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和谐社区在线
/ e' e4 Z% g& ~) ]3 Y) U/ t9 P1 G0 g( f% ]8 q, [
上海将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和调整,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照说,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好事,建设节约型城市首先应立足于建设节水型城市,对于上海而言,非但必要还尤显迫切——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就沦为水质型缺水城市。目前,上海市年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甚至还不如老牌缺水城市北京。
) A: q$ O. _. \& I9 c4 G0 U(水改重要性)
' w9 Y. Z& V1 ^& r- [9 f) w+ c: |# A: ?" H1 B6 n1 `3 u
事既如此,以价格杠杆促进节水,理应成为上海各界共识。然而上述消息一发布,坊间议论纷纷,网上“市民表达”予以支持的几乎没有,表示理解的也极为稀罕。好事不被市民领情,面上原因不外乎三条: n% K, D/ e: v/ P! R: m
(市民不支持)
9 [: \, `( K6 o0 T" k8 O
6 f0 k4 ~+ S* S7 b: J" J 其一,去年10月上海居民用水刚提过价,此消息一出,市民误以为又要提价,质疑正好借助网络集中释放;其二,和尚念歪经——这些年凡公共用品搞价改,往往以改革名头行涨价实质,将改革成本全部或大部推给百姓来承受,这样的价改改多了,听闻水改,将改与涨画等号,乃广大市民本能的条件反射;其三,公共用品涨价听证成本不透明,听证会玩虚活,令百姓无奈又反感。
) s0 x' @) `$ S" G% Y(不支持的三条原因)
' K7 [5 Y2 E- o I0 y+ o7 }$ I/ K! p5 S
事实上,有关机构对民间情绪和心结一目了然,于是,成本信息越是不敢公开透明,新闻报道越遮遮掩掩,彼此形成恶性循环,使改革的民意支持率不断下跌,面临的舆论压力不断攀升。那么,有关机构为何非把自己逼入尴尬境地呢?
/ Y# a# ~) ?8 U# a3 G(作者观点:信息不透明)
, @7 D: \: R$ j7 u( p+ a# u5 v( K0 s
按国内特大城市产业能级和城市经济结构,工业用水是城市水资源消耗的大头。一般不足总耗水量20%的生活用水中,用于市民家庭的耗水量还须减去20%中的一半。所见,降低城市水耗,无论从哪个角度着手,主要对象都该首先锁定工商企业,尤其是耗水大户。表面上,调高水价也好,采取梯级水价也罢,都把生产用水纳入其中,但是否较真是个大问题。识者所知,水价也属区域竞争力,以上海为例,绝大多数工业产品在长三角直至全国范围均无明显竞争优势,倘若再把生产用水的杠杆撬得过高,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7 s6 q5 c9 p, t! N: [! U) _
(工业用水应首先改革,但是又会影响区域竞争力)' g( r/ ~2 q2 v- k+ T4 L
) X" e3 U- ]. C即便生活用水一块,最该受高水价调节的应当是洗浴、洗脚、洗头、洗车等商业性“四洗”的水耗。当然,“四洗”也已纳入梯级调控范畴,但提价幅度过于温柔。有能力消费“四洗”的市民在上海本属少数,上海市区交通、通讯、房租、购房成本又远高于周边城市,若“四洗”之类因水价而进一步抬高成本,主要承受者恰恰是商务人士和白领阶层,最终都反映为商务成本的进一步抬升。
# `; Y* J. E9 k6 Y- }, S6 }(商业用水改革也会间接影响竞争力)
$ c' i9 b# Q/ k6 s: o# Q- _7 ^
8 s1 K6 b2 A6 d |, e上海人精明,上海市民节约用水意识很强,虽已实行了生活用水梯级水价制度,但家庭人均月用水量仅4.32立方米,梯级水价对绝大多数上海家庭形同虚设。因而,借助价格杠杆约束市民节水的作用并不明显。如是,每次水改——全国大小城市都一样,却偏偏也只能先打市民的主意。请注意,这不是改革者的“恶意”而更多反映为无奈——好歹市民议价能力最弱,阻力相对也最小。
& m% @1 i* h5 ~(水改不能先打市民的注意,却先打市民主意)' S2 J- i% M( o: V3 e
% T' I% }, p& _( A- ^; M k9 ?5 G: C
不只是大城市,整个中国都缺水,同时面临水质型、水源型干渴的困境。因而,借助市场手段,启动价格杠杆推进水改、构建水资源和谐社会,本不该存在任何疑义。这件好事之所以难有实质启动,关键就在于真正的水改对象在现阶段很难锁定。
. z" N: d2 M) [! x$ m& m- `- ](要确定好水改对象)
$ X0 m- g, F$ c8 G& E: {* G$ y; |! P" Z, Z# m4 V
请认真阅读上述材料,按照下列要求作答
' J+ q! `: h4 k q" d7 g1 ~" v% t: F. a( o7 O* E: @* I
1.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在100字以内。/ k3 }0 b# |6 r0 Y c. z
按照本中心给的程序,第一步找主要词语。蓝色字体为主要词语,即关键词。
4 S Z% @4 X# P* o4 G第二步:确定段落大意。括号内的极为本段大意。4 w7 Z# {, z% v
第三步:语句组织& o* K6 K+ G/ i8 h* f
参考答案一:水价改革对于上海这一缺水型城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上海的水价改革却引来了很多争议,支持率很低。作者认为主要在于成本信息不敢透明,但是不敢透明的深层原因在于水资源的消耗大户是工业和商业用水,这事关着区域竞争力,所以选择阻力较小的市民注意。由此作者建议水改的关键在于确定好对象。(138字,超出100要求,需要精简)
