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设计养老计划引争议:社工与老人免费合住陪护
4 ]8 R! a" f+ |+ K4 F; H这是一个看似美好的计划,独居老人和年轻的外来养老服务人员签约配对,由老人提供免费住宿,年轻人则承担夜间守护老人的义务。 然而,这个由“80后”海归女孩杨磊创办的“守夜天使”计划公布后,虽然已经完成7户签约,还是引来了诸多质疑,比如这一方案被认为存在“侵占老人房产”的可能。项目负责人杨磊因此被“人肉”,其手机号昨日被公布在网上。 面对质疑,杨磊颇感无奈但依然坚定,“有些人误解了我们的出发点,他们的质疑提醒我们关注到那些细节,我们也会完善我们的签约协议内容,了却老人及家属不必要的顾虑。” 杨磊强调,“守夜天使”和“以房养老”完全不同,老人免费提供住宿抵消陪护费,也不提供异性守护,绝对不会影响到房屋的产权。 弥补养老需求的空白 杨磊从英国留学回国后,走上公益创业之路。4年前,她创办了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一家由浦东新区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民办非营利组织,服务对象是60岁以上的居家养老老人。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今年9月公布的《本市城乡居民养老意向调查报告》指出,虽然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家庭养老仍是他们的首选养老方式。67.3%的受访者倾向于“传统家庭养老”,21.2%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 为了让更多老人能留在家中养老,杨磊推出了“守夜天使”计划,由拥有护理师、康复师等专业资质的社工入户,跟居住环境较宽裕的独居老人合住,在夜间陪护老人。 这一方案既解决了独居老人夜间无人照应的难题,降低了老人额外开支,还减少了养老服务人员的住宿成本。目前,一般独居老人聘请夜间陪护,一个月至少上千元。“我们机构培训了许多专业护理人员,但有不少人才流失:如果解决了住宿成本,对留住针对老人的专业性强的护理人才肯定是有益的。” 与“以房养老”截然不同 杨磊没有想到的是,“守夜天使”项目刚刚推出,就受到质疑。 指责之一是为何要求老人给“结对”的守护人员免费提供住宿,这会不会让老人的房产落入他人囊中? 杨磊昨天回应,刚回国时,她曾试图推出“拼房养老”模式,即让同社区的三四名独居老人集中住到某一户家里,同时把空出来的房子出租,用租金支付专业养老机构的家政服务费——这样的模式在国外已渐趋成熟。然而,这一模式在本土化尝试中遇到种种困难,一些上海老人对此心存疑虑,无论是搬进陌生的新居,还是改建自家的房屋以迎接同伴,均涉及财、物、人身安全等,这些都已成为当下大城市的敏感词。 后来,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将源竹老年人日间中心委托给杨磊的“伙伴聚家”打理。就在这里,很多老人跟“伙伴聚家”的工作人员逐渐建立起信任感。杨磊发现,约60%的独居老人有晚间陪护的需求,“哪怕是拨120电话,对部分老人而言也是困难的。” “拼房养老”难以推进,杨磊又想出“守夜天使”计划,希望率先为50位孤寡老人、高龄独居老人、患脑血管疾病独居老人,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配对合住;同时,也能通过这种“结对合住”的方式,降低外来养老服务人员的生活成本,增加他们的稳定性。 杨磊解释说,“守夜天使”模式与“以房养老” 截然不同。“以房养老”采用反向抵押的按揭方式,老人会为到期后房子不再属于自己而有所顾虑;而“守夜天使”仅利用老人房子多出的空间,为服务人员提供住宿,相当于用住宿费抵掉了陪护费,完全不用顾虑养老服务人员分掉老人的房产。 考虑到部分老人有可能对合住的年轻人用水电煤有顾虑,这一项目还额外补贴给每位签约老人每月200元的水电煤费用。 严格筛选避免异性合住 网友的另一个质疑是,如何保障老人和配对年轻人不互相伤害,不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杨磊昨日解释,这些都已经在考虑之中。比如为避免“守夜天使”成为“群租”,“伙伴聚家”要对有意签约的独居老人进行筛选,“考虑老年人自身需求和信任度,我们最终筛选出近20户家庭,目前签约了7户。” 杨磊介绍说,在挑选服务对象前,事先开展入户评估。由全科医生为每位老人进行3次评估,包括2次健康评估、1次居家安全评估。要求必须是孤寡老人(单身、丧偶、无子女)或80岁以上独居老人或独居且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跟子女不在同一城市的才可申请;另外,老人的居住面积60平方米以上,入住的护理人员有独立休息空间,老人生活能自理。按老人的需求分派护理人员,如有心理创伤的老人会被安排和心理咨询师入住;曾发生过脑梗的老人可能和康复训练师或按摩师入住。另外,不会安排异性合住。 合住的年轻人也有要求,年龄在19-45岁,具备专业资质的外来户籍人员,比如康复师、护理员、社工、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推拿师等。 “年底,签约的家庭将有护理人员入住,但现有质疑的声音和批评的言论,显然将对接下来面临签约的家庭产生影响,未来的路肯定会更坎坷。”杨磊无奈地说。 负责人信息被“人肉” “守夜天使”的项目公布后,杨磊的个人信息被“人肉”,手机号也被公布在网上。昨天她接到很多骚扰电话,“许多电话打进来却没人说话;甚至有邮件嘲讽我的计划是解决了‘群租’。我在微博上看到的评论大多是反对的。我发现有些网友误以为我们在‘以房养老’,提出了担忧房产落入入户人手中等,完全没有理解我们的出发点。” 杨磊不禁感叹,“诚信危机令太多的人从利益角度来看待我们的项目。我们在入户时都签订协议,虽然这么多非议,但也给我们提出了所要面对的、思考的一些细节,我们也会在协议中进行完善,打消老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杨磊说。 专家观点 守夜天使还需完善 “但值得鼓励扶持” 早报讯对“守夜天使”项目,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春晖社工师事务所理事长王瑞鸿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鼓励和扶持的项目,但在细节上还有待完善,比如他建议去掉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外来户籍限制,去掉对于老人的独居限制,“这也有助于消除各种不必要的质疑。” 王瑞鸿说,专职养老机构及社区托老所不能够满足养老需求,而大多数社区托老所主要提供的是老人日托服务,因此,老人的夜间照顾需求相对来说就成了空白,这正是“守夜天使”项目产生的现实需求。 他表示,199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谢若登提出一个著名的资产建设理论,极大地影响了低收入弱势社群的社会帮扶发展,“守夜天使”与该理论有相似之处。 王瑞鸿解释说,“守夜天使”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提供住宿盘活了老人的资产,一方面借此换得了专业服务,另一方面也使老人摆脱了单纯受助的消极形象,赋权于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老人自我掌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类似“守夜天使”的项目在美国帮助许多低收入者实现了“美国梦”,王瑞鸿希望“守夜天使”及其依托的资产建设理论能够更多更快地在国内推广开来,让更多弱势人群从中受益。 王瑞鸿还指出,“守夜天使”在细节上还有待完善,比如他建议去掉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外来户籍限制,去掉对于老人的独居限制,甚至去掉对于受助老人的住房限制,因为老人的资产并不局限于住房,“这也有助于消除各种不必要的质疑。”
: y. g7 F) @% S1 y# k来源:东方早报" W5 r/ k" o2 p% z! P( j- E3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