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知识之做督导的难处
% @ o! }* s A% V' U2 ?! E4 U1 f
4 [) ]5 M! J {) _
载于《中国社会工作》 作者 吴惠贞 做督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人你还没有对他怎么着,他会说你怎样怎样狠;有些人你对他已经说了该说的,但他仍然觉得搔不着痒处。所以,同样的督导,不同的社工会有不同的反应。 我刚到中山大学为社工系做实习督导时,学生给我“魔鬼督导”的“雅号”。当我带着这个“恶名”做督导时,往往引起初次接触的学生一阵紧张:“不见其人,先闻其说”,“还没有见到督导的身影,就听见一连串的传闻,我不得不承认我害怕,因为人总不会无缘无故喜欢受伤与流泪,我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将要流泪的人……” 但亦有被督导的同事感觉相反:“可能是听了太多‘魔鬼’的故事,我怎么反而觉得督导对我如此客气呢?感觉不到被‘督’得很厉害,所以内心一直有不满足的感觉,甚至觉得有丝丝不满意,为啥督导不批我批狠点呢?” 作为一名督导,最重要的工作是协助被督导者去认知自己﹑察觉自己。以我做督导的经验,同事/学生总是喜欢猜想督导话里的话,猜想督导想要的答案,而漠视了正在谈论的内容,督导的话中最原本的意思都没听进去,最后连很普通的问题都不知如何回答。 而我的方法亦很简单直接,就是将我见到的﹑认知到的及察觉到的如实地反映给团队。就好似那次暑期活动,我见到大家不断地“跑”活动数字,疲惫的身体连同心脑都麻痹了,只是重复举办活动﹑见个案,就像“冷冰冰的机械人在重复着机械的动作”,我就直接提醒大家:这样可以帮到你的服务对象吗?为什么让自己成为这样的社工? 我督导的语言从来都简单直接,斤斤计较每个表达的细节,强调讨论具体的内容及经验,讨论相关知识﹑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适切性及可行性。督导的过程就像一面镜子,让被督导者的想法及信念毫无掩饰地呈现,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难堪”及“受伤”。但是,我并不是故意“批”同事,其实是在保护同事及服务对象,努力让大家对团队的危机加以警觉,在未出现太大问题之前及时修正。 当然,要了解他人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要让他人了解并掌握自我更是困难重重。因为人总是不停地在变化,作为督导,我不想将被督导的同事“钉死”,我期待并相信被督导的同事有能力越变越好。所以当我反映我眼中的他们的时候,同时要让他们看到这只是一些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具有流动性及可塑性。换言之,我不是评价个人特质的好坏,而是描述一种状况或者特性,目的在于帮助个人突破自己的特质,让能力发挥得更充分。 特别是在团队的督导中,我不只是教大家一点实务的技巧,首要考虑的也不是怎样做到最好,而是怎样才不会出现最差的情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团队的建立,要动员团队的资源,建立团队的合作和默契。在团队督导中,我往往会透过问题的讨论,揭示成员各自的个人特质,在大家的共同与差异中,寻求共识与合作的基础。也因大家不同的特质分工,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的协作效应和互补作用。同时,督导还要为团队及个别成员订立成长及发展目标,让团队队长的服务监督工作有清晰的方向。 其实,团队很多时候出现问题都是在新同事未熟悉工作时,特别是在新成员加入时引起的权力及控制问题。因此,当新同事融入新团队时,尊重上级和较有经验的同事是很重要的,正所谓“初归新抱,落地孩儿”。对于初入职的同事,我一般会多一些关注,让团队了解新同事的特质,协助新同事投入工作,亦令他对自己的不足加以警觉。同时,我也会对经验较多的同事和团队队长比较客气,以协助他们在团队内建立威信。 所以,一般新同事都会怕我多一点,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又会觉得不够过瘾,这都是督导过程中的阶段性反应。 5 ~1 ^ e. X* j- ?4 I! y; R; }
原文链接: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411895742755/
3 @0 U( B, p5 T# Z3 q4 ^& h- q: L8 m0 l; r! `
2 I- K$ b, L& c6 ]0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