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对它的质疑一直没有平息,过于繁琐的治疗程序、过于精细的技术方法、过于漫长的治疗过程等都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这也的确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硬伤。于是,力图寻找一种更加简便、更加实用的治疗模式就成了社会工作新的发展任务,行为治疗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2 E5 d# O) y d4 `2 U. @& s
% E2 L2 z8 O& W" H# o8 c+ i一 、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 K) Y( f. F: p& K# ^7 Q表面看起来,行为治疗模式是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针锋相对的产物,二者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不然,行为治疗模式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至少有一点本质的相同:二者都是心理学刺激之下的产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息息相关的,而行为治疗模式则与另一个心理学流派一行为主义密不可分,因此,对行为治疗模式的探讨首先应该回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去。6 X# x" i! \7 }! u/ c9 ~# t, `9 n
行为主义也被称为行为学习,从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同于常规心理学流派的学说。事实上,行为主义的产生既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也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次叛逆。因为行为主义无论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心理学。; ]. s$ O d. p1 s5 M% v8 A; \0 _7 o
- |2 _/ d9 L1 a5 o) O6 r3 _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认为,传统心理学主要以心理为研究对象,但是,心理是内在的、不可观察的、难以捉摸的、无法度量的,因此,也是难以进行研究的。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真正研究对象应该界定为行为,因为行为是外在的、可观察的、能够测量的,而且,行为本质上就是外显的心理,心理实质上就是内隐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是本质统一的;也正因为如此,行为主义对弗洛伊德所津津乐道的无意识毫无兴趣,他们将人类的外显行为界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因为研究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相应地,研究方法也产生了必然的改变,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主导方法――内省法被彻底摒除,取而代之的是观察法――对外在行为的观察。这种变化进一步导致了关于人这个主体本身的看法。这个变化深深挑战了传统社会工作对于人的看法。
1 p& ]7 {4 z1 a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行为主义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重要代表人物。
+ v0 s: I# H7 n5 \0 y: F! t0 ?. K6 Q
1 、华生8 s1 C5 D w) c% X, V, r% R3 X: h
与巴甫洛夫一样,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187-1958)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归纳起来,华生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H, ^" X$ A' O" e- \
第一,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华生非常明确地宣布,传统的心理学是错误的。无意义的,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不可观察、不可分析、不可研究的无意识动机和认知过程等抽象的对象,它的研究方法因此也是无法比较、难以把握的内省。行为主义则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对公开的、外在的、具体的、人类行为的观察研究之上,这才是心理学走向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9 |% \. D6 u/ i第二,环境塑造行为。因为行为主义否定了心理,所以,人只是一连串行为的复合体,相应地,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就无法从内在心理寻找原因,只能从外在环境得到解释了。华生认为外在环境的影响是行为发生的惟一因素,因此,只要改变环境就可以相应地改变人的行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6 }$ x+ {7 _9 o" k
第三,刺激一反应模式。华生否定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强调,否定了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否定了心理对行为的改变,他主张外在环境的刺激导致了行为结果的改变,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外在环境刺激的结果。相应地,我们可以从外在环境的刺激来预测行为的发生,反过来,也可以从行为的改变来推测外在环境的改变。
6 \0 h. e3 f2 N0 p
2.斯金纳
