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246|回复: 0

[交流] 探秘香港督导《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5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秘督导5 X2 ?, @* ]+ a% i
       对于内地的社工学生来说,督导是一个有点神秘的人物,因为她们代表了一种知识上权威,一个能够对工作给予指导的似乎无所不能的人,而且中国内地没有自己的督导,所以社工的学生在学校实习的时候,除了个别学校的学生会有福气请到香港的督导以外,更多的学校的实习要不是没有督导,或者就是老师代替。所以督导这个角色的缺失,使督导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督导要由什么样的人担任,他们有什么作用,是很多人的疑问。
3 C' `  d6 W# l
! C2 f8 Y$ Z" C" l  i- W/ j( d" O
       很幸运的我作为深圳市的第一批社工,接触到了香港的督导,上岗转眼就快半年了,在这半年里,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而督导也因为一路的陪伴而让我有了更多的了解。9 m( e' `- c( a, R# y9 d
8 x1 Z/ B6 p/ i这次市民政局给首批上岗的社工统一请了香港督导,主要是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和香港社研中心的资深社工督导。他们每个人负责督导十个左右的社工,每周两天半往来于港深之间。4 ]- p. y# @0 y7 @
% T7 }6 W& M4 _% z
! ]+ n, v5 z! I1 c

1 V8 g8 l- l) k- K7 K- b3 s第一次接触6 d7 I1 C3 W# X  W( s5 T; O, n0 i' `
      当我们第一次与督导接触是一个见面会,他们着正装,别着机构铭牌很有专业人士的感觉。自我介绍后开始分组。我们满满一屋的人被分给了不同的督导,然后各自与自己的督导认识。而我的督导在第一次的接触中我们就被她的名片“镇”住了——社会科学学士、社会工作硕士、注册企业教练、性格透视导师、而且聊天的时候还听说她是香港中文大学在读的博士,从事社工已经年了。记得第一次接触督导后大家还在一起交换看各位督导的名片,比较哪位更厉害,结果是每个人都很厉害。第一次的接触让我们对督导在知识方面的能力充满了信心。: }0 L& q" v6 {: H" U

2 @( Z4 M) o! F) x+ C
: f5 k* F6 x2 M( G0 y
第一次督导$ m' p, Z+ V6 N5 G
       第一次督导其实是在我们还没有上岗的时候,我们一大帮人住在一起不知道每天做什么。我们仿佛是工作的人了,因为每天要面临上班人要面对的吃住问题,而我们又在待岗,工资每个月就是最低工作几百块。其实对于很多同工来说那段时间是最难过的,感觉自己有满腔的热情想投入到社会工作事业中却又没有地方可以用到,而且很多同工都是第一次离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深圳。我们是在越等越心急,越等越灰心的时候开始第一次督导的。这次的督导,她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信心,就像之后很多时候一样,给我们的情绪给了很大的支持。督导让我们对现在自己的状况有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而不是一味的焦虑;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而是一段很宝贵的时间做工作前的准备。在这次督导后的另一段待岗时间里,我们过的充实了很多,也主动了很多。真的很难想象如果不是督导的支持我们有多少的同工会在还没有开始就被打败。, ?2 ?! a% ~8 t. X
; Z1 I5 [4 X" ?
2 Z2 {: b/ `9 u4 L1 t. e/ Y1 n
工作后第一次督导! N- ]& D- P$ w) g9 C$ S
3 c& O/ A6 y$ D        工作后第一次的小组督导,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都提前准备了好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问督导,就好像她是《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其中有个女生的一口气说了十几个问题,而且每一个都是那么急待解决。这后来也被我们一直当做笑谈,不过开始工作时的茫然可见一斑。大家在大学学的都是社工,但是社工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做?面对民政局给我一个个的数据和要求,大家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督导一路给我们指引。为我们分析每个指标包涵的意思,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做到,哪些资源可以利用……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工作的记录和表格。如果不是督导的提醒和帮助,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个案、小组、心理辅导、工作记录这些方面还要有记录,要怎样的记录才是有用的信息,才是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和反思。香港方式的引入对空白一片的国内社工实务工作真的很重要,虽然其中也会有两地情况不同等说法,但相信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有一个很好的磨合和探索。
( o5 r. ~. A+ D. x, B6 X# y2 e
  N2 K7 M5 E. i+ z9 o+ Y1 n, [' R/ V
+ ]) c2 R* G  R  H8 e8 z1 x
每次的督导
% A5 V) H$ M( y$ [+ [        每次的督导都是很令人期待的,特别是开始了一个新的服务内容时。每次的期待包括:
1 @& D8 B* N( {* v; H; d/ y$ \
       1、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 G* C4 U: [: c, C% J
        2、督导对工作中社工专业知识元素方面的指导。
' r8 a5 m( C$ l, D  A( ~       3、用她们的经验给我们未雨绸缪的提醒。
! N2 r% `9 `2 z7 I- p% R       4、工作的督促和肯定。
  X: J0 M. o6 y; x: ]% ]/ \       5、能量充电,提供更多专题的社工相关知识。/ }4 T$ s3 V: {% K6 r9 w
       6、生活和心理上的关心和支持。每次督导完都会觉得有了更多的收获,也觉得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更有信心去面对自己的案主。
& Z4 d: y- n, _5 \6 ?: V
* z; R- Y# U- D& L
( L# R; v9 ?3 M2 ^7 |: V
. o; J$ m# p6 d! S; h: Z) }
2 y7 `4 q0 U6 L8 B: T! |
; W' w8 N! P5 p% m6 @5 A. K6 H
督导给我们的反思9 ~# a5 z4 t3 }; O* y! C
香港督导大多数的普通话都不是很好,最经典的就是会把“你很棒”说成“你很胖”,惹来笑声一片。而我们的督导也在每次说工作操守的时候欲言又止,后来得知原因是因为她怕说了,别人分不清是操守还是抄手。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以前了,现在她的普通话好了很多,秘笈就是在家里专门请了一个普通话老师,在工作之余学习。知道这个后特别的佩服她,工作那么忙还能那么努力的学习,想想我们自己到深圳了,很多也不会粤语,但也没有像她那么努力的学,觉得惭愧。我们很多的同工上班连半个小时都觉得久,而督导来深圳上班每天都要坐1、2个小时车,真的很辛苦,但是却没有怨言,甚至在每次下午督导的时候,眼睛红红,精神不济的是我们而不是督导。从她们身上真的能够感觉到那种专业的姿态,以及敬业的精神。督导们都很较真,特别是对专业上的事,记得有一次机构要督导给社工打分,有一个督导因为认为自己并不知道社工上班是否迟到,而坚决不打该项分,哪怕是让社工没有这个分。也让我的触动很大。觉得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这样负责的对待一件事。也许督导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疲惫和低谷期,但是在我们面前他们都像是一个个铁人一样。也许这就是一种专业形象,一种对社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我们社工要学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还有督导们的精神。  Y2 |: `! y5 _7 ]# w
1 W( G* ?7 N4 }1 ?1 w/ R最近有同工说现在督导在每次督导的过程中讲得更少了,更多的时候就是听和问,以及肯定。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觉得我现在也越来越自信了。我突然想起了区小姐的一篇文章《做教人捉鱼的督导》。我相信在督导的帮助下,我能学到“捉鱼”的技巧,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工。+ t5 O& [( H, k8 A" k# C
! h+ C' {/ y/ Y; W感谢督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4 10:19 , Processed in 0.06712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