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社工哥哥 于 2011-2-28 09:43 编辑
1 E7 L3 \* N: `. s, c# M3 F+ m' U
: h( {& L- t% Q/ _) O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 n! ?- Z, E9 C. }4 F$ V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0 T% G4 j4 P7 r' U# d+ g案例:
0 r( Y' R5 Y& A. F, i, W小刚是某流浪儿童求助保护中心的儿童,今年13岁,2004年来到该中心,。小刚的家在云南省一个非常偏僻的农村,家里很穷。他说自己读了两年小学,后来成绩不理想,就不上了。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发现,小刚阅读报纸有困难,也不懂拼音,不善表达,很少说话;虽然能与其他孩子和平相处,但比较防备别人;善于算计,很有经济头脑,例如,他每天都会在课外时间外出捡拾废旧瓶子卖了赚钱。小刚在中心的表现很好,每天都能获得代表好品行的小红花,这些小红花可以换奖品,但小刚舍不得用,总是把它们攒起来。' X! v% q x; T* U4 M W) z+ _; w5 Z
1.你怎么分析小刚目前面临的问题 r8 ?3 }) h' f& ?4 t
2.针对小刚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3 r, Y3 S7 e1 P3 ~
$ g: a" R* n. x5 @1 W一、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含义
7 ]0 o0 m+ D' E; h0 @, a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过程模式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形成系统的助人方法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
, M! L8 j l& K- Q3 I# S具体说来,通用过程模式是把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步骤从每个个别的工作过程中剥离出来,形成一种可以用于解决所有问题和帮助所有服务对象的“共通的”助人的方法和一般过程,强调一种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它代表了对助人过程一般规律的认识,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基本指引。
1 u d# x7 R2 H+ ], A$ _- [# e9 C% {通用过程模式为社会工作者的实务提供了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框架。它适用于社会工作中的微观实务,也涉及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实务从工作手法上来说,它适用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当然也必须意识到实际情况的多样性,通用过程模式只是提供一个基本的指导,其具体内容还需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变通。6 y3 ?2 _8 ^ ^- C/ g1 I: l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 \" u$ |. s3 {) I# c" }1.多元因素论。
8 l8 n5 Z" Q# ?2 y0 G“多元因素决定论”中 多元的意思是说,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问题的产生是社会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单一因果论存在很大局限性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理论认为,贫穷以及精神疾病等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一个人流浪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所以,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以多元因素决定论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强调对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服务对象的介入要从个人、家庭、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
$ W$ H; S0 J) T- o3 B0 H1 U8 a2.“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0 E% `" L- v W6 y& G8 z
社会工作实务的“心理—社会”方法根植于多元因素决定论,是最接近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视角。“心理—社会”方法强调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因此通用过程模式强调社会工作既要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心理”方面的情况(例如人格、应对压力的策略、智能水平和自我功能),又要考虑到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例如不幸家史、同辈关系状况和社会参与等)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 L; O3 J9 ^ ~) Y" ]' `9 g1 N
3.“环境中的人”的实务视角
# K H" K7 Q$ m0 P# W- z' Q“环境中的人”的理论视角代表了解释问题的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两种观点的结合,强调的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于具体的环境;另一方面,个人又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所以通用过程模式认为,社会工作者要认识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释为个人性的;同时强调从分析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找出它们与整个宏观社会制度安排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努力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此外,因为个人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所以要通过提供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功能,通过进行矫正与服务,帮助他们改变认知,从而使其有一个较好的社会适应。 \+ h3 E' o# A' e
另外,“环境中的人”的视角并没有否认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问题和社会处境所应负的责任。因此,“环境中的人”的视角并不能成为每个人不必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挡箭牌。( y7 m2 e4 d, ~9 g
4.系统理论
5 \7 s, i& ^& S3 F6 m. i8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由一定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种系统论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如下看法:. {0 \! a8 b0 h8 v
(1)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3 Z* g0 J0 k6 _' Y3 ~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交叉、彼此渗透的网络。一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 s8 D, V% N* F/ n(2)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f7 d* q0 H/ J) e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小组、机构等。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 z0 w; @; |3 @' Y7 ~6 Z5 s①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i9 m% I7 p% L4 Z$ E* r& z
