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市将在未来三年建千个社区青年汇* J6 z9 B( e0 F* {$ ^
2012/12/24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K* v4 D/ k3 x- G7 l9 V
( j" \4 Z5 {1 u; @9 i6 U" l
12月22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2)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闭幕。本届论坛为期两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为主题,采取辅导报告、主旨发言、分组讨论、参观考察等不同形式,共同研讨党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新规律、青少年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路径。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地区的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研究专家、学者500多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8 t0 k5 ~0 g6 W- Q! @& x& V4 S: m 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常宇在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社区青年汇——城市社会关系重构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发言。据常宇介绍,目前本市已建立50家示范社区青年汇,其中86%建在基层社区,计划明年再建立300家,并表示北京将在未来三年内建立1000个社区青年汇,覆盖超过百万青年。
* j# p" A0 n$ U1 B4 Z& {1 j$ d$ F 常宇以位于东城区的“海巢HOT”社区青年汇为例,介绍了社区青年汇这种在社区里建立的青年身边的地域性活动平台和团组织主导的区域性基层青年组织。“海巢HOT”社区青年汇位于市中心东二环路繁华地区,依托北新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3000平米活动场地,配备了一名团市委专职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服务青年群体包括位于周边的东直门医院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中石油和北京移动等白领青年、簋街餐饮服务业从业青年,以及居住在附近社区的青年。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包括心手相牵志愿服务队、惠泽仁心理工作室、绿手套户外探索俱乐部等。专职青少年社工赵伟带动周边单位团委及青年事务活跃分子以及青年社团和自组织负责人,一起开展工作。目前注册会员813名。开展过的活动有交友联谊、篮球比赛、话剧表演、桌游比赛等。社区青年汇服务于周边的青年群体,联系包括法律和心理工作室以及志愿服务队等在内的青年社会组织,开展适合年轻人的各类服务和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交友联谊、运动比赛以及文艺演出等,为青年人提供社会参与的渠道。在首批的50家示范社区青年汇当中逐步推行基本固定的会员制度。
! B; J) Z7 I; T% D% D 常宇通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变化和对青年汇工作的思考。一是大城市特征。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达2018万人,其中5至35岁的青少年约占总人口的50%,这一比例居全国前两位。在青少年中,非北京户籍青少年占50%。在北京市的全部外来人口中,14至35岁的青年约占61%。第二,北京居住方式的变迁,已由熟人社会变至陌生人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第三,社会规则需要通过社会网络传递进而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第四,用社区青年汇重建城市青年的社会网络。1 R5 ^! M0 ]! C3 n: x) S; l
常宇表示,社区青年汇是北京共青团立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重构青少年社会关系的重要探索。北京探索的社区青年汇的基本模式是依托公共空间布局,配置专职青年社工,统分结合开展活动,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共同予以支持。未来的目标是能把社区青年汇建设成为青年身边地域性活动平台和团组织主导的区域性基层青年组织。到2015年,全市将建成1000家社区青年汇,每个社区青年汇密切联系千名以上青年,开展的活动和服务将覆盖区域内的全体青年。
# k$ ^2 r2 l" Y- }5 o 对话! b8 J! h1 q# E8 A8 j/ V) c9 l
“青年汇”对社工需求将达1000到2000人/ B, i; s/ X6 T2 C: a2 ]% v, O% k
对话人:北京团市委书记 常宇# e0 t3 o1 ^4 M& c1 F- {5 @7 v
记者:自“青年汇”组织开展活动以来,青年对于我们能够提供的社会服务的需求有什么变化?
5 q* n# [6 ` c9 ?4 ]' P4 w& j4 j 常宇:“青年汇”最早期开始试点的时候,个数不是很多,主要都布点在城乡结合部。经过一段尝试之后,我们觉得实际上青年的需求是很宽泛的。现在我们服务的青年,可能工作很稳定,收入也不错,但是我们认为他也需要建立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针对新市民化的工作,我们做了半年时间左右的探索,目前来看效果是积极的。我们希望大家都认可“青年汇”这个品牌,让“青年汇”可以发展成一个有组织的体系,有固定的人群,形成各自的社会网络,这样的社会网络将对青少年成长成才产生约束和激励作用。
2 K: l) L) g$ M7 y1 q- _1 Q 记者:全市计划在2015年建成1000个“青年汇”,那么我们将有什么举措去保障这个庞大数量的组织能够有良好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 M( E, Y: _- N: R- k2 `+ P2 k 常宇:“青年汇”其实是一个长期的需要运营、各项机制、管理、跟踪配合的产物,我们现在也在摸索。具体保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有这么几个举措。
$ |+ I2 ~# a; T 一是抓住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我们也希望通过“青年汇”来探索一个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管理选拔培训的模式。二是通过各级团的网络,来管理评估监督“青年汇”的运作。实际上,“青年汇”的运营和管理的工作很多都是各个团区县委去工作,因为他们只面对几家“青年汇”,会对每家具体运作的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和评估。第三就是资助机制。组织活动的时候,有资金的注入才能有活动活跃的程度。所以,在资金的筛选、拨付和管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同时也能对“青年汇”的运转情况进行考核。1 {8 `0 e) n5 U" Z* S
另外,我们在筹建一个“青年汇”运营中心,明年将启动考核监督,他们的工作可能就是某个星期六上午去看一共有多少人在“青年汇”听课,是否确实有人讲课,讲的内容大家愿不愿意听,结束的时候问问大家感不感兴趣。这就是长线的监督考核机制。
! Z, w7 S( o7 g 记者:每个“青年汇”服务1000名左右的青年,也就是说“青年汇”会覆盖超过100万青年,这个数字很庞大,那么对社工的需求量有多大?什么样的社工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1 P) F3 X8 s$ m% S" {1 M 常宇:目前每个“青年汇”只有一名社工,我们理想的目标是每个“青年汇”有一到两名社工,这就意味着对社工的需求将达到1000到2000人。我们也在探索让几个毗邻的“青年汇”之间组成一个小组来开展活动。社工方面现在确实是个很大的压力,我们需要很多做这样事情的人,他们也将会受到社会的尊重。目前社工的待遇条件和社会认知度都不是很高,但随着不断地推动这项计划,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改善。4 c( S8 |/ N) G
记者:如何去吸引社工参与到“青年汇”并建设好这支队伍?, U4 B- M) t* n9 @8 w
常宇:目前我们通过8个社工事务所招聘社工,同时正在与清华大学做硕士层面的联合培养,并鼓励港澳地区来此办社工事务所,介绍经验,同时未来计划成立北京青少年社工事务所旗舰店,以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社工。覆盖一个大城市的“青年汇”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管理和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灵活的形式。
' c: ]/ J1 {* _' B( e" c% v' i# C0 [8 ?( w; y3 Y: D4 q1 U
" l* l& b) r) m* W- L2 d$ z% W( Z K2 z6 r/ }* m' X
# K' f( d2 ~' r8 X, k- p
0 k2 W& W/ M+ h, d: A原文链接:http://bjyouth.ynet.com/3.1/1212/24/7703822.html' C4 S; J# ~2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