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案主资料 / y+ G# j/ z( M: I) w3 ^
姓名:wjk(本人) 性别:男 年龄:22: ?3 d2 J! C1 T6 f e' l
生理特征:身材矮、青春期**意识萌动# L9 j" `" j% q2 ~5 P, Y( G2 r! y
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自我观念差9 ]5 w% _. H0 r, I
[家庭职业背景:农村农民 ; L5 Z) U/ ] Y+ l2 x( C; x. z
家庭感情:所谓“代沟”严重、少有交感互动# `/ W" N! H% ^2 O! K
受教育经历:从初中到高中,是应试教育下十足的考试狂,在种种压力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压抑其他一切方面的学习、锻炼、培养、体验。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1 g8 N1 ^+ ^: ~. [0 K
9 {$ W% i: h7 }- w" R' e3 k' r2 k二、案例陈述
+ g, t0 O Q8 Y! [; ?[内容提要]案主在大学里偷偷喜欢同班的女生M,一年多后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表白了,被拒绝后内心茫然失措,情绪多变,心情矛盾痛苦,影响了案主的日常学习生活。
! s8 i% @* D7 Q
y' I @, o8 R+ n" R& N[案主自述]大一时,我和许多新生一样盲目茫然、郁闷空虚。有一种声音告诉我:快点找个女朋友吧!由于平常上课总喜欢窝在最后几排,于是,一位不幸的女孩即M落入了我的视线。我看她越看越美啊,好像似曾相识啊,她给我的感觉太好了,特别是她很有气质。我开始疯狂的想她,但从不外露,没有人知道。我不敢表白,甚至连正面看她的勇气都没有,很害羞很害怕啊。我的“硬件”和“软件”都不如她啊,我怕表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没门!加上她又是我班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失败了,我以后怎么在班上混啊,俗话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尽管有一对成功的同班情侣向我作了“示范”,尽管我真的一天到晚想恋着她,我一直不敢捅破这层纸。后来听人说她有男朋友,我本不自信,这样一来,我就更不敢表白了,好像有了借口啊,自我安慰着。你知道我是一个腼腆的男孩子。! t* R4 Z2 m7 s& l1 ]
+ _8 W# X7 s0 H; ]
后来,身边一些人知道后,“怂恿”我大胆往前走。我仍旧疑虑重重,徘徊不前。一次生日聚会上,有一人说M现在没有男朋友。我忽然有了越雷池的勇气和决心。偶然地,在QQ上认识了无话不谈的莎,江汉大学的,灵感来了:叫她替我写和寄情书——我随便她怎么写,不过问不指导不干涉。莎寄出信后,最初几天我都不敢去上课了。我豹着胆打了电话到她寝室,问她态度,她拒绝了。我挂了。那段痛苦啊我不想再复述一遍了,好吗?
- J; l+ F- U0 ~7 d% q/ a但我并未死心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从不和她搭话,路上见了远远的躲之不及,或当作没看见、不认识:“冷酷到底”!我是个没用的人,胆怯懦弱的人。不是没有机会的,比如有一次搞调查,但是,我始终无法迈出当面和她表白的勇敢一步,因为我感觉自己太烂了,感觉她对我一点好感都没有,配不上啊。可是我真的好喜欢她啊。矛盾啊痛苦啊那种滋味真叫折磨人!我知道了什么叫刻骨铭心。
' [5 }7 W8 s/ R+ y: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道理我也懂的,可我总会钻牛角尖,自怨自艾,吊死在一棵树上。迷茫啊!' a" f1 v3 [7 M6 H3 i6 L' c8 X/ h
/ k7 Y6 b G! g三、分析治疗
' `7 S8 t+ o$ V$ ~. B% U8 m理论模式:人本心理治疗法
1 M1 G4 \, R3 C& X6 g) @; z' \$ @+ l1 ^3 D r, E+ N
基本概念:自我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个人在其成长生活的环境中对人、对己、对事物交感互动时由所得经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一整套自我看法和评价体系。
* s8 O* b+ j) v. g [0 O" O; L! d0 {0 ^4 j' v3 [* a
理论假设:
}. B9 u" G; W* q) k( f/ d" \8 s1)人的本性是善良、理智、仁慈的。& k, f- G$ P$ h* [4 E3 F( h/ D1 `& ^
