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流学习 于 2013-8-16 09:20 编辑
/ l3 C* s7 K6 r/ i
2 s W- `8 k$ {) @, j 社工系教授译著发布 呼吁培养“家庭抗逆力” 解放牛网 2013-08-15 记者 俞陶然 当一个家庭在遇到失业、离婚、丧亲等变故后,该如何从阴影中走出?昨天,《家庭抗逆力》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现场举行,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上海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朱眉华为读者做了题为“家庭抗逆力——克服生命挑战的能力”的讲座,介绍了她翻译的美国家庭治疗专家芙玛·华许博士的著作《家庭抗逆力》。朱眉华指出,每个家庭都有抵抗逆境的能力,只要从信念系统、组织模式、沟通过程三方面入手培养这种能力,困难家庭就能走出阴影,转变为健康家庭。 据朱教授介绍,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专家开始研究人的抗逆力,因为他们调查发现,许多在困难家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并没有心理问题,而是成为了成功人士。这说明,这些人具有心理抗逆力,或称“心理韧性”。而作为美国芝加哥家庭健康中心的创始人,华许博士把视角集中在家庭,结果她发现,许多家庭也具有抗逆力。华许指出,“无论是多严重的创伤经验,或是多糟糕的人际关系,都具有跨越生命周期与代际的治愈及转化潜能。”面对困境,抗逆力可以通过紧密坚强的家庭、社会、社区与文化联结来维系。 朱眉华告诉读者,信念、心态和沟通能力是培养家庭抗逆力的最重要因素。她曾访谈过两个流动人口家庭。一个家庭的夫妇来自安徽,丈夫到上海后起初找不到工作,但经过几年打拼,他成为了一家企业的老板。谈到当年走出困境的秘诀,丈夫说得很朴实:“我想赚钱,想过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就是这种信念,在他四处碰壁的时候让他变得坚强。 另一个家庭面对的命运更为残酷。丈夫开黑车,妻子是文盲,都是来沪打工的安徽人。他们的大儿子得了白血病,于是小儿子把骨髓移植给了他,一个手术花去了70万元。尽管他们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村里人也都捐了款,但这个家庭还欠了40万元。然而,朱眉华惊讶地发现,文盲妻子面对这样的困境没有愁眉不展。她说:“开心也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难过又有什么用?”朱眉华还发现,妻子的沟通能力比较强。她在一家超市做卫生清洁工作,当她将困难情况告诉经理后,经理给予了她弹性工作的待遇,准许她随时回家照顾孩子。 朱教授指出,当家庭出现困难后,家庭成员除了要和亲人、单位领导积极沟通,还可以寻求社会组织的帮助,让这些机构缓解自己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 ) {" }9 \: E, n N T X, N; `
来源: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3715115445105/
1 i6 x& y5 P5 ~0 u,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