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50|回复: 0

[交流分享] 始于300年前的众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义工领袖培育 于 2014-11-28 12:20 编辑

    在公益和商业领域,“众筹”无疑是近几年很火的一个名词。这种面对公众筹资,让发起人获得所需资金、早日实现梦想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筹资路线,消除了获得投资的诸多障碍。
    由于互联网的大行其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众筹是诞生于当今社会的产物。其实传统意义上的众筹自出现至今已经整整3个世纪,只不过是如今众筹网站的兴起才让这个老传统又一次踏上了时代的浪尖。
    文艺青年的“玩物”
    和现在的许多文艺类众筹项目一样,众筹的最初出现,即和文艺青年的追捧是分不开的。当然,第一次的追捧者是3个世纪前的英国文艺青年们。
    1713年,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开始着手将15693行的古希腊诗歌翻译成英语。他花费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注释版的《伊利亚特》(Iliad),该译本被第一部现代英语词典的编纂者塞缪尔·约翰逊博士(Samuel Johnson)称为“世界前所未见的高贵的诗译作”。蒲柏因此获得荣誉与经济的双丰收,荣登英国桂冠诗人的宝座。这个项目得以大获成功,离不开蒲柏创新性的运作方式——初露端倪的众筹。
    启动翻译计划之前,蒲柏即承诺在完成翻译后向每位支持者提供一本六卷四开本的早期英文版的《伊利亚特》。这一创造性的承诺带来了575名用户的支持,总共筹集了4000多几尼(相当于今天的50多万英镑)去帮助他完成翻译工作,这些支持者的名字也被列在了早期翻译版的《伊利亚特》上。
    类似的众筹项目还发生在1783年,莫扎特想要在维也纳音乐大厅表演最近谱写的3部钢琴协奏曲,当时他去邀请一些潜在的支持者,愿意向这些支持者提供手稿。第一次寻求赞助的工作并没有成功。在一年以后,当他再次发起众筹时,176名支持者才让他这个愿望得以实现,这些人的名字同样也被记录在协奏曲的手稿上。
    最著名的众筹事件
    1885年,诞生了一个最具影响力的众筹项目。为庆祝美国的百年诞辰,法国赠送给美国一座象征自由的罗马女神像,但是这座女神像没有基座,也就无法放置到纽约港口。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一名《纽约世界报》的出版商,为此发起了一个众筹项目,目的就是筹集足够的资金建造这个基座。
    普利策把这个项目发布在了他的报纸上,然后承诺对出资者做出奖励:只要捐助1美元,就会得到1个6英寸的自由女神雕像;捐助5美元可以得到1个12英寸的雕像。项目最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地共计超过12万人次的支持,筹集的总金额超过10万美元,为自由女神像顺利竣工做出了巨大贡献,《纽约世界报》和普利策为此赢得美国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这些西方的案例说明了传统众筹的一些典型特点,例如:主要集中于文学、艺术等创意类领域;项目发起人具有较高的声誉或拥有较强的信息传播途径;投资兼具商业与慈善目的,既有预付费性质,又常带有资助和赞助性质。
    粉丝经济学
    既然诞生于“文艺圈”,一个众筹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发起人或项目招徕“粉丝”的能力的。简单地说,众筹略等于“粉丝”集体资助艺术家。
    商业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他的著作《技术元素》(The Technium)一书中曾说:“小众艺术家难以从市场获益,反而加剧了竞争和无休止的降价压力。艺术家逃离市场的一个办法,是找到1000名铁杆粉丝,无论艺术家创造出什么作品,这1000名铁杆粉丝都愿意付费购买,艺术家由此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取悦铁杆粉丝令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它能通过物质回报,让艺术家保持真实,专注于自己工作的独特之处,即铁杆粉丝所欣赏的品质。”
    所以,众筹可以看作是下面这样一个过程。发起者从一般粉丝中筛选出铁杆粉丝,并通过方便的通信方式与铁杆粉丝保持直接、紧密联系,使铁杆粉丝始终保持死忠状态,二者形成共生关系。
    进入互联网时代,众筹网站开始帮助艺术家踏上“寻找1000个铁杆粉丝”的旅程。这些大大小小的众筹平台,共同践行着的理论,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学”。
      互联网时代的众筹
    美国网站KickStarter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众筹网站,也被许多人认为是互联网众筹平台的起源。但事实上,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众筹网站是ArtistShare,于2001年开始运营,被称为“众筹金融的先锋”。与西方众筹的历史渊源相吻合,这家最早的众筹平台主要面向音乐界的艺术家及其粉丝。
    ArtistShare公司的CEO创建这家公司时的想法是支持粉丝们资助唱片生产过程,获得仅在互联网上销售的专辑;艺术家则可以获得更加合意的合同条款。艺术家通过该网站采用“粉丝筹资”的方式资助自己的项目,粉丝们把钱直接投给艺术家后可以观看唱片的录制过程(在很多案例中,粉丝还可以观看“特别收录”的内容)。
    2005年,ArtistShare“为富于创造力的艺术家服务的全新商业模式”受到广泛赞誉,它通过新颖的原创项目筹措渠道同时惠及艺术家和粉丝,并创造了一个坚定、忠诚的粉丝基地。同年,美国作曲家Maria Schneider的“Concert in the Garden”成为格莱美历史上首张不通过零售店销售的获奖专辑。该专辑是ArtistShare的第一个粉丝筹资项目。Schneider因为该专辑获得4项格莱美提名,并最终荣获“最佳大爵士乐团专辑”奖。
    作为首家互联网众筹平台,ArtistShare不仅深刻影响了美国音乐界,而且开启了互联网众筹时代。从那之后,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如同17世纪荷兰航海业和商品贸易的发展促成东印度公司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股票,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和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美国股票市场的飞速发展,21世纪互联网众筹模式的诞生与发展也是实体经济变革与金融服务变革共同的结果,并反过来促进二者的深化。

来源公益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6 14:31 , Processed in 0.04082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