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PI要做公益组织孵化器---一种商业思维指引下的公益实践( @9 m" D! L0 r1 c6 h7 H& V
时间: 2009-7-21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本报记者 刘玉海)
, C/ x7 ?8 `5 X2 Z# b1 s
: Y; ]3 F1 A1 U4 R 提起“多背一公斤”,徒步旅行爱好者多半都不陌生。近两年来,这几个乍一看令人好奇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上。
6 q8 F4 i: y( V# R; R8 p4 }& Q
+ h# Y9 ~! y" m4 C0 b% I 从最开始松散的志愿者活动到现在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只花了三年时间。但和很多其他国内草根组织一样,“多背一公斤”也曾步履维艰,没有资金来源,缺乏管理和组织经验。6 Y! y% s$ A$ G; g3 {: i' E5 `. J
- w1 m, B/ }; i* {/ y4 a8 s6 g: a7 s
使它摆脱困境的是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下称NPI)。对于那些想做公益的企业,以及运营困难的民间NGO来说, NPI就是他们之间的一座桥梁。
7 G: \' v6 z* z# U7 E6 o1 ?+ D$ ^. k5 a
NPI:公益组织的“天使投资人”4 L! I; H! ^) d. o7 J( `3 r
, f( N6 p7 N! N' K 2006年1月,NPI在上海浦东新区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旨在为初创和中小型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关键性支持。例如,办公场地、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创始人吕朝给NPI的运作取了一个有趣的名称——“公益孵化器”。/ p/ b% B5 |( I# [; p4 t
$ Y8 {9 I' ]- n$ ? Y7 O 2007年4月,NPI的公益孵化器,以“有爱心,更要有能力”为口号,开始招募NGO入壳孵化。* ^0 a( B7 P8 |9 J- Y
8 X& e' M0 g; X
据NPI负责人吕朝主任介绍,孵化主要由几项服务构成。“一个是给它们提供免费的场地、设备,每个月还给它一些小额的补贴、资助;另外,还有能力建设上的各种培训。每个创业的NGO在孵化器里大概一年。这期间,我们会设置多门课程,怎样建立一个NGO理事会,怎样筹款,怎样管理志愿者,怎样做好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等,都有所涉及,手把手帮助你怎么办好一个NGO。”4 Z; t( K2 u+ r& e/ U- c! H
, Q2 g6 t3 m0 R3 k7 }! X/ b, y 和其他40多个初创期的中国NGO一起,“多背一公斤”参加了申请,经过层层选拔,和其他4个机构正式入壳,接受孵化。在NPI的支持下,“多背一公斤”获得了联想集团公益创投的一笔资金,成为启动其全职团队发展的“第一桶金”。, v, d! j, `/ n, `2 Y7 D
1 N8 H% w5 Z6 e6 E$ `( B 吕朝说,NPI的专家会为孵化器里的NGO评估、打分,合格的才能 “出壳”。2008年8月,为期一年的孵化期接近尾声,“多背一公斤”顺利地“破壳而出”。
9 ^# k( t; B# i% f( U4 L
$ b0 I; a2 E8 b! b' k NPI的网站显示,目前它已经“孵化出壳”的机构有5家。其中包括“多背一公斤”、“渐冻人协会”——旨在团结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家属和社会各界的力量,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生存质量;还有“企业公民在行动”,这是一家致力于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进行企业社会责任(CSR)实践的咨询机构;以及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 P# w, ?- c! ~6 v, F) p7 {* H
* m3 x4 N# \4 M& [/ K 此外,还有16家公益组织正在“孵化”。包括:守护天使、西部乡土发展中心等,涵盖了青少年发展、公平贸易、临终关怀和特殊群体心理辅导、助盲以及社会工作者人才培训和中介服务等不同领域。除了能力建设,他们还将获得10万元到20万元的资金支持。1 |# |; x7 C" E
, A% S8 e6 t$ Y+ e0 o# P6 P
发现“蓝海”* A8 L I5 y1 S- ^6 Y4 |
9 V% z( G' J/ V0 l! U! K/ f 在创办NPI之前,吕朝做过记者,后来从商,再后来进入公益行业。
9 |! L j7 J% g9 R. _
# Q4 e" Z8 i+ v$ D 在公益领域摸爬滚打了3年后,吕朝发现,国内的公益行业链条很不完善,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有些捐款人对公益事业现有的状态感到不满,不乏有人想真正做点善事,但没有合适的公益项目——吕朝称之为‘公益产品短缺’;另一方面,很多好的草根组织却为钱发愁;而政府也希望好的组织发展起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 O# }5 _2 P4 ~1 p7 w) ^! @( B2 k `: I3 K
吕朝还发现,绝大多数的公益组织,没有品牌、没有公信力,筹款困难,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需要向社会寻求帮助,但事实上又没有形成这样一个支持性的体系。“假如你要创办一个NGO的话,就会发现,几乎没什么人来帮你,没人去告诉NGO怎么去建设品牌、去树立公信力、去募捐。”
5 H( Z2 I. J* H# A U' _! n. N) R& e( U+ b0 m. c. L
因此,吕朝借鉴企业孵化器的经验,将NPI定位为NGO的支持性组织,专注于NGO的能力建设,来帮助那些公益创业者。9 v/ X0 g; f% v% a: w3 B& e
' T, y4 q* z+ G7 a |
从筚路蓝缕到欣欣向荣
6 G l/ Q6 L: r( M1 F4 i7 o+ O' |: i) n: R6 f* V$ U
NPI在2006年刚注册成立的时候,比它后来培育、孵化的NGO情况好不到哪儿去。吕朝说,“最初的一年里,员工就我一个人,没有一分钱收入。”- Z$ S+ _2 q, }
) h6 ?) X# y& }; c8 V/ _ 对政府来说,NPI是个非常陌生的机构,以至于民政、安全部门格外“关照”,数次登门了解情况。但也因跟政府的接触,NPI有了意外收获:浦东区政府、上海市民政局均对“公益组织孵化器”的理念表示认可。
6 W: y5 z$ @) R# F5 B, h+ B6 w7 l$ v. U- d' Y
据吕朝介绍,目前,NPI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购买NPI的服务,包括提供免费的工作场地。NPI在上海将近400平米的场地就是上海浦东新区免费提供的。最近,上海市民政局从福利彩票募集的慈善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 启动社区服务方面的“公益创投大赛”,整个大赛从策划到执行都交由NPI承办。二是一些资助性组织的资助,如南都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世界银行等。三是与企业合作(如联想集团)开展公益项目。
* A/ `( `5 ^; Q e( v t# c% t
, P$ e- N( s& _ q8 d 3年来,NPI以跳跃式的速度飞速发展。2007年底,募集资金突破100万元,到2008年底已达到700万元,吕朝估计,今年底“应该能突破1000 万元”;除了上海,NPI已经在北京和成都设立了项目办公室,并正与深圳沟通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事宜;人员也由吕朝一人发展到目前的35人。) m9 ^, [" U# O) l$ y
& B4 V' n/ x6 [% G+ Y- c7 Q6 J3 G 吕朝认为,现在中国的NGO正处于“大发展的前夜”。因此,他对NPI以及中国整个NGO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 [! t$ \; H0 c+ Y4 o8 |1 h
4 P5 C& _, J: {3 f3 Q' P% w 他的乐观来自三方面:一是社会公共服务需求迅猛增长,加速政府职能转变;二是民间公益资源的分化和企业CSR差异化,将推动公益创新;三是大批年轻、优秀的人才进入公益领域——在吕朝看来,“职业化和专业化是NGO成长的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