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流学习 于 2013-8-13 09:30 编辑
# ?6 P6 p' M$ z% u% A3 K4 C+ m6 a5 o! I8 o1 }
小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训练 ) N. J( K9 k; l9 \3 c% ~: s5 y
CNSWSP 2012年12月11日
: _4 H& T z4 _4 p: K 只有具备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和同学的小学生,才能爱学习。爱也是一种学习动力,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很好地推动小学生学习。2 W; X C5 q- e- {4 w# H
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善于与人交往和协调人际关系,已成为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小学时期就注意培养自己掌握一些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于现在的学习和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X1 {& A0 w2 ?8 j
一. 人际关系心理成熟标准/ r/ X9 u- m) D# g% Q- J" t# ?
小学生不但生理上还不成熟,心理上也不成熟,而且小学生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也不同步。在同样大的小学生当中,有的象幼儿一样幼稚、任性、无知,不能很好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而有的却象大人那样,善于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但就多数小学生来说,总的情况还是处于心理上不成熟,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显得幼稚、无知的为多。
/ ]8 s8 p" i' j7 v 怎样衡量小学生自己在人际关系上心理成熟的程度呢?不妨让他们问自己以下一些问题:
+ i: ]8 v8 g& O1.行为举止文雅吗?自己爱和认识的老师、长辈主动打招呼吗?在家里遇到来访者能彬彬有礼地接待吗?与人交谈时能做到言谈举止稳重且不说脏话吗?- @9 z: x; S3 P# y! k
2.待人真诚、坦率吗?能做到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吗?是不是不愿说假话?是不是感到心里藏不住话,有意见偏要说出来不可?
. q% K: h2 c$ t7 j3.信任他人吗?是不是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总是多数?是否相信“人心叵测”,“人言可畏”?一般来说,人在没有感情用事(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总是有良心的,你相信吗?
% d& l$ b! A/ ^+ m! Y$ M9 p5 K4.能宽容他人的过失吗?是否相信他人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总是有他的原因?是否相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否认为和自己作对的人或有过失的人,只要认真改过,就应“既往不咎”?
' t% }5 f. c. ]6 P* v. H5.能助人为乐吗?帮助他人后感到一种愉悦吗?能事事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吗?还是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尔虞我诈”,和他人交往就是为了利用他人?3 P5 P5 N% u, N9 e( R9 y
6.能折衷温和地处理冲突吗?能够在看到他人的缺点时也不忽视他人的优点吗?还是看待他人时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在遇到争执或冲突时,能做到“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吗?能看到好事情有坏的一面,坏事情有好的一面吗?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吗?还是思想上片面化,爱走极端?出现过因思想上走极端而引起行为上暴躁的情况吗?8 {# K3 P" P) a& a& J/ ^
7.有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吗?感到怕与人交往吗?怕在公开场合露面或说话吗?感到自己没有交往能力吗?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吗?" n2 J- _% x$ J' J
8.有忍让精神吗?相信“小不忍则乱大谋”吗?相信忍让会赢得理解和融洽吗?还是认为越忍让越容易受欺?总的来说,与他人交往时,恭谦文雅、坦率真诚、信任、宽容、助人、温和、自信、忍让,是社交老练的表现,心理成熟的表现;而粗俗、虚伪、猜疑、狭隘、自私、偏激、自卑、放纵等,是缺乏社会技巧的表现,是心理不成熟不健康的表现,意味着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对学习生活和将来的社会生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 C2 }- H: G6 Z 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W1 [" I* \' d2 k) g
指导小学生掌握了以下人际交往的技巧,就一定能大大提高小学生自己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举止文雅行为举止文雅,就是说待人接物要热情,讲究礼仪。有人认为衣冠楚楚,就是风度翩翩,忽视行为举止的检点,结果时髦的穿着、流行的发型和他的粗俗的语言、轻浮的行为形成了强烈反差,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给人留下一个“社会小混混”、不成熟、不可靠、不踏实的印象。坦诚待人 待他人坦率真诚,才能换来他人的坦率真诚。真诚的交往可以避免许多猜疑和误会。信任他人 信任是坦率真诚的前提,只有信任他人,才会坦率真诚与之交往。信任也是相互的,信任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信任他人的最好体现就是思想上有意见就心平气和地找他当面谈一谈。宽容大度 宽容别人,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烦恼。原谅别人,就消除了自己的埋怨情绪,人际关系就增加了一份协调。处处埋怨别人的人,一肚子怨气,就容易出言不逊,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乐于助人 助人是合作的前提,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动力。助人就是团结人,将来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相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就等于和别人绝交。温和中庸 温和是防止人际关系恶化的最好预防针。一个人际交往老练的人,就是态度温和的人,遇事不慌,临危不乱,受挫不躁,不鲁莽,不偏激。忍让豁达 俗话说:“吃得亏,打得堆”,忍让是为了友谊和团结,为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最终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所谓“和气生财”,两和皆旺,两斗皆伤。忍让会引起对方得寸进尺吗?忍让会使人感到好欺负吗?的确,忍让也要讲技巧。自己忍让了,就要明确让对方知道你是有意忍让,让对方知道你的看法和立场,所谓“吃亏吃在明处”。以忍让为前提的批评和交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自信自强 自信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缺乏自信的人,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把表扬看成是“讥讽”,把善意的批评帮助看成是“整人”,其实是自卑感在做祟。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应看到,有缺点的人总是有自己的长处的,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就不应有任何自卑。' R' E# K# V+ d
三. 人际交往的训练方法9 K4 F( E' B' k- ^$ b5 h0 ?