/ A9 s/ ~5 B8 p' t2 |& [) J W; h0 g" g" ?& l' d1 I6 v) I$ `: A
参考答案二:上海缺水但是水改却得不到支持,作者认为主要在于成本信息不敢透明,不敢透明的深层原因在于水资源的消耗大户是工业和商业用水,这事关着区域竞争力,所以选择阻力较小的市民注意。由此作者建议水改的关键在于确定好对象。(102字,较为合适)+ d5 r% }: X7 T: B
# U* Z x J; E" S V! I本文采分点在于:一:水改得不到支持 二:成本信息不透明 三:深层原因在于事关区域竞争力 四:一定要注意水改对象
. l) h; l; ]! a借鉴华图公务员培训李老师的建议:答题一定要在3个要点以上。% f, T# i. r& q0 t" y* X' }% L
4 o/ j' a; }8 X/ b1 o
' O8 V V; J6 d! O# @5 d2.根据材料所反映问题,以列条方式提出您的解决方案。字数在200字以内。
0 U. U* m* z; `! J* E8 `) O( ^4 \
$ y- |- @: F" F7 v) x提出解决方案,首先要明确是解决什么问题。
6 U; L0 d' _- f2 r2 Y) X我们认为主要问题是水改得不到效果。
9 b+ P2 l, S% N# n3 P% B5 O3 S" k本资料对于社区工作者考试属于难度较大的,因为要站在级别很高政府的角度,或者说事关全局的角度。但是建议朋友们还是要运用一下我们的方法。这里使用分层法。(需要做一阐述,使字数达到200字。)' u. H" X4 s6 H" p8 S5 M% V9 r
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 K, y! z8 _3 U6 C# o. ?: s第一, 加大水改宣传力度,澄清事实,消除市民误会。
* V5 v( ?/ X0 i" J9 X第二, 水改要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 Q2 E( k7 J- x第三, 听证会公布透明化。
& v S! \ T Z8 b! y第四, 合理锁定水改的改革对象。; R) @6 Y! ~% E: m* @% w
$ k, `0 c/ x# V2 f3. 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字数在600字以内。* n- D7 g* s( A" C8 N9 o+ s
9 |* X9 ^( f+ Z7 q
从报道中我们了解到为了保护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海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为什么没有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呢?我认为在发布这一消息之前应该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找到问题的根结所在。再把调查的数据和调查的结果通过网上公布或新闻报道等手段让群众切实了解政府的真正意图是保护环境、减少浪费。而不是为了提高水价。再通过开听证会的方式集思广意,相信一定能够推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 e3 | W" K" k5 Y' O通过这个事例,提醒我们在社区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于各方面的工作中。不应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使人民群众发生误会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具体到社区工作中,当我们要决定一件涉及社区全体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时,一定要本着民主公开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一切从居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他们的位置来换位思考。例如;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向社区居民汇报现阶段的工作和未来的工作计划,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并把好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上一级主管部门。这样才能反映真正的社情民意,居委会才能真正起到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 V* |0 R2 u% Z, l% { l. N 总之,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的统领,把人的利益、人的权利作为我们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为营造一个民主法制、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有序、邻里和睦相处的和谐社区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为一学员的作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