! S
(作者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