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04月17日 华商报
{- l" @& H; b: h0 c" R. D看起来,“习水”这潭水比大家想象的要浑得多,也黑得多。自曝出5名公职人员涉嫌嫖宿幼女案件之后,各地记者云集贵州习水。不承想一番调查,竟打捞出不少“意外”丑闻:当地赌业兴盛,县城中心的各类茶楼、商务会所及居民楼多有动辄数十万元的“打大牌”去处;与牌场相互依附的是放高利贷的“水公司”,不少政府官员或家属深陷赌债名列“水公司”的债务名单;涉嫌嫖宿的疑犯中有一人以前曾因嫖娼被免职过,后又重新任职……(4月16日《广州日报》) 2 m1 u* {, W. C9 x
1 z2 W, D. r1 H k0 J9 [- s5 ^+ X
公职人员嫖宿幼女,伤天害理、丧尽天良,如果只是“个人行为”,或许尚可期待以法律严惩做出交代。如今观之,这种伤天害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根植于糜烂的社会生态:赌博兴盛,有权的官员深陷赌债之中;针对未成年少女的色情产业链悄然成形;有责任的公检法失目失聪又失灵,发案一年无人问津,当事人母亲报案“怕遭报复”只能避走他乡;既有权又有钱的嫌疑人即便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也没害怕,原因竟是“之前有先例,以为这次也没事”…… - p( K3 k1 x1 a5 g& I" ?: `6 R
/ w8 H7 p. g' x" S; ~! K% T2 K这是怎样一个混乱不堪的小县城!权力不走正道,官员丢掉良心,监督形同虚设,风气败坏至极……生存于其中是怎样可怕的一件事情。纵然不敢断言这是一个病入膏肓的野蛮之地,但说它是一个社会失序的脓包绝不过分。官场生态极大地决定了社会生态的走向,如果官场中有如此颓废的生态,你指望全社会民风淳朴、一团正气,又如何可能?
/ W0 W; c- J" I0 k+ C$ D4 V r
" G) w* B v K$ g/ o一遍遍地问自己:这只是习水的 “专利”吗?从感情上讲,当然希望它是,但从近年披露的很多地方官员窝案的信息来看,我们显然不敢自欺欺人,盲目乐观。不管是瓮安县城的民怨堆积最后彻底梗阻,还是陇南之地的矛盾升级直至激烈冲突;不管是濮阳中原油田传出的官员“嫖宿”女中学生,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曝赌博窝案;不管是芝麻大的官儿动辄贪污几百几千万,还是挖出一个贪官带出一连串的“二奶”“三奶”,我们所接受的信息总能传递出一个强烈的感觉:一些基层的社会生态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 W# t M. Z$ J" n" S4 @
1 u [( p5 ] Y0 c7 Z* T8 V! l" {, l4 T所以,我们宁愿站位更高一点,将正在被媒体挤破脓包的习水案作为一个标本,作为中国县城治理中一个极端化的缩影,深刻地将其解剖,用放大镜对其观察,斩断类似县城社会生态在躁动中恶化的苗头,并努力寻求治理之道。 : @; \3 |2 x) k4 e2 B2 e
- h4 e6 N# Z4 c# w" X3 T, M习水社会生态至此,根源在于当地权力监督机制丧失殆尽,社会纠偏功能荡然无存,如同一个失控的陀螺,只能被贪念与欲望“绑架”得渐行渐远。在这样一个“小环境”里,老百姓能靠什么走出噩梦? ; t$ r) Z+ J$ b; G
" B$ t$ ]7 ] Y2 c9 T3 L) w3 z' A
我们所能依赖的只有这样几股力量:其一是公开的舆论氛围,习水真相是在媒体不懈努力下逐渐暴露于阳光之下的,它为公开讨论、公正处理提供了可能,就如美国上世纪初在贪腐盛行之时一批新闻工作者所掀起的“扒粪运动”一样,强大的舆论监督是扭转一个社会误入歧途的重要力量;其二是上层官员对民情的体察与作为,习水案的揭开直接来源于贵州省高官的“批示”,尽管有人说这叫人治,但不能否认这是当前非常管用的一种力量,联系到最近中央推动的官员定期“大接访”,民情的上通下达显得格外有意义;其三是必须构建联动而通畅的监督机制,人大监督政府、上级监督下级、民众监督官员,只有监督体系运转起来,才不至于污水横流,风气沦丧;其四,也是最重要的,还在于健全并发扬人民民主的各种路径,人人没有能力做主,说话“顶个屁用”,只能是眼睁睁看着犹如害虫的官员、代表如螃蟹般横行。 0 m7 T' h" l, c; x
# e1 c" e0 E9 g( j“郡县治,天下安。”县城是一个很具体也很重要的治理单位,既有乡村中国向上的寄托,也有城市中国繁荣的幻影。权力的腐败,以及因腐败带来的道德堕落、社会颓废,是“基层沦陷”的病灶与根源,极其可怕。我们应将习水作为一只麻雀,放手媒体与各种调查力量,彻底挤破所有黄、赌、贪、腐之流的“脓包”,努力寻求如此社会生态的治理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