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79|回复: 2

[时评] 《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东莞语境下的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8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青翼社工网
5 z& q' f; ~7 D; \1 J  @: e  T( D* C  j
最近,《东莞时报》的一篇《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以其耸人的标题、辛辣的语言吸引了深圳社工各界人士的关注。该文片面截取甚至曲解专家学者及前线社工的访问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仿佛危机重重的印象。本文将不探讨深圳社工事业的现状及未来将如何发展,而尝试探讨在东莞启动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下,为什么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 Y/ X) l, }3 G  v
社工成高危人群?七成社工组织解体?
    该文通过对几位前线社工的采访,得出了“社工成高危人群”这一结论。笔者没有与接受采访的社工一一进行对证,姑且不探讨该文是否截取甚至歪曲前线社工访谈内容。“从加拿大专门空运过来的一批试卷将运抵鹏星社工社,这些极度昂贵的试卷是加拿大专业心理测试卷,社工们在休息时通过测试,释放压力,分析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这是发生在鹏星同工退休营的一幕,笔者作为参加者,只知道加拿大空运过来的是性格测试,而完全没有“分析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要论证“社工成高危人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进行抽样调查,还要与其他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并剔除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该文没有通过科学论证,而是通过预设立场、主观臆测的方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七成社工组织解体语言”作为该文的大标题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在该文中作出这个预言的恰巧是培育、教导笔者四年社工知识与技巧的恩师。任何专家学者在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情况下,都不可能作出这样的“解体预言”,更不会将解体的数量锁定在“七成”这个具体的数字。而实际的情况是,恩师的原话为“部分社工机构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不能反映深圳社工机构发展状况的全貌,现实中确实是有部分社工机构存在专业性不强、理念模糊、管理混乱的情况。深圳现在的社工机构,犹如上世纪80年代的民营企业,从这个新生儿牙牙学语到雁雁成行,从机构评估机制的完善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深圳必将凭借着体制创新及立法权的优势,使社工机构进入一个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良性发展阶段
东莞语境下的解读
    《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发表在2009323日,而这一天,距离《东莞时报》创刊一周年还有3天。《东莞时报》于2008326日创刊,其采编,经营团队平均年龄为26岁。原来东莞时报和深圳的社工机构一样,也是新生儿,难怪其对社工的报导,让人感到稍微有点生涩。然而让人感到吊诡的是,《东莞时报》其他三篇关于社工的报导《六镇街将试点社工》《一个香港老社工的东莞实验》《东莞社工制度雏形已现》却没有这种生涩感。唯一的区别是,前者报导的是深圳社工,后者报导的是东莞社工。
    《东莞时报》在报导这一系列社工新闻时,代表的是谁的立场呢?社工的立场?还是东莞的立场?这也许能从《东莞时报》总编辑谭军波的任命上找到答案。2008128日,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正式下发《关于谭军波等同志任职的通知》,谭军波被正式任命为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东莞时报》代表的是东莞市的立场。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东莞市选择《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作为其发展社会工作的宣传论调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一、与深圳争夺社工发展的话语权;二、与深圳争夺社工人才。
    深圳和东莞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一情况在社工发展方面得延伸。东莞市副市长李小梅、东莞市民政局局长杨东如先后率团赴深圳学习考察社会工作,而在东莞市社会工作制度文件研讨会上,东莞市也邀请了深圳市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如果说深圳在社工发展方面比东莞先行一步,那么东莞也不是落后太多。深圳作为试点城市,整个社会工作的体系还在构建当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复制的社工发展模式,而仅仅是在这一构建过程中,深圳就已经获得了不少美誉,被视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楷模。而东莞凭借后发优势,少走深圳在前期探索中的弯路,结合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城市特点,合理创新地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完全有可能在社工发展方面夺得更大的话语权。所以在这样的语境下,便发出了《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的声音。
    东莞要发展社会工作,就要解决人、财、物的问题,由于深圳、东莞两市的财政独立,中央和省里也没有发展社会工作的专项资金,两市是不会在财、物方面发生竞争的。那么人呢?东莞是否存在与深圳争夺社会工作人才的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一情况是存在的。在首次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中,东莞市有69人通过了考试,其中应届毕业生两人,其余均为民政、残联系统在职人员。针对这一情况,东莞市民政局社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向深圳学习,引进受过完整社工专业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对于全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来说,东莞、深圳也许是两个并列的选项。小明是一位有意向到东莞做社工的朋友,他坐在和谐号上掂量着深圳、东莞的孰劣孰优,一不小心就掠过东莞石龙到达深圳了。这就是东莞和深圳的地缘关系,那些想到东莞发展的朋友总会思索为什么不去深圳呢,反之亦然。这时小明翻开报纸,看到了这篇《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想了想,他又坐上了开往东莞的和谐号。
    原来,在2009323日的《东莞时报》评论板块也提到了社工。某评论员表示“深圳的社工经验,起步之初,与大众传播媒体联系紧密。我以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是的,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经验,任何有良心的媒体,更应该把握好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为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积极、正面、健康的舆论环境。