心理学家想了不少方法,专门用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顺利解决人际交往的冲突或矛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训练方法。
( V5 q/ V# H2 I$ a- i: B( m (一)合作学习( F; C$ b# j$ q: x" b' @0 x* p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个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展开学习竞赛。
! Z" k$ x- Y9 A5 Q# l 1.必须优化组合学习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
# ~! n2 s) M/ P$ o4 P7 S5 F- Y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 2.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0 [4 f$ Y- Y# H 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交流技能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五会”①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评价;②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③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④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⑤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也可以轮流组织,让每个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6 A! ]$ k( \8 e
3.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_- }6 z. W& z# y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效能,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并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每月让同学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形成合力。为合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P, ]) E( c" F9 m5 n& H
(二)角色扮演法3 r7 J/ x. ~ d/ M
既然角色不同会引起角色冲突,那么,扮演他人的角色就会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立场,有助于我们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体验他人所体验到的情绪。这样也就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原谅他人,化解怨恨,融洽相处,能宽宏大量地谅解他人的过失、冒犯、误解、甚至对立。' {' { J8 H8 I9 r% Q. J
下面介绍一种简易可行的角色扮演练习。
8 g- N# V1 p& I" D* _7 `2 t *如果你发现你恨身边的某个人,与他(她)经常发生冲突,并且这种冲突影响了你的学习劲头,影响了你对学习生活的适应。那么,可以试一试以下的方法。' a+ d5 _+ [$ K/ {- G
找一个知心的朋友,在一个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房屋里,面对面地坐下来。你扮演你所“恨”的那个人的角色,让你的知心朋友扮演你的角色。然后你们就一些有意见分歧的或常引起冲突的问题进行对话,甚至争吵。你一定要从你所“恨”的那个人立场出发,时时注意问自己:“如果我是他(她)的话,会怎么说?”尽可能多地就所有冲突进行讨论。然后交换角色,让你的知心朋友扮演你所“恨”的那个人,你就扮演你自己,就上述相同的问题进行争辩。0 x5 Z' A9 G: v
最后,丢开所扮演的角色,你和你的知心朋友以“超脱”的方式(即不从你的角度出发,也不从第三者的角度出发)冷静而客观地分析冲突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讨论的结果以巧妙的方式告诉你所“恨”的人。# |: d @) e5 X; m
(三)行为协议法
9 a6 ?% ^' A, S9 c 行为法是专门用以调节问题较多的学生与老师及家长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指教育者与学生共同协商后,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例如规定老师或家长不得随意指责、讽刺漫骂、惩罚学生,必须做到……;学生不得随意违反有关规定,必须做到……。协议上还要明文规定对双方的奖惩办法,对违反协议和符合协议的行为分别给予奖惩。1 R/ O% v: @/ F, \" z
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师长训斥、孩子聆听。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界限分明,因而容易导致对立立场。但协议法就不同。协议是经民主协商后共同确认的,所以比较容易消除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学生也知道要“说话算数”,自觉签订的契约不能随便违反,这样学生的行为不仅受约于师长,更重要的是自我约束,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觉性。而且,单是师长一方提出的要求,往往会要求过急、过高,学生感到难以接受,可能因此故意无视纪律的规定。协商之后,最后达成妥协,这样制订的要求往往比较温和中庸,学生比较容易做到。由此可见,签订协议是帮助问题较多学生的一剂妙方。. B! O0 \, O- v& R5 ~0 S) }
为了提高签订协议的教育效果,签订协议的双方应该注意:(1)采取渐进的策略。就是说,协议上的要求不要一下子定得太高太多,要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革除旧习。(2)及时奖惩,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来总清算。(3)鼓励学生自我奖惩(自己在内心表扬或批评自己),外部奖惩的次数逐渐减少。(4)协议应对双方是公平的,不能偏向于仅对学生提出要求,而纵容师长的偏见或偏激。协议中的条款应明确具体,以免事后争议不清。协议法是一种成功的民主的教育方法,能有效地防止师生关系紧张和父母与子女关系个恶化,有助于培养两代人的民主协商、平等待人、自我克制、自尊自强、中庸适度等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 来源: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2111110514808/% Z I5 A' U8 B$ R0 ^' C0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