3 r( ], p2 ~0 m/ P3 o+ r4 v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伯尔赫斯?F.斯金纳(1904-1990)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斯金纳接受了华生的思想,同时,又将华生的思想继续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斯金纳的努力,行为主义才真正得以进人社会工作领域,并演化为行为治疗的社会工作模式。
在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古典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之上,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斯金纳看起来,我们的行为可以操作外在的环境,从而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本质将会决定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如果最后的结果是积极的奖赏,那么,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反过来说,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消极的惩罚,那么,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1 `* y* b v& R2 q \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对华生的理论的具体化,相对来说,斯金纳的理论更加具有操作性,也更加具有解释力。斯金纳的理论对于人的行为改变机制具有非常简洁而又清晰的解释,他的理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偏差行为矫治方面斯金纳的理论应用尤其广泛。此外,斯金纳强调积极的奖赏对于行为的改变作用要远远大于消极的惩罚,这个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也被广为接纳。斯金纳简洁明快地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发生机理,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明快的行为改变方法,就此而言,斯金纳的贡献是非常伟大的。
& x6 N9 Q" k+ `( U) A
3.班杜拉
; q5 R/ v% s- g" e( y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被认为是行为主义的第三代代表,如果说华生和斯金纳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客观机制的话,班杜拉的杰出贡献则在于进一步强化了人的行为不同于动物行为的本质,并且,进一步将行为的直接刺激拓展为间接刺激,正是因为班杜拉,行为主义才最终走出了生物学的阴影,真正被人类文明社会广泛接受。班杜拉的思想王要有以下几点: 9 m7 f V A* Y
5 t3 g" ?& V% x: _
第一,观察学习。传统行为主义对行为的理解是建立在直接的环境刺激基础之上的,班杜拉则发现了人类行为改变的另一种机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从而改变行为选择。换句话说,我们不必要接受直接的环境刺激,我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同样也能达到对自我行为的修正。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它进一步揭示出了改变人类行为的另外一种重要机制。
9 h) a3 {0 p) j3 t. [第二,替代强化。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尽管我们自身没有受到具体的刺激----奖励或惩罚,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到别人同样行为的结果-----奖励或惩罚。我们会同样将这种可能性推论到我们自身的行为,并因此改变我们的行为。这种强化作用并没有直接作用在我们自身,只是一种替代强化,但所起到的作用却与实际强化相同。
8 F3 H( e* C w6 l' F4 c
第三,认知的重要性。班杜拉认为,传统行为主义过于强调外在环境刺激对于人类行为的直接作用,忽视了人本身的认知和选择的能动性。事实上,在外在环境刺激和人类行为改变之问还有行为主体对这种刺激本身的认知和选择作用。人并非像动物或机器人一样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对外在环境刺激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选择性地做出相应改变,这个发现将人的尊严保存了下来,从而使人与动物真正区分了开来。
9 T' d1 P4 B: l4 y7 L! ~2 u8 W
第四,交互决定论。斯金纳的主要思想最终体现为他所发明的交互决定论,传统行为主义过于强调认识环境的作用,从而蜕变为简单、机械、庸俗的环境决定论。班杜拉则相反,他反对这种环境决定论,强调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人是积极的。能动的,人并不是外在环境的奴隶,不是外在环境的单纯反映者,人同样对外在环境的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转化,人与环境相互成为彼此的决定者,人的行为是认知、行为。环境等多重因素连续、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4 I p) @# _$ S) d+ V二 、行为治疗模式的工作流程
行为治疗模式因为自身理论的特殊性,所以,在一般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基本流程上又进一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为治疗工作主要阶段,托马斯认为,行为治疗模式的实际开展过程主要可以划分为十二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列出问题范围。社工将案主所可能涉及到的问题不论大小全部开列出来,目的在于使社工和案主对于即将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全面认识。
