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51|回复: 0

[华北] 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社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中山大学05MSW培养模式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9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桂城督导培育 于 2014-10-29 18:12 编辑
/ x  T/ U' V# A- L5 c/ W/ _) ]* D$ V; `
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社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中山大学05MSW培养模式为例
* J. ?# j5 s- H  ]" S# ^: K
, D2 p8 E7 R* b+ x7 J9 L3 `

【内容提要】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二十多年后,社会工作岗位开始得到体制认同,并大力推动时期,如何定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挖掘、动员、整合各种资源,成为社工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山大学05社会工作硕士(MSW)培养模式为例,分析其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的处境,并讨论其资源挖掘、动员及整合的方式,以期吸收经验,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

( G/ C: d) v; ^

【关键词】资源整合/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7 [7 L( a. X  y& T) Q/ p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作者:顾江霞/罗观翠

【作者简介】顾江霞,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罗观翠,中山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 x/ f2 _$ A5 s9 B/ @6 S, T

至2008年底,中国大陆开设有社会工作专业专科、本科的高等院校达200多所,社会工作硕士学历教育超过8所①。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教育资源,如师资(包括校内社会工作教师和校外实务机构督导)、经费等短缺,而且,各地政府在积极探索促使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的过程中,明确的政策资源同样处于稀缺状态。重视价值培养与实务反思培养的社工专业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社工人才呢?本文以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培养模式为例,从资源整合的视角来探讨有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用“课堂学习(基础)+实习项目开发(行动)+学术研究(反思)”来概括,实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社会工作教育取向。

1 N( v, u% b, [7 X  p: k; O( P# [9 f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从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资源短缺的现实;二是从资源动员或挖掘方式来看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如何克服资源短缺的问题,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三是提出资源整合的视角对于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意义。


- Q: c1 f/ }  @; d6 w( X, I

一、当前我国发展社会工作所处的阶段及面临的各项资源短缺

3 f$ u. J2 V9 t3 {+ T0 P# V9 Q

1.从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历程来看,社会工作教育经历了试探期、磨合期和长足发展期。

% x$ S1 V8 j  d  ~

(1)试探期,表现为教育先行、工作岗位短缺。

6 V& L7 P+ D1 W; F

从1989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招收第一届社会工作本科生开始至2003年,全国开设有社工专业的高等院校每年以20-30所的速度增加。[1]但是,社工院校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师资仍处于短缺状态。在国家逐渐分离经济功能的过程中,社会功能并没有相应地分离出来,这就造成从事社会服务的社工人才(包括高等院校社工毕业生和实际社会工作者如民政部门工作者)高度依赖政府,而政府在社会转型期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的需求逐渐释放出来时,如何满足社会日益精细化的需求?在社会政策相应缺乏的情况下,社会工作教育并未有效回应这种需求。在这个阶段,中国大陆社工教育往往引用港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社工教育资料,或者香港或其他地区直接培养社会工作师资的方式来推动社工发展②。而这一时期,由于在体制内部缺乏明确的社会工作制度,无论是体制内部的社会工作岗位设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社会服务相关政策等均缺乏。由此,社工院校教育的不足和校外社工岗位的缺乏就造成社会工作人才的大量流失。[2]


) w4 d  @+ s& U$ ~' n0 u5 \

(2)磨合期,表现为教育人才成长、工作岗位涌现。

7 ~# J  X' V1 \  g2 J6 L% S

2003年,上海市率先由民政局和人事局联合出台《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2004年6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从2006年中共十六大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08年全国开始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统一考试,一直到像深圳等政府通过扶持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等,社会工作发展加快。在现行有关社会工作职业制度开始规范化发展时期,机会主义屡见不鲜。不论是考证培训,还是学历教育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社会工作要获得社会认同,要体现出对社会的专业价值,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任重道远。

& G. b" C' Y. l8 t0 l2 E7 f( f

(3)长足发展期,表现为社会工作有较好的制度保障,获得社会认同。


0 G, G. ]& f% D# W) ?1 e, f+ y. `# Q

这个时期目前还没有出现,这是我们理想的发展态势,即社会工作以其良好的专业价值操守和卓有成效的实践效能获得来自社会大众的认同,并能在体制内部最大化地发挥作用,以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 a; U* v: w3 e

2.当前我国发展社会工作所处的阶段及面临的各项资源短缺


0 z3 R: v4 A% L# x

在不同时期,社会工作教育者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同,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需求也不同,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制度激励与约束也不同。就现阶段来说,由于我国不同地方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情况不一样,但总体上来看,各地方的社会工作教育处于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社会工作教育面临以下资源不足:

/ R  J3 W# n* S5 ?