②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视角下,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形态和互动的规则,包括文化习俗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样才能提供适合人们需要的帮助。- @4 u1 u! l* g. s3 H
③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1 {! B6 _; E! ?) V6 i6 I7 }5.优势视角
* r6 t# F2 A% T. H/ ?$ K* Q# ]; P, N优势视角强调将服务对象的优点包括进来,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作用。% e& Z# r9 i" L5 n' }) ^4 D3 N
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 s- U1 c3 u& Q3 R/ Y; u2 B6 a(1)
3 d& r* L( j# G( S) k- A; L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1 D, P$ K5 c6 C( V/ R
(2)
& i% [2 c6 {' o4 t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3 o' Z; ?' w/ p0 ^( Q" p(3)1 E+ w1 |- O* I' x0 f, y5 k
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应认真看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
- s0 F7 l* X( D- f+ P(4)* [' L! O' D/ u e
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3 L; q: H& m$ f6 V0 ^; t/ [
(5)4 @( |6 q0 j2 k2 I4 W( C& L2 B* n
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5 [8 B- e. y1 C- C三、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u3 B5 h# o! w6 \; V/ x# e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f$ T D+ J! O$ e$ G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架构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的三个系统:
' E2 i* G% B; `# r2 j# l' s9 b(1)
, g P. e/ V: j& f% A4 V0 M微观系统,指个人系统,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子系统。* G/ M P' @3 i* d/ l/ ]/ @, z
(2)
9 T: N% Y3 i% m b中观系统,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君权,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
, V: w x' ^' Y7 i8 K, C! |/ m& g" i(3)" y* c1 L/ {7 D# b9 s
宏观系统。这一系统是指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影响个人的三个重要的宏观系统是组织、社区和社会文化。. O7 e5 Y; y* ]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将系统理论的抽象性与社会工作实务的要求和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强调社会工作的实务目标是使个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环境能够提供满足个人需要的资源与条件。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社会工作将其实务焦点放在如下方面: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消除环境中阻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因素;增加社会资源,促使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1 ~- z. I1 G" G/ S4 S+ x5 N& [1 x" V: f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另外,这个理论框架还有助于把“心理动力”和“行为主义”等传统的社会作理论和概念联结到一起,把与人有关的各种社会工作实务的概念折衷后整合到一起。
0 A6 M( {+ W1 R& J5 {5 B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Z, o: G( Y/ P* Q. A(1)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
o" r' t {/ D7 d5 @; b, ^) S! H(2)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他/她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9 c6 D9 y" C2 u. E L' f. [. l
(3)受助者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对受助者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判断。
2 F% A+ M5 U! N. m: L(4)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4 ^+ Y3 D7 }' F! z" D: v2.社会功能发挥
" Y q; k8 }8 u1 Q- S( h# R0 [6 F, Y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社会角色方面的表现、个人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上。因此,威胁个人发挥角色功能的外在因素、个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系问题就成为社会工作实务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工作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各种社会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来消除干扰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丰富和顺畅。+ _, h9 \$ z5 `, H4 r& ~: c
3.内外影响力范式- G, R( {& y! \: k
内外影响力范式融合了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的元素,为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提供了一个操作的框架。7 T0 i% J: T& `1 F; r# p
所谓“内部”力量是指个人内在的动机,以有在个人内在动机下产生的行为;而“外部”则是指所有对个人行为施加了影响的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其特定的行为。
, C( [7 L) }5 f6 R5 n+ c5 _4.生命周期理论
+ W, H6 O: f+ x: G9 o* Y; d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成长的。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 U9 j1 N- p. y2 Y- j# m9 X( k
