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2013年《广州蓝皮书》。 记者从中获悉,随着各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成立,社工人才成了“香饽饽”,高校社工系的大四学生也成为“挖掘”对象,几乎每个毕业生都可以找到数家就业单位。 此外,《蓝皮书》还对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议市政府尽快协调出台有关完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规范性文件。 社工成为“香饽饽” 日前,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2013年广州社会蓝皮书,其中《2012年广州市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与2013年展望》报告显示,根据广州市规定,全市132个街道需要在2012年6月前全部建成一个以上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各区按照4∶6的财政投入,以每年200万元服务经费的标准,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委托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 因此,2012年底前,广州市应有近150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业,需要数百上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服务。从而导致大量社工专业人员“回流”,出现了“社工荒”。一度备受冷遇的社工人才,更是成为机构抢夺的“香饽饽”,高校社工系的大四学生也成为“挖掘”对象,几乎每个毕业生都可以找到数家就业单位,就业情况相当理想。 “家综”社工经验不足 不过,报告显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仍有不少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许多领导和职能部门都以“资源共享,资源整合”的名义,向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进行渗透,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安排工作,分配任务,使之行政化的趋势越来越强。 此外,报告还指出,目前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还存在社工人才缺乏、社工人才的经验能力不足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