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12-27 09:27 编辑
, D' m; |. Z. p0 A7 j6 y) {
% I3 q8 A' |# U0 [; \- M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3 k0 k% C: c+ Q1 [, ]/ U5 v7 t! C
2012-12-27 07:03:00 来源:法制日报
8 s! J' P7 T/ g0 D6 m0 ?
- ^) h2 B) l2 w9 S6 N% P8 U[提要] 记者张维 民政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鼓励成立为流浪乞讨人员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采取设立孵化基地、简化登记程序、探索直接登记等方式,为成立以服务流浪乞讨人员为宗旨的社会组织提供便利。发现有虐待、伤害流浪乞讨人员或非法用工嫌疑的,意见要求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或劳动监察部门依法处理。
) k9 a- X5 K7 J8 S+ l; P8 F9 u5 b, ]' S; Q" o+ W( l( @: p) u ]
本报北京12月26日讯 记者张维 民政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鼓励成立为流浪乞讨人员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采取设立孵化基地、简化登记程序、探索直接登记等方式,为成立以服务流浪乞讨人员为宗旨的社会组织提供便利。
% d& w2 B- O& J/ s* h# t 意见明确,救助管理机构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逐步引入社会力量承担事务性、专业性救助服务。有条件的救助管理机构可向开展救助服务的社会力量提供服务场所。
3 u9 Q! E6 F& g 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构建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的政策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解决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引导慈善捐赠面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并畅通慈善捐赠渠道,激发社会慈善捐赠热情。
# ^4 C& E) ~( `6 K* P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经费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解决流浪乞讨人员生活照料、医疗救治、教育矫治等服务需求。要按照《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项目的资金用途、受益对象、实施地域、进度安排、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坚持权责明确、公开透明、节俭增效,严格资金管理,强化绩效评价。
7 ?. |0 U5 i4 l5 O5 g$ |' y 意见要求各地不断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按照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的原则,向社会公开购买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项目的内容、程序、方式和参与条件,通过竞争性方式购买社会服务,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3 g$ e: b3 i9 ]) W
根据意见,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将建立评估制度,直接或委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评估机构对社会力量开展救助服务的方式、能力、水平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对不适宜继续开展救助服务的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项目,将及时进行警示、终止和公布。发现有虐待、伤害流浪乞讨人员或非法用工嫌疑的,意见要求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或劳动监察部门依法处理。5 j+ Z3 v3 a4 L" Y/ U! U+ v5 \$ T% j8 R
- I4 Z- T- f7 @2 j
; s* x. y& U/ W8 P5 H$ S
$ x; Q8 U, `% y" N1 j0 b4 T- d' M
& L6 ~0 X/ P/ t9 A4 H8 R原文链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2-27/content_7875218.html* r' h: Z) @8 Y5 p-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