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知识之$ u% l# }! c4 P/ i
以优势视角服务于残疾人
) Y. K& n+ u3 [. D, {' j" Q7 [) y
" y+ i) E7 p) ^. b8 s) w0 x
2 |# ?1 Y& p# K( m 社会工作中的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问题视角将关注点聚焦在案主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上, 优势视角将关注点聚焦在案主自身的能力和优势上。本文分别对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以及两种模式下的社会工作进行了阐述,也结合实践中和经验, 探索如何在残疾人工作中运用优势视角模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 I2 N- O6 d O1 T3 |* H7 Y一、两种不同的视角
视角是人看问题的不同切入点, 是人的不同思维架构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中的两种不同思维模式。 (一)问题视角 这是我国在开展残疾人工作上惯用的模式。所谓问题视角,也称之为缺陷视角,它是以问题为核心,社会工作者在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对案主进行帮助时,强调将关注点聚焦在残疾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上,在对残疾人所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的属性制定一系列的帮助和改变残疾人的计划。 (二)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相对于问题视角来说的一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所谓优势视角,是以优势为核心,强调将关注点聚焦在残疾人身上,尽可能的发挥残疾人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强调对残疾人潜能的开发和培养,并利用残疾人的这些优势来促进残疾人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
$ | ^' y. K5 J9 \) |- t" o二、两种模式下的残疾人工作
(一)问题视角模式下的残疾人工作 残疾人群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传统的解决残疾人问题的问题视角模式所引发的。 首先,问题视角下的残疾人工作模式,影响了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的看法。问题视角下,残疾人之所以成为公众帮扶的对象,是因为他们有瑕疵、有问题、有疾病。的确,残疾人就某种程度而言是有问题和缺陷的。但问题视角以残疾人的问题为预设前提,这就为残疾人贴上了标签。一个人一旦被标志为残疾人,他的性格、经验、知识愿望等各种因素将慢慢呈现负性特征。机体障碍、行为偏差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和观念成了公众在理解残疾人时的一种情境,这种情境渐渐凝固并被结构化,从而影响了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客观判断和认识,社会公众也很难想到那些被标签为残疾人的人还有值得赞许之处。 其次,问题视角模式导致了残疾人个体对自己的悲观期望和预期。残疾人被不断地视为问题,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一个永久的异类,这些被贴上残疾标签的残疾人,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但残就是废的标签却是如影随行,渐渐地,这种标签使得残疾人开始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不再憧憬和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未来。问题视角易导致残疾人被贴上无能的标签,这使得残疾人容易失去对自己前途的乐观期望,而变得自暴自弃。 最后,问题视角模式,导致了残疾人与残疾人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距离。距离本身,无论是在阶级、阶层之间,还是提供服务的政府机构、机关工作者与获得服务者之间,都会显示出助人者与受助人之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服务的提供者常常无视受助者的个人见解、看法或内心感受,在这种工作视角下,受助者根本没有办法去“保全面子”或“提升自尊”,他们相对于助人者而言,是没有尊严的人。 (二)优势视角模式下的残疾人工作 相对于问题视角来说,首先,优势视角强调关注残疾人的优势,强调对残疾人尊重,这种关注和尊重将建构出一个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世界。强调对残疾人的优势的关注,从而把残疾人苦难生活中,传统的问题视角下不被发觉的残疾人的资源和潜力呈现在公众的面前,有助于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消除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各种偏见。在无知与迷信的“神的时代”和“英雄的时代”,人们不知道残疾是怎么出现的,也无从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一出生就有身体或功能的缺陷。所以人们常常从宿命论出发,认为残疾是神明对一个人的惩罚。尽管科学的发展使人们不再持有这种错误的观念,但问题视角下,残疾人是问题群体确是不言自明的。这很容易使社会从观念等各个方面出现对残疾人的种种误解和排斥。如残疾人没必要接受高等教育,残疾人只能从事最低等的工作等等。而优势视角通过对残疾人潜力和优势的关注和重视,可改变公众对残疾人的观念和态度,有助于为残疾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生存环境。 其次,优势视角有助于残疾人对自身前景的乐观预期和展望,激发他们在困境中奋斗的信心。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情境中的。个体关于自我的认识,就如库利所说是通过“镜中我”产生的;即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通过对他人心目中关于自我印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印象的判断和评价的想象,由此带来的某种自我感觉。优势视角强调对残疾人的优势的关注和挖掘上,通过把残疾人潜藏的优势呈现给公众,使得社会公众改变了对残疾人就是能力低下的错误观念,开始以积极的乃至赏识的态度来对待残疾人,这种对残疾人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将使得残疾人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看法也开始持有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自我评价,这对于残疾人克服困难,激发他们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的信心,是十分有益的。 最后,优势视角模式下的受助者和工作者是平等的、无距离的。受助者与工作者之间的这种平等,将使得受助者的见解、看法或感受能够被充分关注,有利于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政府机构及其他机构工作人员,从残疾人的真实需要出发来制定各项面对残疾人的政策和福利,从而使涉及到残疾人的政策、措施能真正解决残疾人的问题。同时,受助者与工作者之间的这种平等,将不致使残疾人群体的社会地位或声望被贬低,他们的尊严和人格也不至被忽视。 优势视角的模式不再孤立地或专注地集中于残疾人的各种问题上,而是把目光和焦点投向残疾人优势和潜能的挖掘上。相对于传统的问题视角的残疾人工作模式来说,优势视角模式更有利于残疾人融入社会,健康发展。因此,优势视角模式是残疾人工作的一次质的飞跃。 5 D/ h5 w, f& m( y& n