, u7 \5 q& k4 e6 ~- j! W/ m" `5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

个人觉得,那篇报道还是满理性的,各方的言论也比较对立和集中。
3 F3 z" `6 q5 j' H同时,寻找采访人中间的关键话语本就是记者的天职。
$ m# B1 _4 ~( J虽说是新人,但终究是记者专业。6 j8 r9 r% M( Q5 D9 [

4 S$ [- {1 O& r1 Z- g% h' m) r' N其实,如果说起深圳社工,那么再往前,说道上海社工的时候,( W' c  [% }, t3 g! ^% ?
深圳的媒体或者全国其他的媒体也都会说上海的社工被zf同化,是失败的社工。, d5 C' g) _, m0 H+ F* \  F
但时至今日,上海社工也依旧在艰难的发展。3 E# G- ?+ n! ]3 \; l( D# {' [) \5 b0 [
是否说上海社工失败的媒体就是站在地方利益的角度来看呢?
! {) C: h' \% S# u7 g  X2 y+ j5 Y: F2 S# V1 C' U
机构淘汰是肯定的,深圳和东莞的地缘关系也是肯定的。
% ^+ |* P; ~. Q+ N% G4 F记者中间有些许的误读也是肯定的,' E' C( Q5 M& ~/ b* p  n
但是动不动就搞个假想敌,将各地的社工对立起来,与当地的发展利益结合,$ K7 r8 J2 H& V, j. q( P
这本身也是肯定的。
9 N. T1 w: q2 v! m" |) v1 w. ^/ j如果楼主的对那篇文章的是认为站在东莞语境下的话,
' u6 D6 H. g. g; k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楼主的这篇帖子也是站在深圳语境下解读的。
1 q6 h! p! F, b3 H9 k% s
, w3 ^2 K4 c- S不过,我个人还认为,
7 v% X  M# @5 L) h( P3 j5 N: A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地域( q. K6 c- t' c3 \1 f' b
肯定有当地的一种解读,
2 [) C, F( [/ O+ X% Z, m对当地的粉饰太平,
9 [. Z* R1 p8 I8 A4 e6 r对外地的批评,9 r) Y; _* f8 D
也是显而易见的。
. ]8 V) c5 ~- ^: A& a" [( g0 }举例社工4 ]+ K5 R6 v$ U0 X8 I0 c: x$ q
社工看见什么问题
0 g% U) R* B; H. s" Y/ a* Q总是会上升到社会问题的角度/ ^1 a* [! \- F& u
会说这是政府的问题
% h6 T( t2 K0 h4 {! L然后社工来做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V' E4 h. i- J1 e! f/ U* L
* W4 G3 x9 P3 `+ `) o+ b
道理不也一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卓彩琴老师

很早就有其他老师和学生跟我说过那篇文章,当时在出差,没时间仔细看,听过后很愤怒,很想指责一下记者。9 U% K  O( B) `, A# B
因工作忙碌、行动重于辩论,我也没有急于找那篇文章,直到今天比较悠闲才专门在网上搜索出了这篇文章,也仔细地看了你的这篇颇为深刻的解读,因为我在青翼网上的权限不够没法看到其他深圳社工的回应。3 x+ Y' b( M6 ^4 ?
你的分析能力和行动能力都很强,是最令老师骄傲的少数学生之一,你的这篇解读确实很深刻,令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我不敢也不想百分百赞同。不敢是因为没有经过深入调查,不想是因为担心问题扩大化。
' t3 _$ B& O8 @3 w2 W! O 在此谈点我对“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文章的一点看法。我已经没有了愤怒,更多的是理解和理性思考。深圳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一直是我欣赏的,深圳社工的创新机制和快速发展也令我很欣喜,我鼓励我的学生向深圳发展。但我确实也有对“深圳社工机构的过快增长和竞争”有所担忧。当记者采访我时,我确实说过这样的话“按照深圳当前的这种发展趋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社工机构成立,但也会有部分机构因为管理成本太高、经营理念偏差、服务质量不高等原因而淘汰。社会福利服务事业也有竞争性,这属于正常现象,香港就是如此,每天都有新的服务机构成立也有机构淘汰,因为香港各方面的机制比较完善,这种竞争是良性的。我担心深圳社工机构发展太快,造成恶性竞争,社工发展初期我认为政府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培育。”# Q+ e& I% M4 B+ {
关于那篇报道,我认为60%以上还是客观真实的,但确实存在对我、易老师及几位社工观点的误解和扩大。是记者的素质,还是有XL分析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是记者的职业素质和对社工的无知。+ F+ F9 h" M2 D9 Q6 ~9 l
) G# R* f$ R/ i& i
在此我还想对深圳社工说:如果那篇报道令你感到不适和惶恐,我深感抱歉!70%的机构淘汰应该不可能,但我认为会有机构经营不下去。但只要你是位优秀的社工,就不用担心没有机构接受你,相信你自己,努力培养自身的专业情怀和能力!社工发展初期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是非常自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19 13:37 , Processed in 0.04346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