(1)社会工作相关的法规与政策资源不足

* D6 `. D4 ^! V/ b

具体来说,社工相关法规与政策资源不足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社会工作从业者的立法缺乏[3],我国现阶段并没有类似律师法、检察官法、教师法、公务员法、会计师法等专门性的法规制度,尽管2008年初有相关的立法讨论,但法规目前尚未出台。二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也缺乏规范性的法规,如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程序和内容上的政策也比较缺乏。三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动员也缺乏明确的政策保障,如社工服务机构在筹资、志愿服务发展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撑,比如我国现在对于法人社团和非法人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

. l4 i8 Y6 i. ^4 R

社会工作政策方面的不足,使得社会工作人才在职业竞争力上缺乏制度激励与约束,影响了社会工作长远的发展。当然,相对于有较长发展历史的其他专业来说,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都处于探索期。很多时候,我们未知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境遇中,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参照国外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环境不同,能够发挥符合我国国情的作用,我们缺乏信心,更何况国外的社会工作发展也有不同的理论流派和不同的实践取向。但是,尽管政策资源不足,我们才需要规范行业发展,保证社会工作行业的竞争力。


7 U, E9 E/ i( m% ~( R' ^

(2)社会工作教育人才不足

& Y7 A4 ?# q: P# b' Z  ^: d* Y, I

这方面的不足,表现在学校或社工机构提供的督导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辨力的师资力量缺乏,这也导致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特别是开拓性不足。

4 w# A2 m! U& J  `. }: [  R; p+ d

社会工作者来源有两类[4],一类是具有实践经验的非高校社工专业出身的实务工作者;另一类是大学社会工作科班出身或者受过社工系统化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如社工专业大专、大本、研究生等学历的社会工作者,但这两类现在正在走向融合,特别是现有体制有计划地纳入社会工作人才和培训非社工专业毕业的实务人才,这两类人才在互相竞争中也逐渐互相理解、互相支撑。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两个途径,分别是行政职务的发展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这对于社会工作从业者来说未尝不是鼓励。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也推动体制内部社会力量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现行体制更倾向于把社会工作专业当作政府的有效的辅助性治理技术手段来看待,而这也正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契机。在资本主义全球化和国家竞争加剧的时代,我国社会也发生着急剧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和长期实践的基础,借鉴国外的治理技术,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社会工作发展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7 O9 c0 h  `, M/ i) r$ D# T5 x, ^

由于社会工作在现时期是探索阶段,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争论,社会要求社会工作人才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包括如何识别服务对象需求、如何挖掘和动员资源开展服务、如何评估服务成效、如何获得社会认同等等方面,均成为社工面临的现实问题。


) k& w1 p; d( V

(3)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 }" v/ B* o6 H5 ^

社会有效需求,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人群需求进行识别,并予以确认,将需求转化为社会工作服务目标,并且能够运用社会资源满足的需求。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表现为服务对象需求转变为社会工作目标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有效购买能力不足。


) j: Q6 q" K* ?5 V. j) s  q$ r9 f/ |7 \

首先,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需求转化为社会工作目标能力不足。


$ L, K, w% H' B0 d

社会工作者识别、评估服务对象所遇到的问题、需求等方面的不足,造成很多潜在的服务不能开发出来。在社会工作实习项目开发时,专业老师担任了需求评估者、服务项目开发者、引进资源者、社工实习生的督导等角色。[5]


; V; l/ p1 w$ }8 O- ^

其次,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还表现在社会有效购买能力不足。


! t6 R: _) H$ a

社会工作者区别于志愿者的地方在于社会工作者从事的是有薪酬的工作。目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可分为,由接受服务方直接购买、由第三方购买和混合购买。由接受服务方直接购买,即服务需求方付费获得服务;由第三方购买,即由除服务需求方和供给方以外的第三方购买,通常是由政府、基金会或者其他信托机构为服务需求方购买服务;混合购买,即由服务需求方、服务供给方、第三方按一定比例分担服务费用。我们发现,虽然我国储蓄率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并没有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购买能力,即有效购买能力不足。


