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婚姻态度正流行 + K) {/ y* n' L! {1 g- H5 p$ B 
 
! k( g6 {: D3 ~# I4 _6 V) W  宝华:5日,本报一篇《他的婚戒“刺痛”面试官初入职场又新婚,年轻应聘者遭弃用》的报道,引发了许多读者的讨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一个时髦群体——“毕婚族(大学毕业就结婚)”的现实问题。 
" c9 ~$ S$ G* L! a  崔文:以前流行“毕业那天一起失恋”,眼下,“毕业那天一起结婚”正成为一种非主流婚姻态度。大致来讲,“毕婚族”分两种,一种是靠婚姻减轻就业压力的曲线就业族;一种是认为校园恋情水到渠成的共同奋斗族。在我看来,后者更值得我们关注。 
$ d9 S# m) ?1 f& Z/ p% n/ m5 l 把冉:就我们近期对“毕婚族”进行的一项调查来看,有超过三成人认为结了婚心里会比较踏实;超过两成人认为校园感情是最纯洁的感情,应该趁早结婚,以免“夜长梦多”。其他的支持原因则涉及到经济方面,比如两个人更容易一起攒钱完成原始积累等等。3 v/ |, E: o' a& } 
  宝华:曾经,有一则帖子在清华大学的BBS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不结婚,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听起来,还挺有些“壮烈”的味道。 
% s, t; d5 r1 ~# K$ @- |5 Q# |  崔文:在刚走出校门迈入广阔社会的职场新人心中,往往有“两个人的温暖,好过一个人的飘摇”的心态,很可能“浪漫主义”多过“现实主义”。2 ~' r3 N1 c" X8 I0 j5 y9 S 
“双新人”没有想象中容易 
  A9 s( o6 e: X  宝华:对于“毕婚族”,很多人质疑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他们是否能承受来自于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我有位朋友就叫苦不迭:“都怪自己,经济基础都不稳定,就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儿子一个月光奶粉钱就要吃掉2000元!” 
7 ^( J& S* `% S4 d( Y% t  把冉:珍贵的校园爱情,既是“毕婚族”们成婚的理由,也是许多人不支持不看好他们的原因——年轻的毕业生思想相对单纯和不够成熟,稳定性差。从个人发展与经济积累方面考虑,“先立业,后成家”的原则还是更为适合的。 
& R+ I" P1 X2 ]5 L9 q. b  崔文:这不自觉让人想到了热门电视剧《奋斗》里的杨晓芸和向南,两个人大学刚毕业脑袋一热就结婚了,同喜同悲的确有真实的幸福感,但因为心智不成熟,也导致两人婚姻甜蜜期过后的一系列矛盾。 
! O7 ~7 \/ h4 P5 @. W3 S" T" b, u  宝华:再回到本报那篇报道中,决定不录用“毕婚族”的招聘官,给出的解释也发人深省:“我们对于招聘工作经验不足的新人,本就有所顾忌,更担心欠成熟的婚姻家庭更给他的工作拖后腿。”5 m+ D/ ?: i% ?4 t9 i, F 
  把冉:从职业生涯发展来看,结婚并不会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太大影响。但是,我认为,作为职场新人在刚刚进入职场的同时选择步入婚姻的殿堂还应慎重。对于所有人来说,结婚后首先面临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顺利地将角色转化为合格的妻子或丈夫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这是需要付出思考与努力的。而职场新人同时需要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考验。双重考验,难度不小。 
( b% b7 o# a8 E% {1 }4 K  你的心理婚龄到了吗! @) `# l$ y& Y 
  宝华:在一项针对已婚者的调查中,有三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姻给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而将近七成已婚职场人或认为没有影响或认为有积极影响。 
, f7 ~# ?8 R: S( I  S  把冉:在被调查的已婚职场人中,有将近17%的“毕婚族”。其中13.5%的人是本科毕业后马上结婚,3.4%的人则是研究生毕业后马上结婚。在本科“毕婚族”中,只有48.4%的人认为是合适的,而研究生“毕婚族”中则有81%的人认为自己的结婚时间是合适的。 
5 P. m6 H3 P" W- s, R4 d  宝华:换句话理解,有半数以上的本科“毕婚族”,后悔自己当初的举动。 
: L+ D' p2 Y( c2 I" ]3 ~- t  把冉:结婚时间的选择,更多地在于个人感情的发展阶段和对婚姻责任的认知程度。在结婚前,职场人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婚姻不是避难所,也不是过家家,而是“真刀真枪过日子”。$ Q5 S  ?! s2 F7 f' w) _ 
  崔文:在我们身边,也有年轻的“毕婚族”将小家庭经营得顺风顺水;也有年龄不小的夫妻将日子过得一团糟。在我看来,能否经营好婚姻,和绝对年龄无关,而是和心理婚龄有关。决定当“毕婚族”之前,认真问问自己:“我的心理婚龄到了吗?”$ H7 v$ G! v( f/ A/ l/ m. q( k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