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酬待遇低 南京多数大学生专业社工另寻出路
/ h/ d P! v& K6 W 2012-12-03 07:42 来源: 南京日报 - ~: g1 a5 s. S4 X, n
5 s. c$ D! m8 A$ i* U- E “转了一圈,没有一个单位招聘社工岗位,真不知道简历往哪投。”前几天,一场针对高校毕业生的2013年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南京河西博览中心举行,刘济榕没有投出一份简历,很沮丧地说。
- F9 }/ N8 Y" f# f0 m: d+ B- D- N 7 o0 O5 q* q; Q7 }5 ~
刘济榕是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社工专业学生,今年大四。“参加了多场招聘会,至少有上百个像我这样的社工专业学生没找到对口招聘岗位。”刘济榕说,就目前形势看,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太难了。, g6 M! W: S5 P
+ q' o' ~2 t8 |: s* V+ {
社工是指社会工作,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 z3 m% A% g6 s2 i9 s8 o& |' @
5 _1 |1 W2 P) b" ]
目前,全国有社工专业的高校共230所,每年培养社工人才约1万人。南京市拥有社工专业的高校有10所,每年培养300多名社工专业毕业生,按照社会需求,如此数量的社工人才远远不够。
* |1 s& c2 e- P2 L2 O# ^2 h * A7 J/ C9 D$ [" V% O
“每个社区都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大学生社工”,这是南京市早在2010年就提出的社区规划。不过,记者了解到,全市700多个城市社区里,只有不多的社区有专业的大学生社工。
2 s2 x5 s: `. T+ O7 d, v
3 a) X- s5 |! ?$ h% M3 l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南京市民政系统有近1.5万名社工,其中考取社工资格证书的只有2000多名,绝大部分原来不是学习社工专业的,真正大学生专业社工就更少。
5 q8 i' o& Y4 `8 _
! l' n/ }) E* N/ M 更遗憾的是,每年南京市社工专业的对口就业率不到10%。也就是说,全市每年只有30名左右的社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社工工作,其余全部改行。
+ L" V Q) @6 C( C5 G . @) \! i6 R Y! D {/ Q, K' n
待遇低,缺乏社会认同感,大部分大学生专业社工另寻出路) N4 `* e7 L( {4 m) w
9 W9 ]+ t: z6 l “大学毕业后,一起到我们这个街道的,当时还有别的社工,有的一听说被分到基层社区,就走了。”建邺区南湖街道国泰民安社区的社工小张说。
; t: Y) ^; \+ ~- v" K6 t
: E$ _0 ^& d! ^8 ]$ }/ z/ Y 小张是南京晓庄学院2003级社工专业毕业的,当时班里一共45人,毕业6年,现在还从事社会工作的只有4人。
" O, M: E9 X8 o' m! _8 U
5 ~2 F# a2 k& a& a" r; p 究其原因,小张略显无奈地说,很多人对我们这行有偏见,认为在社委会主要处理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没多少技术含量。“可真正入了行才发现,做社工绝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小张说,每年的工作指标压力常使她精疲力竭。
& |/ s. |9 }, e ! ?- J. E( X/ H! {. M6 \
除了缺乏社会认同感,薪酬低也没有随着这些年的“社工热”而改善。据了解,南京市社工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就职于社区的大学生社工不属事业单位编制,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因为待遇较低,加上处于基层,更多是服务于弱势群体,很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社工毕业后选择“另辟蹊径”。4 }, Z# F: Z, E% b
# U5 W7 r# G$ y3 @9 e e4 |1 l9 x, @ “目前,社工的社会认知度非常低,社会上仍习惯将社工归类为社委会大妈、志愿者一类,与公务员、国企员工等主流职业相比,自然没有吸引力。”下关区热河南路街道一位负责人说,偏低的收入等问题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社区也很无奈。
- V; F" M$ ^$ Z' {% l; n3 _ ! | @) l1 \5 F! R. W g: t4 ^6 r7 M
尽快出台相关扶植政策,留住大学生专业社工5 L$ [4 Y4 c% w# l6 n
5 ]- _, P7 I0 b# o, k/ v" \ 根据规划,“十二五”末,我国要培养200万社工专业人才,一线社工专业人才总量要增加到145万人。然而,截至目前,我国社工数量仅有20万人左右,还在不断流失,离实现该目标至少还有180万人的缺口。- c; G4 N! ~' E: A% b# ^ ~1 [
4 i8 K7 E f" m( j6 p5 X
“减少社区社工人才流失,最根本的要提高社工待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马道明说,政府应尽快出台政策,增加社工在工资待遇、医疗、养老、住房、职称等方面的保障,以此留住专业社工人才。
' ?$ I8 v2 U) @1 t) d7 P* O " |, E' M) l( b6 f/ \; ^3 n
“目前,社工就业还主要集中在公办机构,福利院、街道社区,并没有正式的编制。”马道明说,若要提高大学生社工在街道、社区等单位就业的积极性,政府不妨像对待大学生村官一样,在招考、升迁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1 Z7 @$ r- p& ]# s- W7 k
* E: T1 g% j' D8 n# | G' r 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段继业也认为,社会应当给社工更大的发展空间,社工在我国起步不久,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的朝阳行业,应鼓励更多有志向的青年投身到这个行业中来。(马道军 段炼)
5 ^& F& J; a! ^ Y9 {5 a: }8 p% n; D5 H. E9 z
* S' S! }. d( x- l7 W2 h c7 f
: B& ^( n0 Q2 Z1 Y2 ^
) D9 B: P% m; v X _, n9 m& e& r0 X9 [' z V. Z3 s4 ^* f- q+ t6 g
* F1 d0 g! I" j0 ^ U9 L; G6 H% P
原文链接:http://js.people.com.cn/html/2012/12/03/190400.html( y; e5 o y5 n8 l: l7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