5.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5 E2 M _" B" o! C0 Z' m$ D社会工作对改善人与社会系统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做的各种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涉及的社会资源便构成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 i- h6 u5 s& A7 E$ x& j
(1)- V, V& d$ C4 N* |5 v/ Y) E [
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 K6 R) g/ z, i' w% c5 M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其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要完成的生命任务,而能哆协助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系统有下列两类:$ S) i) q0 G D% ~- {
①非正式的资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非正式资源系统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如情感支持,建议、信息;同时还能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如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临时性的帮助如借予钱财等。非正式资源系统还常常帮助个人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 W! P* \' I- E R1 `0 L$ M
②正式的资源系统。正式资源也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群团组织,包括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福利和权利,通过直接提供资源帮助其成员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例如,工会组织为会员提供娱乐、社交活动,也为会员的利益与雇主打交道,维护工人的合法权利。农村妇联组织为农村妇女提供各种生产技能培训。组织她们学习科技知识和新技术,发挥她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这些都是农村妇女发展的资源。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它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与各种社会性资源系统联结起来,获得长期或暂时的帮助。
6 k0 i/ m5 e2 g; U) N以上两种资源系统组成了人们完成生命任务与履行社会角色的非正式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也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处境。在考查一种社会情境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关注的是人们所面对的生命任务,以及能促使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与条件,这些资源帮助人们实现价值、愿望并减轻痛苦与压力。这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最重要的要素。只有先认定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情境、分析服务对象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状况,才能决定提供哪些帮助。
7 R. i+ z1 x- X2 ?(2)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 q* j7 f h& S" Q/ W7 G社会工作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个人,而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一般来说,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有三种类型: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和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这三种互动已超出了简单的“人和资源系统”这样的二分法观点,而是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间联结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
1 S* f4 M/ L5 N$ p(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 ~( t& s1 k- U W( y- k* Y6 j通用过程模式认为,个人问题不但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因此,社会工作不仅要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和资源,而且要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反映和演绎出来是社会工作的责任。
/ z, F( e: k7 e7 \+ Y! k8 X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社会情境中三个互相关联的方面:首先,人所面对的生命任务及能保证其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与条件;其次,人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资源系统内部的互动与系统之间的互动;最后,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
( Z e4 A% [8 R0 v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 S# F' E7 B: d; {" B3 V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6 [: V& x* M( R/ H& b$ Q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O+ u! c7 q/ I% H; c' K# m
社会工作帮助个人和社会系统提升社会功能,解决或预防问题的产生,需要经过一个操作实施的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改变的目的。
# J1 z6 s/ e& p- t7 G Q- O(1)社会工作是通过助人关系帮助服务对象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改变态度和行为的,而助人关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2 B2 ~! Y+ b* E2 t6 G# A+ y3 S# g( @(2)改变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使服务对象在自我觉悟、自我引导和自我行动中教育自己和改变自己,从而达成助人自助的目标。" w! j; K. e& U
(3)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要想启发与促进服务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其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样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
* U1 O* q' o; S6 A3 Z! V; q6 |以上三点说明,助人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有目的的改变过程。
2 u8 q0 v1 j9 p0 J7 s2.综合的理论取向5 r$ h6 Y" J; S( Y' n9 K" Q3 e2 U4 N3 ?
