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治理做好群众工作
; f( M' K0 C# o7 N5 G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由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专刊》、市社会建设委员会、上海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社会建设与群众工作学习讨论会”日前举行。与会者就如何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做好群众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 a( G+ [( O1 P' A8 h7 A) E
! C/ M: A& F3 r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改革目标。在这一目标下,《决定》提出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等四个社会治理原则及要求。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市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陆晓春在书面发言中指出,从社会建设格局下的群众工作角度看,当前面临着以下挑战和困难:第一,社会阶层结构分化对党的协调群众能力提出挑战。第二,基层群众维权意识觉醒对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提出挑战。第三,基层党组织的机制惰性对转变群众工作模式提出挑战。对此,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柴俊勇认为,当前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活力。不妨采用“负面清单”的方式,树立“非禁即入”的理念。只要不触及法律底线,凡是没有禁止的,可以鼓励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参与治理。
, V& k0 l f& g/ z, z2 a0 i+ r0 G: u! ]9 Y9 y
与会专家认为,群众工作的法治路径非常重要。华东政法大学原副校长王立民教授指出,法治路径具有三个优势:一是合法性,大家比较认可,二是权威性,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具有操作性,各种法律条文有着明文规定,便于操作实施。四是反复适用性,这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种预期:守法会受到保护,违法会受到制裁。上海市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包志勤认为,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当前主要需要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群众工作要依靠群众,不能抱着干部心态做群众工作。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1 ?9 O) m8 L6 R! J; U. W
8 V. h9 f' M) P3 } T1 n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管理学院副院长顾东辉教授指出,社会工作是跟人打交道的,因此要走群众路线,要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伙计关系,要兼顾各方需求,提倡服务型管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部主任于洪生指出,要实现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嵌于社会治理创新中,构建社会利益整合保障体系,加强社会协同治理体系,健全社会矛盾动态化解机制。
|5 }! b" N, Z# V$ K) y; h- K) k来源:解放日报+ w8 ?9 E% [0 l3 f' Z
7 W8 Z# [. R% I
1 [9 R, e" V(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