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应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在社会工作领域就业 ―― 2009-03-13 来源:中国社会报 5 [, u$ \8 U* s7 ~) @% \1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J; y2 K% r: N9 R7 }7 H2 H6 K % }9 w1 H* `! P2 [: k$ [, [
近日, 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杨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会委员刘振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恒、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江绍高和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黄庆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递交提案,呼吁鼓励引导更多高素质大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 j9 H/ H/ I! u- u/ X, e! e4 ^
社会工作具有强大的吸纳能力
2 q9 G7 |1 `- d9 P提案披露,“2008年大学生毕业达559 万人,就业率仅为35%,而2009年新增的毕业大学生又将达到610万人,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的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人”。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措施。“然而,有一类就业市场目前还没有引起政府和毕业生的足够重视,这就是日益成长的社会组织。” 提案认为,“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以外的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蕴涵的就业潜力非常可观”。
1 p* d( k1 @/ z: l" I. j. x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社会组织可创造占社会总量10%的就业岗位,而目前在中国这个比例还不到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社会组织的数量在400万~800万之间,“以每个组织有3~5名工作人员计算,就蕴涵着1200万~4000万个就业机会”。
: L- B/ z6 }/ A3 ~7 S3 b杨澜等5位委员说, 社会工作可以在福利保障、 医疗卫生、 教育辅导、司法矫治、残障康复、 社区建设、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等众多领域广泛开展。社工并不等于义工。他们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需要资格的考评。此外,义工是义务帮助他人,社工是以服务社会而 “谋生” 的人。在北京市,根据《社会建设发展纲要》,在社区就业的社会工作者, 将保证年薪在3.4万元左右。
$ {8 ~% H9 v& g. X$ P5 i$ G根据委员们调查的数据显示,民政系统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约有45.3万人,平均每人要为1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服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急需社工队伍的补充。有一些基金会筹募的捐款,因为缺乏有执行力的基层组织而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形成资源浪费。“社会组织工作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如能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向该领域发展,既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压力,又能促进社会组织规范、 健康发展和提升服务水平。”
. c# Z' n" A* Z. C打造健康、 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作就业平台
/ c: q* F* O# h) F几位委员建议,应探索建立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作就业平台。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待遇与社会保障方面完善相应法规,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分阶段地实行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并给予社会组织在法律登记、税收等方面更多的便利与政策倾斜,引导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 y. f$ ]; l9 U. f! H, c% Q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借鉴广东省深圳市转变政府职能投入机制的做法,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预算单位在年度预算中申报购买服务项目预算,由财政部门审核、安排。
+ _* G h% @1 b: b) V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向社会组织方向转变。杨澜说,目前的就业市场并没有饱和,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可以与学校一起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社会工作的知识普及与就业辅导和培训,并组织运作正规的社会组织开展招聘会等见面活动。8 ^, e/ D& r; ?# q( A4 @
委员们建议: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和公众投诉制度,健全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和诚信制度。完善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服务承诺等管理制度,以提升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
6 g, ^9 ?% F" F6 }) f9 w本报记者 陈 华
5 p% a) U6 R+ h2 ?9 W- N4 B&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