" a2 X/ M" [; j7 l: i

从服务需求方直接付费这种方式来看,由于目前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较低,服务需求方有能力付费和愿意付费的并不多,而且这部分服务对象多集中于中上阶层的人群,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行方式也多采用市场化的原则,那么,这种方式运作的社会工作服务市场开发的空间很大。从第三方购买服务来看,第三方的制度正处于建设阶段,尚未成熟,但是发展潜力很大。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其重点服务人群是弱势人群,政府和社会也有义务为弱势人群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可以说,社会工作为弱势人群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社会工作者同样是靠薪酬生存的人,那么,谁来为弱势人群买单?政府和社会作为承担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方,成为社会工作服务购买者。政府不是全能政府,无法承担无限责任的情况下,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法规激励和约束社会力量的发展?公益或互助性的基金会、公益信托机构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之间如何衔接?可见,社会工作服务面临的挑战,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自身能力和制度环境所遇到的挑战。


" p6 n7 R' [0 M6 @

二、社会工作教育应对资源短缺的一个案例经验


9 |7 J  ~: Z) t9 t9 h1 O

社会工作行业发展面对前述资源短缺的情况,相关各方面都在努力探索中。首先,从政府来说,特别是民政部门推动本系统人员进修、考证,联合其他部门加紧社会工作相关的立法进程,并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其次,从社会力量来说,社会力量也积极关注现实,如社会企业的创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成立、互助组织的发展、公益基金机构大力倡导和开展慈善活动等,均是很好的例证。再次,从社会工作教育来说,社会工作教育界努力推动社会工作在体制内部发展,成立科研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特别是尝试开展与政府、社会团体合作开展服务和研究项目,以此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实在是功不可没。本文以中山大学05级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为案例来分析社会工作教育应对资源短缺的经验,并阐述资源整合的观点。

* x5 O( x+ o# q1 i( `/ R; @

就社会工作人才目标定位及培养模式来说,中山大学MSW目标定位为社会工作硕士能够承担社会工作项目开发与管理,并且具有研究能力。在培养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加强社工硕士生国际交流,扩大视野,推动学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积累本土实践经验。[6]在社工硕士培养方案中,社工MSW修满学分,实习达到800小时,毕业论文答辩通过,方可毕业,也就是“课程学分制+实习工作量制度+毕业论文”。该校在2005年招收15个硕士研究生。


8 n# k+ j. ~8 y

与其他高校一样,该校同样面临着有社会工作实践和研究经验的师资不足,实习督导缺乏和毕业论文指导不足的情况。一从师资力量上来说,该校在2005年为硕士生上社会工作专业课的老师仅有两位,另有心理学、社会学的硕士生导师。二从督导资源上来说,广州地区的社会工作实习机构督导缺乏,而且硕士生所在的实习机构普遍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在机构中发挥社会工作服务示范性的作用。三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该校硕士采用两年制,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的压力都很大。

, L2 i  t) s) C- P

那么,如何争取有社工实践和研究经验的师资支持,甚至培养、引进师资?如何开发社会工作实习项目?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反思?学校、专业负责人、老师、学生如何发挖掘、动员、协调和整合资源,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该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培养模式整合资源,即通过“课堂学习(基础)+实习项目开发(行动)+学术研究(反思)”培养社会工作人才。

% ~& c( B3 L! f

1.由专业负责人成立校内科研机构,以此为载体推动社会工作实践发展。

) J; z! R9 t7 R1 e

为了拓展资源,罗观翠教授于2004年成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研中心”),并任中心主任。中心聘请有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做全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中心与校外相关机构的项目洽谈、行政协调、直接服务等。中心后来又聘有兼职研究员、顾问。中心自成立之初就获得香港林护纪念基金会支持。该基金会提供学生实习补贴、实习督导交通及餐费补贴等费用。实习督导除了本中心主任以外,主要来自香港社会工作界的资深社工和教研中心聘请的专职顾问等。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督导队伍的发展,中心聘请的全职工作人员或兼职的研究员、顾问,后来通过该校师资中流动编制的程序成为学校工作人员。


( }9 e% a/ v: z8 x- q: u4 W7 c

为了使得社会工作师资可持续性有所保障,在2008年,该校社工系引进社工师资,缓解了师资紧张的问题。而此时,中心明确定位为社会工作实务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承担政府委托的多项社会工作相关课题。中心还支持、孕育成立了一家独立于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这家服务机构以民办非企业的方式运作,而资金来源主要为当地政府购买其服务项目的费用,实现了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基本目标。