2)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动机、需求)和潜能。
7 R3 R/ |3 b0 U* q5 l3)所以,要对人的本性、潜能抱有乐观的态度、十足的信心。深信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挖掘、发展自己的潜质,要以当事人为中心,使案主独立自决,达到自我实现。* |; A- M& O/ U0 j
4)案主的问题(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她)拥有一个偏低的自我观念。不能接纳自我、袒露自我、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自我形象感拙劣,自我评价较低;“理想我”与“真实我”、自我感觉到的我与别人眼中的我之间不一致而内心冲突矛盾、焦虑困苦,而自我否认、掩饰、逃避、防卫,形成恶性循环,陷入囚徒困境。
* O- V, H- g3 m% B0 m6)因为,自我概念决定人的心理(思想、知觉、意识、动机、需求、心情、情绪、态度、观念等)和行为(记忆、学习、社交、活动、适应、习惯等)。
1 d/ s& s2 d" V2 d: y2 ^" s治疗目标:协助案主去伪、存真、自我认识、自我重建(此乃治疗必经程序),以自我实现。使其独立自主、自爱自信,悦纳自我、他人、世界,使人格更为统合,提高生活耐挫力和环境适应力,培养自我成长、实现的能力。
* P# E: W8 S) Y; q9 `, t) W$ Y) F4 p5 T, P! m
——对案例的剖析治疗:
% F. q, Y* h z- W 开始,我(假象的我)以倾听为主,让案主尽情放纵宣泄,我尽量表现出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怀,并表达同理心。基本上案主放开了自我,很坦白,这很不容易,敢于面对的勇气和坦然令人佩服。
! u/ y# g8 v1 I: o1 b0 y) P 案主淋漓尽致地泄情诉苦,表面上是在说他因为胆小怯弱、害怕不自信而不敢向暗恋对象表白,用间接的方式表白被拒后自我压抑郁闷,茫茫然无所措,陷入痛苦困惑、无法自拔的困境,实质上,根本性的问题是:案主不敢接纳面对自己,总在逃避,竭力掩饰,有意无意地自我防御和自我保护,对人对事缺乏主见(独立人格),自卑自贱、自怨自艾、自我想象。很明显,案主的自我观念有问题,从而导致了他内心和行为上的异常。在生活中,案主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不敢坦然面对真实的自我,不愿积极主动与人交往,自信心不足,多愁善感,内心敏感,感情细腻丰富,情绪易波动,容易受别人及环境的影响。于是,待人处事上采取防卫方式,这是不能应付、解决内心困境的,只会使自己更加焦躁不安、忧郁悲观。案主对自己的形象认知未免太过悲观和低贱了吧?他已经没有了对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别人眼中反照的自我,而不相信自己的认知、判断。
W6 Q/ n* g# m3 w4 `6 s 暗恋同班一个女孩,却迟迟不敢表白,其实不是他自己所谓的害羞或胆怯或害怕被拒或她有女朋友或她是自己班上的原因,而是因为他自我评价很低,自认为自己很垃圾、不会有人喜欢,毫无自信可言。连自己都不爱,怎么敢去爱别人?不表白算了,可案主也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她交谈交往,以增进彼此了解,相爱总得先从相知相处交感互动开始吧?可案主采取“无为”策略,只有逃避,不敢面对她和她直接交流想法。事实上,从中学以来,案主与所有人的交往本来就很少,虽然说不上青春期自闭症。因为自我感觉不好,怕一旦和人交往相熟,看到自己的缺点(当然还有优点)、丑陋阴暗的一面和内心真实的情感世界而被人否定、冷漠、鄙视、抛弃,总是觉得自己很差劲,不如别人,不会被人喜欢,干脆以沉默、封闭、低调、逃避、压抑、幻想、转移、反向、补偿、阿Q式自慰等防卫方式待人处事,以寻求内心的暂时的平衡和和解。案主说自己“硬件和软件都不如她”,真的如此吗?他的评判标准科学合理吗?还有,有可比性吗?人都是世间唯一的灵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闪光点,当然也有缺点和不足,可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放大而产生“晕轮效应”,否则,久而久之,逐渐对自己形成不良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形成偏低的自我观念。恋爱可以使人加快社会化、成熟化,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恋爱的前提是爱自己,相信自己,悦纳别人,袒露心声(让心灵的天空不设防(相对)),与人互动。案主的行为让人失望,想想看,一个没有自知力、自信心的人,谁会喜欢呢?% p9 f. N* @* H I2 ^$ ]