第二步,选择并确定问题。在诸多问题中经过讨论选择并且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将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目的在于使社工和案主明确具体的服务目标和努力方向。
' c. t6 m/ t+ i第三步,要求合作。当问题明确之后,要求案主给予充分的合作,对于已经诊断和矫正过的行为能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 U5 `) @! z/ F9 V& e
第四步,探究问题。社工帮助案主对问题本身进行深人的分析诊断,使案主和重要他人对案主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案主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 r! Z/ G+ ]- h2 x第五步,收集基本资料。进一步收集与案主问题相关的详细资料,对于问题本身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该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问。次数、严重性等,为进一步的介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2 G+ @& w2 y P; h/ z+ r3 P第六步,识别可控制的环境。了解案主问题产生的具体环境,明确案主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刺激因素,以便更好地消除不良的环境刺激,更好地控制行为的发生。
- o" J! `3 t9 E$ Q& L9 o& a
第七步,评估积极的环境资源。详细了解案主的环境,区分有利于案主行为改变的良性环境资源,通过这种积极环境资源的利用,推动案主行为的矫正。
8 q2 N. D3 }3 h8 j0 @$ \0 e0 k/ {第八步,确定行为目标。社工和案主共同确定行为矫正的目标,为行为矫正打下良好的基础。
2 Z L5 d8 b7 v% j) J6 e第九步,制定矫正计划。为案主行为的改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使案主对自己的行为改变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步骤。
+ q- z% k( i$ D5 L; b( c3 f( a& m第十步,介入。社工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对案主进行专业介入,展开实际服务过程,使案主的偏差行为得到真正的矫正和切实的改变。
( a9 p6 `# g, i1 R! ~: D第十一步,评估。对案主行为矫正的结果和专业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反省专业介入的实际效果。
. l' E; t7 l1 \6 P: y, V% M2 Z. d第十二步,跟进。对案主进行持续的跟进服务,必要时候需再对案主进行专业介人,帮助案主维持行为矫正的良好结果。* D5 {, i. P4 D: p+ \" F
1 h y. s0 j/ d9 W4 s
/ |8 L! K+ V& o0 a. X6 w3 ?# H三 、行为治疗模式的主要技巧
到目前为止,相对来说,已经证明比较有成效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有反映性技巧。操作性技巧和综合性技巧三种。
, `4 H' `' o7 D) w1. 反映性技巧
# ?$ ^# s8 h. X& R: g* d反映性技巧主要针对的是反映性行为,是建立在古典性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具体技巧主要包括反条件反射、循序减敏法、嫌恶疗法、休克疗法等四种。
2 J0 [2 N) U5 e+ T反条件反射主要是建立在行为与环境的刺激一反应基础之上的,为案主重新创造一个积极的条件反射,从而取代原来的消极条件反射,也就是用积极的行为反应取代消极的行为反应。比如一个小孩每天都睡得很晚,我们就鼓励小孩早睡,只要睡得早就奖励,慢慢地,小孩就养成了早睡的习惯,晚睡的毛病自然就被早睡的习惯替代了。
* s- C, g" _. ]* x
循序减敏法主要是将行为矫正的大目标细分为一系列具体目标,通过相互抑制作用,按照一定的顺序,帮助案主逐渐脱离原来的消极行为。比如一个人每天都要抽一包烟,为了帮助他戒烟,我们先让他每天只抽半包烟,然后,每天只抽五支烟,逐渐递减,直到他最终彻底戒断为止。
7 e& z- Q Z) B* N: g# e6 u
嫌恶疗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种令案主感到嫌恶的不愉快条件反射去替代原来感到快乐的不良条件反射。也就是用一种令案主感到不快乐的行为去抑制案主原来感到快乐但却属不良的行为反应。这种方法在戒烟、戒酒、减肥等多个领域应用很广。国外有的地方为了让违章司机遵守交通规则,抓到违章后就让司机天大看违章行车造成的惨剧,这种悲惨的景象深深地印在司机脑海中,让司机感到痛苦不堪,于是,就不再违章了。
`2 B \; P% |# c9 o
休克疗法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想像的和真实的两种治疗方法,基本治疗方法是短时间之内让案主大量面对他曾经非常焦虑或恐惧的环境刺激,通过极端的刺激使案主最终对原来的不良环境刺激产生抵抗作用。这种休克疗法目前不仅在个人行为矫正上广为应用,即使在社会变革等宏大主题上同样应用很广。当然,休克疗法具有一定的风险,这要求社工对案主本人有清醒的了解,同时,对于单位时间内的不良刺激能够有高超的掌控能力,以免对案主造成伤害。比如小孩子学游泳,一开始往往对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敢下水,有经验的教练不会长时间劝小孩下水,他会乘小孩不备,突然把他扔到水里,小孩受到惊吓,喝两口水,哭两声,反倒发现其实下水也没什‘.么可怕的,于是,就开始到水里游泳了,这就是休克疗法的一个应用。
" I0 L# q3 v& ^4 r; d l0 A2.操作性技巧
4 f U# o& n0 v6 n1 t* t操作性技巧主要针对的是操作性行为,它的主要技巧包括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差别增强、相继渐进法、系列分解法、惩罚等多种。4 J- R& l: F" U7 G: }: i
正增强主要是对于案主特定行为给予积极强化,从而维持或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日常生活中的奖励是最普遍的正增强方法。% c( e7 d6 Q8 i& O