" w1 ]8 K8 J9 x9 m' R0 q) o

2.针对学生培养各个环节的资源挖掘,最大化地利用资源。

' w) _7 P7 J7 ^

(1)从课堂学习来看,采用多种形式。


0 u. i- C- Z( k* X9 Y% N3 G

这些形式包括专业课堂教学、讲座、各种学习工作坊、交流会等,通常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专业课程教学,按照正规的培养方案开展课堂教学,除了硕士公共必修课外,专业课包括高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课程,细分为公共管理、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坊等科目。讲座则面向全校对社会工作有兴趣的学生,视讲座邀请对象的专长和学生的需要而定,分为不同的专题,比如有关于香港社会政策解读、儿童小组工作技巧、儿童阅读障碍经验、戒毒社会工作介入、萨提亚治疗模式运用、美国移民服务经验、民族志方法的运用、贫困问题的研究等。讲座者有来自本校的博士、本土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广州民政部门公务员,还有来自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各界政策研究和社工实务界人士。各种学习工作坊,主要是视学生的需要,通过工作坊的方式协调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工作方法的习得。比如,在开学初,如果学生对于社会工作硕士的学习感到很困惑时,社会工作专业设计工作坊,提高学生对于社会工作的认同、期望及做好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有时有的课程其中的部分环节就是采用工作坊的方式开展。另外,由硕士生担任实习交流会项目统筹,通过社工节形式协调实习机构、实习学生、学校老师、资源支持者等,并推动广州开办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师生合作、交流。[7]

7 O8 F! W5 \& u1 j+ J, e

(2)从实习项目开发来看,通过实习项目构建社工教育界与实务界的合作伙伴关系。


5 L& M2 o, ]& {, ]9 T

由专业老师牵头与潜在的实习机构协商,达成初步合作的意向,具体的合作细节由对此领域感兴趣的社工硕士生跟进,由专业老师指导,并举行实习机构签约仪式等。具体的合作细节按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包括项目协议书的起草与协调、项目成员招募与团队建设、项目督导、项目经费筹集方式、项目财务审核等方面。由于项目督导较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也鼓励学生自己争取项目督导。2005级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的具体项目较多,有与某地团委合作的“义工进社区”、在广州某些中小学开办的“抗逆小穗星”、企业社会工作项目、儿童康复服务等。从督导资源挖掘上来看,督导多来自香港社工界,也有本土有经验的社会工作实务者。


+ @) i5 {  ]6 L+ ]% }: ?+ m- s

(3)从学术研究来看,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

! m2 N8 D  X1 i# r) j

该专业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扩大视野,提高影响力,并且动员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为其论文提供指导,甚至推动研究项目成果出版等方式来推动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从2005级MSW的毕业论文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实务经验上发展出来的研究课题,有关于志愿工作的发展、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家庭寄养政策的研究等,推动学生反思实践经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研究兴趣。另外,该校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提高学生研究动机和拓展学生交流渠道。比如,该校校内学习资源较为丰富,经常举办有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博士论坛、全国范围的学术会议等;该校学生也有较多机会参加校外学术会议,比如香港大学中国研究博士生论坛、东亚社会政策国际会议等等。该校和该专业均鼓励、推动研究项目成果出版,比如与出版机构洽谈,出版本校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实际工作手册等。


& {1 o, k- u7 x- w. w/ M, ?! j

三、从中山大学05MSW培养模式看资源整合过程

! \$ ~, W. D8 W) E) |8 `( X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的资源短缺,尽可能地挖掘、动员、整合资源,以构建社会工作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达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目标。[8]


. A$ O3 I6 h9 x: T4 _1 P- J

1.人、财或物、政策资源的挖掘与动员过程

. U3 x7 G' m$ ?5 C

(1)从人力资源上来看,包括对学生本人的激励及学生支持系统的建立。


+ S) w& p3 Q* _, ~. k7 H

首先,在对学生本人的激励上,包括如何激发学生动机,如何促使学生达到社会工作培养目标。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读书的动机不尽相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目标,即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那么,不管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学习社会工作专业,都需要达到社会工作硕士毕业的各项要求。在此前提下,推动社会工作硕士生实践,并给予专业实践和研究的支持,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非常重要。通过实践的过程,社会工作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价值、社会的需求,激发社会使命感,这才推动了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6 c5 q" y% B- f2 H' ~, @