三、如何在残疾人工作中运用优势视角模式 在残疾人工作实践中,要具体实施优势视角这一全新的残疾人工作模式,需要做到: 第一,在优势视角模式下,工作人员往往要扮演倾听者、理解者、意义体系的重构者和启发者等多重角色,尤其是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由于这一视角强调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 强调对意义世界的理解和建构,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首先学会听, 倾听残疾人的经验、生活经历和描述的意义世界以及对他们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解释自己对意义的理解, 并把这种理解及时地传递给残疾人, 再接受他们新的理解, 从而帮助他们重建意义体系。 第二,建构一种促使他们成长、改变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制度。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认为,社会的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等是由人类的活动建构而成的,反过来作为结构又制约、影响着人们的行动。人类事务中的意义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残疾人来说,建构一种促使他们成长、改变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制度,诸如相信残疾人具有内在的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建立公正、合理、公平、富于正义的社会政策等同样十分重要。我们知道,人类的精神中包含着难以置信的抗击生活苦难的能力,尽管残疾人群体面对生活会遭遇许多的困难,但如果他们感觉到社会上他人的真诚、尊重和认可,他们就更容易产生改变自己的动机,以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幸,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第三,在残疾人工作中坚持优势为本的原则。残疾人群体并非一个有着各种病态症状或综合了各种问题的群体,他们是经历各种人生苦难的群体,尽管常常遭遇贫穷、歧视、疾病、失望、公众冷漠,甚至有时候的敌意,但毫无疑问他们仍然会尽其所能过好每一天,这种不放弃自己,勇敢坚韧地面对生活的态度,本身就是他们内在的一种重要优势。因此,作为残疾人工作者,要坚持优势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包括:(1)以尊敬和赞赏的态度对待残疾人,以他们为中心,相信他们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充满希望的人生观;(2)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合作的、相互的和伙伴性的关系,而不是表现为凌驾于受助者之上的权力关系;(3)助人的过程首要关注点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和才华,采用评估发现其优势而非诊断其缺陷、病态、反常等。 第四,对受助者所面临的问题,仅将其放置于恰当的情境中,更多的是关注其优势,而非其面对的问题。毫无疑问,问题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它只有在成为实现生活目标的道路的障碍之时才存在,因此,问题只能是一种特殊的情境和状况。当我们过多地强调和关注问题时,问题就会挫伤受助者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过多地关注问题,对于受助者来说,会使其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从而磨灭他们的优势,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如果他们的助人行动是以对各种问题的更进一步的探究和细化为基础而实施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力将很快被卷入到这个困惑而无望的旋涡中并消耗殆尽,无从谈起对受助者优势的挖掘上。因此,优势视角要求工作者要超越问题,在优势视角看来,一个人有问题并不是什么问题。真正的考验是要想出能够对付问题、利用问题甚至超越问题的建设性途径。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从受助者的问题开始,而进入他们的期望、希望和梦想。即关注受助者的期望、能力和技能,而不是殚精竭虑地去思索他们问题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期望、希望和梦想的关注,由此激发他们利用自己期望、希望、梦想的积极活力将问题减轻或解决。 第五,优势视角在具体运用策略上要求工作者采用简单的日常的语言。作为社会构造,每一个视角的语言都对人类状况赋予了自己的意义。试想,一个社会若被一套精神状态欠佳的、职业化、理性化的语言所充斥,而且也完全按照这套语言去理解人们的言语行为,那么这个社会的“病人”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当我们把一个孩子描述成活泼好动而非描述成行为障碍时,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利用简单的日常的语言,不仅有助于和受助者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且也是恢复受助者对其生活的控制感的重要步骤。 * F* Y; p& T0 w+ i" v- I% R8 z
四、总结 对于残疾人服务, 我们的切身体会是机构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正面引导, 让员工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持优势视角的看法, 这样可以减少员工的负面情绪, 增进服务质量。对于社会工作者, 更应该从优视视角看待服务对象, 帮助服务对象探索自身的优势和资源, 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内在的转变能力。
/ t3 f8 ~( M" E4 S4 |* ]) K$ R# U8 s" m$ f" \! m
; K% ]/ d& G' P" M4 [$ c' z5 I4 O
原文链接: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082594557/
+ f: T& ~% M4 p5 t/ F+ d9 V; B9 C$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