通用过程模式在理论取向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知识和方法中选取最好和最适当的加以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经过多次实践检验,确实可信。0 {; U* l, C- \
3.工作过程阶段化 H, T9 b- ?) v3 U8 k. s
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助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阶段可以交叉和重叠。6 C1 ?4 z' w' d7 P4 J% _
4.工作任务阶段化. e6 V5 a0 {8 F& S6 g
在通用过程模式中,助人的每一阶段对服务对象都是重要的,都有与之相联系的具体任务,社会工作者完成每一项任务也都需要专门的技巧。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
/ W" g' w! [( z. h6 ~7 T5.整合的价值观
2 N8 B1 r! }# E! v! V7 `$ G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都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和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接纳。同时,通用过程模式还强调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强调对服对象负责,让服务对象参与持续的、定期的评估和总结。
5 C) e: W% E5 v3 M* @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 |# T2 F: i% K9 w. I7 j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_: p$ P f1 r: ]# w0 ~- ~& @
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中,服务对象经常会参与所有工作阶段,然而,在社区工作中,社会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才策划工作方案,再接着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即先有评估后有建立关系和接案的工作。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 Q7 B5 Q% T9 V8 K( T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O8 |/ }' n9 D) i% V( J3 b+ `
尽管通用过程模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因为,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间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所以,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社会工作者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跟进。7 P7 R: @% c6 K/ s! }' _0 P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8 i- y0 W/ Z/ B1 u$ V9 A
通用过程模式不可能解决助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它只是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的过程。
. t! C4 [* Q$ F# C, N; ~* }: N7 t" G* o+ i1 z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 x% v( P* h0 `" F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6 H: F& v. _/ M6 f
通用过程模式采用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做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称为“四个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 L% n% s( z) H- a+ w+ R- l: ^1.改变媒介系统$ p; |. e' ?4 F+ O2 |$ P* S3 c
改变媒介系统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在很多情况下,担任改变媒介角色的不只是社会工作者,通常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一个“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仅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这个团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
' ?& i0 C' |6 B& ~# @2.服务对象系统
! Y. d; u/ V" C4 |3 [% U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有以下类型:& {8 q: k# M; [
(1)
+ r( c& H- s5 ~自己主动求助的6 {. r0 B6 w& i2 b2 f. C
(2)) e7 T, {+ h2 B
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1 ]2 O; @) n& r5 f; F0 P
(3)
6 d; v$ x3 |6 Q% P9 H其他机构转介来的1 F8 B( j! M$ _3 u+ A( o
(4)2 W! |. Y+ z% V8 d; [' ~
有关司法机构要求的
, Q9 d! w1 P0 F9 T7 x! I; L* B/ N一般来说,当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时,即成为“现有服务对象。”当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或者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辨别服务对象的类型,弄清楚服务对象是如何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并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努力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实的服务对象。$ Q! S2 M& O5 ?9 P9 x
3.目标系统" E! E) [' `: \8 p
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的满足与问题的解决经常与其所处的环境系统有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在确认了服务对象系统后,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通常是要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确定目标系统,即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和其社会环境所要被改变与被影响的系统。接下来,改变媒介要与服务对象一起或代表服务对象,与目标体系进行互动或者直接介入。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目标系统并不一定总是支持改变的,有时也可能会不愿改变,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工作策略去对目标系统施以影响。$ f: a6 n2 ]# b( y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是目标系统。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随问题的发展而变化。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 F3 M! e8 d2 j+ O, R# @
4.行动系统
" X! P1 Q' u. e5 {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他们是为实现改变目标而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同盟军,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行动系统。
& g1 _9 {4 D' e在一个问题情境中,改变媒介可以与一个行动系统,也可以与几个行动系统一道工作,完成不同的改变任务,实现不同的目标。此外,在帮助服务对象改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要善于将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人员组成新的行动系统,去影响服务对象。当存在多个行动系统时,要注意协调各行动系统的工作步调。同时,要随时研究、评估行动系统是否有效运作。当行动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时,应及时研究其原因、并调整行动系统。5 B: T) U+ p9 I3 Y
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地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重要人物,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则是达到助人目标的重要工具。
; q3 o, \+ f: {5 @& m4 Z% `( v9 ^. U, Y5 X- b% Q, T$ g# O
思考与练习:: v; d5 m! f+ C8 W1 H( O& r" Y
1.
8 w E+ |$ ~7 J- y) q通用过程模式的内涵和适用范围是什么?4 B9 q+ e. Y/ x
2.
* f3 f/ w- x5 F) f$ o0 u; B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W' i8 R4 L# e& c7 ^' s$ A3.: J3 L2 p' x1 |) y% E
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是什么?
h7 a- C# c; `$ b7 k* [) {4.
6 x- H" d; {& D" n1 q) \通用过程模式如何分析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2 H/ g: d) b: d& f5.! ~9 L- I: c2 y; v
通用过程模式有什么特点?
" s6 u% i" U4 b! Q6.
2 B7 l! q/ W4 e. Z( d9 @1 e$ [8 k运用通用过程模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 Y- u: z2 M+ I- \4 b# I7.
1 c- B! q6 a2 r0 `$ V5 Y# J试述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