其次,对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动员能力上来看,采用“课程导师+硕士导师+项目督导+专家咨询”联合培养的方式,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加以回应,这对于社会工作实习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支持。而且,在开展社会工作实习项目时,动员本校本科生加入实习项目,有时动员项目合作单位的职员加入,以增加人手。在实习过程中,通常是由社会工作硕士生担任项目组长,由组长来负责实习项目的具体运作。

8 w0 G% G7 o2 }/ B' z/ H

(2)从经费、物质支持上来看,多方面筹集资源来发展实习项目。

5 v6 [% C- Y% w, S# I

该系主要从三个渠道获得经费和物质上的支持,分别是支持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基金会、合作单位提供的经费或场地等设施、通过科研项目申请到的资助,即“基金支持+合作单位经费支持+其他(如科研项目申请到的资金、出版社资金等)”。一从基金支持上来看,该专业得到香港某基金会三年的资金支持,为实习生提供实习补助,也为实习督导提供交通补助;二从合作单位支持来讲,有的合作单位提供服务项目开展的经费,有的合作单位提供场地,或者提供其他物质支持,比如社会工作项目办公室里所需的报纸、杂志、饮水机等物质的支持;三从科研项目申请到的资助来看,该校鼓励社会工作硕士以及社会工作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申请校内外的科研立项,该校社工系的老师也积极申请纵向和横向的课题,以获得资助,而且也借此事项推动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1 C. M. @8 a' f  p

(3)从政策资源上来看,倡导有利于持续合作的政策。

' a" L- f0 p8 I! s

为了持续发展社会工作服务,该专业在推出社会工作试验项目后,倡导政府制定相应的社会工作发展政策,以推动社会工作长期的发展。不同实习领域的社工硕士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在政府、社会看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后,需要通过政策来调节资源满足社会需要,但是政策如何制定,这时有研究能力的社会工作硕士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在社工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政府部门,如民政部门、妇联等机构,直接负责政策的制订和实务项目运作;也有毕业生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工作,负责机构运营、项目开发等工作;另外不少毕业生进入开设有社会工作的本科院校担任教学、实习协调等工作。可以看出,这些都为社会工作人才持续发展提供了机会,促使其社会工作职业生涯得到发展。

% Q" t' J% [! E9 T

2.资源整合的视角:在不同的学习环节整合资源

, q0 P  B  G2 P1 ?

从资源整合的视角来看,围绕课堂学习、实习项目、学术研究三个方面挖掘资源,以满足社会工作硕士生培养的需求。首先,通过课堂学习,发现学生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并引进相应领域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以课堂作为学生、实务机构、研究者交流学习的平台,引进各种资源。其次,通过实习项目构建社工教育界与实务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开拓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促使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技术在本土化的应用与发展。而且,通过项目合约、实习机构协约等方式保障社会工作教学机构的利益。再次,通过学术研究,倡导从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开展研究,并应用于实践。对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强调,使得社会工作人才应用性得到加强。


6 Y! ^' w7 j% o# w( ^  t

注释:

①有的学校直接开设有社会工作硕士点,有的学校则在社会学硕士教育中设有社会工作方向硕士。有社会工作硕士点的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开大学等,有社会工作方向的社会学硕士点,比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

②香港理工大学为内地高等院校社会工作教师举办社会工作硕士班,或者通过与内地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提供社会工作硕士学历教育,比如香港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办社会工作硕士班。

③考证培训,如短期考试辅导、培训对象对于通过考试后调薪的期望等;学历教育,如社会工作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 v6 x. B9 r  F  Y1 \

【参考文献】

[1]史柏年.新世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选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谢译宪.广东地区社会工作立法需求状况调查及立法路径建议[J].社会工作文选(总第六辑),2008(2).

[3]王思斌.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4]童敏.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及其督导者的基本角色[J].社会,2006(3).

[5]陈伟兰.行动学习法在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实践——甘肃省高级公务员培训案例[J].中国人才,2006(17).

[6] Agnes Koon-chui Law and Jiang Xia Gu.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Development and Issues [J]. Asian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2(2008) 1-12.

[7]罗观翠.实践就是本土化[J].中国社会导刊,2007(20).

[8]罗观翠.不妨组织一下社工节[J].中国社会导刊,2008(2).


; C4 J. F! }" Z* C3 v1 b% _! G1 |. ]2 b*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6 03:00 , Processed in 0.047639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