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少男少女交往密切 父母无不担心
“女儿最近特别爱打扮,即便是套在校服里面的衣服,每天也要精挑细选、换了又换;发型频繁地变化,照镜子的时间越来越长、次数也有所增加。我还发现,她和班上一个男孩子的短信往来很频繁,有时候那个男孩送女儿回家。”郑女士焦虑地告诉记者,她女儿今年上初三,虽然目前成绩还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但眼看要毕业了,她还是很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影响中考。从这学期开始,郑女士每天尽量早点从单位出来,直奔学校,接女儿回家,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减少女儿和那个男孩子的接触。而且,郑女士还找到男孩的家长,希望他们能劝说自己的儿子和她女儿保持距离,女儿知道此事后向郑女士兴师问罪,拒绝和母亲一同回家。于是,每天放学,郑女士就如同一个保镖,和女儿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不让她游离自己的视线。
赵先生的女儿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所示范中学读初二,与学校高一的一位男生有了恋情。爱女心切的赵先生查看了女儿和男生的QQ聊天记录后,下令女儿赶紧和他断绝恋情,父女之间发生了争执,情急之下,赵先生动手打了女儿。赵先生对记者说:“这是我第一次打她,以前从没动过手,真的很后悔也很心疼,可我现在除了没收她的手机,根本想不出别的办法。”
同样为此事寝食难安、但又不知所措的还有周女士,她的儿子张然(化名)在北京海淀区一所不错的小学读五年级,却也有了自己的困惑:“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有喜欢的人,我发现我也有喜欢的人,怎么办呢?”这是母亲周女士为儿子收拾书包时,无意中从日记本中读到的。
面对孩子孩子与异性的密切交往,很多家长都难以释然,而家长的过激行为,有可能诱发悲剧的发生。越来越普遍的发生在学生之间的青春期恋情令家长头疼,他们绞尽脑汁,期望把这一情形扼杀在摇篮中,但往往事与愿违。
不少家长表示,在有效教育引导孩子如何处理青春期恋情方面无计可施,也拿捏不好和孩子谈这件事情的“度”。 (小尘)
解析
从20年前的青春期恋情发生在高中生之间,到今天的小学生也开始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喜欢之情,孩子们成熟得越来越早。面对这种开放,家长的不同态度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新近出版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显示,在对北京市32所学校2439名中学生的调查中,将与性有关的行为称之为边缘性行为。调查发现,中学生边缘性行为发生的比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牵手、接吻、爱抚等行为在17岁时发生最频繁。但对避孕知识,却有92.9%的学生回答不及格,45.8%的中学生对此一无所知。初高中少女堕胎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成了另一个与青春期恋情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孩子安全地度过青春期,就成了家长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正视孩子的成长
青春期少男少女因为性发育开始成熟,对异性好奇、关注,甚至本能地产生互相爱慕之情。从生理和心理上看,都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心性成长的必然过程,是他们在成长中必然要品尝的一种滋味,这与3个月的孩子会翻身,6个月的孩子能坐立一样是非常正常的。
心理学认为,在儿童期,男孩与同性与异性玩乐的欲望一样大;到了少年阶段,和异性在一块儿,别人玩什么他就要玩什么,女孩子玩的男孩子也玩;到了16、7岁,则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带有快乐的、甚至性色彩的情感,这方面的成长需要跟异性完成。如果男孩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他会按照年龄来完成那些属于性趋向发展的任务。女孩的性趋向发展则是这样的:在2岁时意识到自己是个女孩;到14、5岁时开始注意穿着、打扮,明显体现出女孩的兴趣;到17岁,基本上要有女孩的整体风格,包括行为和语言色彩,而且,对男生的喜好也产生了,比如喜欢什么样的男孩,不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她要完成这些成长的任务。如果女孩子18岁还讨厌男生,不跟男生来往,甚至穿着像男孩一样,剪短头发,搞不清楚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才应该担心。让孩子从小跟异性交往,其很多情绪情感会得到补偿。
青春期恋情对孩子的性别认同是有帮助的。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异性是自我成长的一面镜子,异性看待自己的眼神、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塑造非常重要,无疑能坚定自己的性别认同,提升自信心。有研究发现,13岁~17岁的女孩,如果曾经收到过两三个男生写给她的“小纸条”,她会在以后的成长中更自信;相反,这一阶段的女孩,如果从来没有收到过男生的“小纸条”,即使成绩再好也可能会有挫败感。
