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02|回复: 0

[岑庭孝专栏] [[姑苏晚报的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专栏与60个政民互动的暖心故事   
                        
2018-12-28 13:35        来源:姑苏晚报                    责任编辑:钱敏            
                                       
                    字号:                                                        

                               
               

                           
        
   



                                                                                                                                  

本报记者薛卿

“不是开开会举举手,就是人大代表,而是要深入到群众工作中,做群众的代言人。”采访中,一位市人大代表如是说。《姑苏晚报》自2014年创办《民声·民生——人大代表直通车》专栏以来,跟随着这样一批人大代表的履职脚步,零距离听民声,面对面解民忧,用约18万字记录了60个政民互动的暖心故事。

[回应百姓关切]

医养结合报道获省人大新闻奖

在唯亭一家养老院内,刚刚住了3个月的丁大妈已77岁。她每次去医院看病路上要花上将近一个半小时,有时为了早点排队看病拿药,不得不赶在上班高峰期出发,车上拥挤不堪,老人也只能摇头叹气。这一情况并不是个例。《民声·民生——人大代表直通车》专栏记者在探访多家养老院过程中发现,老人反映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养老院能不能刷医保卡,小毛小病能否直接在养老院诊治,免去奔波之苦。

百姓的关切就是代表履职的重点。在2014年的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孙惠忠提出建议,要求加快建立我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介机制。但当时,医养结合还是个新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当时的市卫生局,在那里见到了现任市卫计委副主任的卜秋。谈到人大代表提出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双向转介的问题,卜秋说,由于受到医保不联网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恐怕很难得到铺开。

为此,《姑苏晚报》发表了题为《医养结合,离我们还有多远》的报道。该报道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关注,被评选为当年省人大新闻奖二等奖。而人大代表的建议也得到了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回应。如今,苏州市已经建有护理站10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22家,81家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了资源互用、优势互补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把脉城市发展]

采访中听到政府“点赞”声音

在上世纪80年代,苏州还完全是一幅小城生活的画卷。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体两翼的城市发展,使苏州城市打破了老城区的发展边界,规模已经逐渐成型。如今,古城区的城市边界已经成为了区位边界,在地图上成了小小的一块。

人大代表们在这城市发展的“甜蜜期”中看到了潜伏着的危机。15名代表在“关于加快划定城市边界,有效保护苏州生态空间”的议案中提出,加快划定城市边界线、控制城市总规模势在必行。代表们建议,市政府要对此统一部署,严格要求,积极实现城市规划由扩张性规划向限定城市边界规划转变,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

记者带着这件大会议案来到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听到了相当多的“点赞”声音。时任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的吴桂元表示,人大代表们提出的城市开发边界相关建议明确了城市建设的禁区,有利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按照划定思路,苏州市以2020年为目标年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开发边界划定体系,将开发边界扩展到除中心城区以外的5个城市副中心、50个中心镇,逐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对城镇建设用地全面发挥引导和约束作用,重点解决镇村建设用地总量过大、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既定目标。

[关注民生暗角]

用通版呈现“康复驿站”的故事

在去年的苏州市人代会上,二十余名市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议案关注精神卫生问题。为对精神卫生问题进行更深入更直接的观察,晚报记者多次来到位于桃花坞的“康复驿站”,对驿站负责人王良玉和驿站收治的49名精神病人开展采访。

王良玉将家属的复杂心态总结为三个“不愿意”:不愿意别人知道家里有精神病,不愿意说病史,不愿意把病人接回家。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民生暗角,也并没有被人大代表们所忽略。在苏州市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要增加这样的专业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的专职人员编制,设立专项资金。

结合采访到的文字和图片,本报用一个通版聚焦“康复驿站”,发表了题为《康复驿站给‘迷途者’一个精神家园》的报道。该报道也引起了更多热心人士的关注。前不久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的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计划明确,明年我市将制定《苏州市精神卫生条例》,针对苏州地区的精神卫生工作,提供更具有区域操作性及规范性的指导,使心理健康促进行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岑庭孝抄摘于姑苏晚报。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14 11:17 , Processed in 0.04148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