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流资讯 于 2013-10-9 10:29 编辑 ) K$ U5 P( R2 U, G$ Y7 W
; P: q9 U, ~0 d' Z' Q4 ?- s$ R上海解好“社工”这道题 7 T8 W8 e% _( J' {( R
日前,徐汇区政协和上海社科院联合进行该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我的任务是对未能实现预期的民生指标给予剖析或建议。 我挺认真地研究了未能“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那些指标,发现有的指标通过改造思维定势,是可以利用新资源在后半程发力达标的。如徐汇区100多万常住人口 (还在增加之中)、行政区划是不变的54平方公里,要增加25000平方米的体育用地目标没有完成,差了5000平方米。这问题不大,平面不够可以立体化(如在公园设置攀岩项目等);陆域不够可以开发水域,如徐汇滨江十几公里岸线且水势平稳,完全可以展开水上运动。 真正让我感到不安的是社工招募不足。徐汇区的老龄化程度在上海已经排名第一,加上旧式里弄的居民调解任务,太需要足额的社工来缓冲社会情绪疏理难题了。然而,徐汇区发改委中期评估报告给出的数据是:每十万人拥有专业社工38人,未达到50人的规划中期目标。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分明记得今年本科生毕业季前夕,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还在大声疾呼:社工是社会的医师!转型的上海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吸纳受过正规训练的社工!而该校社工专业是少有的科班培训。 对此,我就更加不解了。因为华东理工大学校址就在徐汇区南部,既然供需双方都有缺口,为何一方担忧就业不足、另一方面却招募不足呢?深究之下,我才被告知: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区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确实有限,同时培育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队伍的工作起步较晚;由于基础薄弱,相关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还在形成之中。如在徐汇区,和社工招募指标相应的则是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为6.6个,也未达到7.05个的规划中期目标。 国庆长假,我又询问了其他中心城区的民政部门和社区主管机构。大家的共识是,目前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队伍成长的土壤并不肥沃,宏观政策环境有待优化;而且社会舆论对社工的认同和支持程度也不高,这种局面需得到破解。
; d8 e6 I. G4 s1 s. j& H8 z" c5 t$ x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8 E5 d) s& J- z0 ^8 B) o% n1 M9 S0 y* V# x* _6 K
% n& C* Y( A5 F- i1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