不少家长阻止子女的青春期恋情,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影响学习。不能否认,学习活动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是重要的生活内容,但不是全部,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发展行为上的技能、知识上的技能,也需要发展情绪体验方面的技能。“成长”的内涵不仅仅包括知识的积累,也包括情绪的、心理的、兴趣的、人际交往的、情感的等多方面的内容,一个孩子真正地成长起来,是全方位地均衡成长,如果这些方面的成长能齐头并进,通常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可以促进学习,这些方面之间能形成很好的互补。
家长关注孩子的青春期恋情,不如关注他们交什么样的朋友。心理学家李子勋认为,交朋友是孩子走向社会认同、心理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交男女朋友,同样也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心理发展需要看,父母应当鼓励16岁以上的孩子交异性朋友。危险在于不能交坏朋友。孩子如果与一个和睦家庭、学习好的孩子交朋友,往往会促进学习。但如果孩子交了社会上的朋友、不爱学习的朋友,无一例外,学习就会退步。
青春期恋情折射亲子关系
孩子的青春期恋情并不是孤立的,它折射出性教育问题,也折射出亲子关系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硕士、幼吾幼儿童教育中心首席咨询师鲁杰告诉记者,排除小学生的模仿行为,过早卷入青春期恋情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情感的缺失,家庭关系不融洽,比如男孩跟妈妈关系不好,就容易从女孩身上寻求补偿;女孩如果没有稳定的亲情,父母不喜欢她,或者父母婚姻冲突、家庭破裂,使她得不到安全感,女孩就渴望有父爱式的情感,就会喜欢比较成熟、稳定、坚定的男孩。另外,母亲太强大了,总是控制女儿,女孩就容易喜欢逆反、胆大、比较异类的男孩,把不敢反叛的压抑情绪通过男友间接表达出来。
鲁杰认为,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女孩即便喜欢上别人,也不会走极端,不会过早与人形成依恋。因为18岁以前,女孩子对异性的依恋更多地倾向于父亲,父亲如果能给予女儿足够的情感,女孩就会形成一种情感判断,不接纳男孩的出格行为。但是,假如父女关系很对立,女孩就会在与男生的交往中寻求补偿,对男孩要求多,控制的欲望也很强,因而自己付出也很多,越界就很难避免。因此,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不仅容易引发孩子的青春期恋情,还有可能使孩子失控,导致一些不理智行为。
淡化情感问题
父母是否爱孩子、尊重孩子,是能否处理好青春期恋情的关键。这就需要家长从细节方面留心观察,发现这样的苗头,与其板着面孔横加指责,不如以接纳的态度和孩子交流,比如:“女儿你开始喜欢男生了,爸爸妈妈很高兴,这说明你长大了,但是我们还不太清楚你是怎么来处理这种情感的?”父母的这种谈话方式,让女儿感到了被尊重,心理防御减弱,她就有可能愿意跟父母说,因为孩子在这方面毕竟没有经验,在心理上是依赖爸爸妈妈的,在平等的交流中,孩子会说出心里话,父母的引导也就由此可以顺畅地进行下去。在认可子女恋情的同时,父母也有责任让孩子明白,喜欢是可以的,但是,未来人生还有很多不能确定的内容,变数很多,喜欢并不能代表未来。孩子想到这次恋爱并不是其爱情的全部,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自己的一辈子的爱恋,就会审慎地考虑自己当前的利益。家长只要告诉孩子这些可能性就足够了,态度不必强硬,否则孩子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这种焦虑能使其学习垮下来。
孩子喜欢异性同学,有很多因素。如果孩子是被对方的好品质或者学习出众等优点吸引,家长就该告诉他,把对对方的欣赏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如果孩子是被对方的外貌或家境吸引,就该提醒他,物质和外在只是表面,内在精神和品德最重要;如果孩子只是暗恋对方,就该鼓励他,爱情是双方的,即使对方不喜欢你,也要落落大方地接受、愉快地学习生活。所以,父母走近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对方后,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切实的帮助。
除了担心孩子成绩下降,父母干涉孩子青春期恋情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担心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尤其是女孩的家长。然而,粗暴的制止,只能让他们越走越近。相对有效的办法是告诉孩子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了可能会有什么后果。爸爸告诉儿子:聪明的孩子要如何管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如何让双方在彼此喜欢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如何学会为对方负责任,做任何事情要先想想后果,如何在两人关系中去促进自己心理的成熟和成长。妈妈要站在女儿的利益上,告诉她哪些地方不能去,选择在什么地点约会比较安全,当男孩有一些冲动的行为时,如何应对才能制止对方又不伤害彼此的友谊;同时,也可以借助一则新闻或故事,告诉女儿,某某学生怀孕了,去做人流,这对女人来说,身心伤害很大,以此给女孩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
家长对孩子的爱与尊重,理解与平常心,加上智慧地引导,终将帮助孩子们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