负增强与正增强正好相反,主要是通过给予案主负面的消极刺激和强化,从而帮助案主减少或抑制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剥夺与惩罚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负增强形式。
" g' ~! w7 V' O+ K' Y9 J: T消减也是刺激一反应的一种直接表现,主要是通过减少特定行为相关联的刺激或强化,从而削弱或禁绝该行为的发生概率。( b" \8 q$ s0 Z2 F$ c/ B! `9 |2 ^
差别增强是面临多重行为发生时,分别不同情况,对于不同行为采取不同的刺激或强化,从而抑制某些行为,强化另一些行为,这是正增强和负增强的联合应用。
( j% z8 W) x4 j4 A; X相继渐进法主要是对某个特定行为一下子很难达到时采取的一种渐进方法,如同切香肠一样,通过不同的刺激一反应,逐渐接近真正的目标。
5 Q. B1 F2 T1 J8 ^# s系列分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目标相对比较大,难以一下子完成时所采取的化整为零的变通方法,儿童学习大动作时经常采用这种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相继渐进法的地方在于系列分解主要是对于目标本身的分解,而相继渐进法则是着眼于与目标相关的非目标,通过非目标达到真正的目标。
1 b- U$ \/ e. M& y' \; C惩罚很显然就是直接对行为本身进行惩罚,从而迅速消除不良行为。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行为矫正中,斯金纳非常明确地指出,奖励的效果要明显地好于惩罚的效果。现代教育理念中崇尚表扬,反对批评,就是具体证明。
" Q! X+ j& p( Z+ j# h% a/ N$ n! y3. 综合性技巧
综合性技巧是由拉扎卢斯所提出的,他认为,对于行为的分析不应该是简单的刺激一反应模式,而应该是多元的整体的系统分析,因为人的行为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而是七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这七种因素分别是行为、情感反应、感官知觉、心像、认知、人际关系、药物、饮食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对行为的治疗必须充分考虑这七个因素的综合作用。7 v5 H9 |+ u6 ?- ^) K
( L5 g4 F0 g- j/ ? |综合性技巧很显然主张行为治疗应该采用综合的方法,在具体工作程序上,综合性技巧首先要求对案主七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其次,要对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最后,根据案主的行为特征灵活采用多元化的介入方法。
0 P! Q2 @+ t% t$ f. M! f: R. t四 、行为治疗模式评估。
行为治疗模式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它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 p( X2 b! {& J* e
出,它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一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里面既有赞扬,也有批评,归纳起来,行为治疗模式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 l/ E3 k$ l/ k1.关于人的假设
! p: C! c2 D- c, x$ Y) J传统行为主义将人简化为消极被动的机械存在,行为主义因此沦为环境决定论,尽管班杜拉重新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引人进来,但总体来说,行为主义依然将人简化为行为的复合体,这一方面导致了行为治疗模式简洁使用的优点,但另一方面也的确出现了将人矮化、简单化的趋势,这也是行为治疗模式广受质疑和批评的主要原因。
8 \0 i. q2 c. J; J, K
2.对杜会工作价值观的挑战
' L; z/ D/ c! r# l/ }. @
行为治疗模式因为信奉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所以,传统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汕
- g' [# |, n+ a7 ^对案主的尊重以及强调案主自决的原则在行为治疗模式里有些遭弃,这种颠覆性的影咋0 m1 ~1 u( y/ [+ b0 c- ?9 ]8 Z
究竟是革命抑或是破坏,也是争论的焦点所在。
: Y5 A5 {& }4 y( T
3.行为治疗的非历史性
, P7 [- }! ?. ^* R) I行为治疗模式认为,案主的行为应该是当下的、可观察的,而且,通过改变环境束
! J3 s5 v" K6 ^( } r; G" {) ~激就可以改变行为本身。所以,行为治疗模式既反对心理对行为的作用,又反对早年生* E$ p a# e, T. E
活经验对行为的影响,而是坚持环境决定一元论。这种过于极端的判断引发了心理社会4 j8 w! b% N* @( y; h6 O
治疗模式以及其他许多社会工作流派的激烈批评。
. o( H" M6 @3 C+ [, f1 R4 t! X
4.治标不治本的行为矫正方法
0 O' i' N! l c2 b" a, f" ]行为治疗模式追求的短平快的治疗效果,因此,行为治疗模式不对行为的深层原因进行追索,这有点类似于外科手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的行为发生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单纯刺激,还包括了主体本身的认知选择作用,而这则是行为治疗模式所忽略的,也正因为如此,当代社会工作的发展新趋势是行为治疗模式逐渐被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所取代,个中原因很清楚,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不仅继承了传统行为治疗模式的优点,而且,进一步将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引人其中,很显然,这才是比较科学的行为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