案主的困惑其实就是认识自我的问题。因此,引导他大胆地面对自己,看清自己,还原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评价。让他看到一个真实客观、可爱不错的自我,开始自尊自爱自信起来,让案主自主自决、重建自我。3 E. t5 r6 x, x6 }4 S2 q. c
打开心扉,让心灵的天空不设防(相对),与自己、他人、外面的世界积极主动地互动,让案主感觉到,其实,生活很精彩!3 \2 x) \, ?- p3 Z! G, d: X2 Q
( S |0 G8 x( \, }四、疗效评估
3 `( J% P; Q* |3 }0 w 由于采用的是人本治疗法,不像行为治疗法那么易测量易评估,但是大致来说,还是可以试着观测评鉴的。
# Q+ [5 j, G- c) y 这里仅从治疗的工作目标实现的程度上加以分析。
( y! V: \/ J: H3 | 经过人本心理治疗,按主明显自信、开朗、快乐多了,开始重新体认以往的经验,重新审视周围的人事,开始悦纳自己、别人、环境,行为表现上较成熟、较社会化、适应调谐能力增强,性格试着外倾,与人交往更开放更主动更自信更自然更开心更频繁了,独立、统合、健康的人格初具雏形,自我成长能力增强,逐步走向自我实现。
! M0 k7 \6 q' U% w. r, f7 J7 n当然,有很多不确定的复杂易变的因素,以及含糊而弹性的评价指标(概念的可操作性不强),始终让人不能对本案的疗效抱有过分乐观的态度和期望。9 ]# @+ i0 H8 H5 J3 s" x; I3 y
另外,也很难确定当事人取得的疗效一定都是由于工作者的人本治疗贡献的。有些心理问题和疾病,可以自然痊愈,也就是不治而愈。可能,是多种环境、条件、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点,真的很难鉴定,至少当前的心理学研究还无法“搞定”。/ w0 W1 X' }8 v$ x* y3 B" r
( k# s% O. u1 {( I& X: h j
五、工作感受
/ X+ G; S# \5 X" B; i" Z; N( s 限于篇幅,我只谈遗憾、缺点、不足、局限性。4 f% a% e; q3 d. [- _7 f3 Y
由于是自我治疗,带来很多问题,一些正规的治疗程序和方法无法尝试、训练、应用、实践和体味升华,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有效内化。深为遗憾!' n/ V1 _; H2 A
[! J/ p8 j. K1 N; x(一)、由于采用单一的人本治疗模式,导致以下一些问题不等:
: M: q$ P0 R2 n& H8 L* S9 Zi.只笼统解决了内心(主观世界)的根本的问题, 怀疑在实际生活中,在与人互动的行为中,缺少相关环境要素的系统配合(配套机制)而疗效甚微。
4 q- D0 O$ o# M; ?ii.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知道、懂道理是一回事,实际行动表现又是另一回事。似乎可以怀疑人本治疗的疗效。# Z7 c5 X1 s, a
iii.人本治疗模式对案主本身的勇气毅力、理性理智、认知思维能力、哲学气质等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这就带来了哪些人适合人本治疗的模式选择上的困难,以及进行人本治疗究竟有多大的全面持久彻底有效的疗效? ( H! _6 Z% d0 c% c& |' G0 `1 V
iv.如果采用多种治疗模式综合治疗,似乎更合乎生活实际,更能收到疗效,但是,这样子就没有自己的专业权威和体系特色了。这是一个悖论。& J5 b+ S% Z; F# T
) Y6 H, C6 @. X! S4 S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伦理要求尊重案主的隐私权,强调保密性,但这在实际操作中与目标任务在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突、矛盾,此乃社会工作的伦理难题。7 l$ e& ^, u6 c8 F! v2 E+ ~+ b
' T1 } n! M$ X0 W0 Q+ J
(三)、在做个案社会工作时感觉有时有些地方太过于程式化,(技术化、程序化、模式化),难免显得僵硬、做作、冗赘,让人感觉不自然。而心理学上的心理治疗看上去更单纯、间接、干脆、直接。老实说,心理异常及问题的治疗,个人认为只要运用常人的心理常识、生活常理适当加以开导开化就行了。当然,这对开导者的综合能力有一定要求。
1 I7 m8 k0 N& [6 c! D' x D( w# z5 o+ E, F T
(四)、在写作第一部分的“案主资料”和第二部分的“案例陈述”时,我有意无意地根据接下来的分析治疗之需要,对事件本身进行增删、强调、润色,这在实际的社会个案工作过程中是不可能的。这是作业,根据理论需要提取案例,可以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