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46|回复: 0

[华东] 上海医务社工待遇差认可度低 社工系学生频转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9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10-9 09:33 编辑 % ]# L$ g% r" E, W
" e$ E! O: a0 r4 ]) Q+ H
               上海医务社工待遇差认可度低 社工系学生频转行3 K, r' J; L9 t& m. w) y
                                                               2012-10-09 09:14  来源:教育中国-中国网
: b# H" w  e, s  W* t, V- X+ w& U
                      
                                                           医务社工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报记者 丁嘉 摄
2 G/ {; R+ {$ ^

' u( ^/ K4 e3 B+ V       在市卫生局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试行》中要求,到2015年,本市在岗医务社工总量力求达到400—500名,医务社工持证上岗率达100%,这也使得原本不熟悉看病流程的患者,有了更多的盼头。

* [/ g7 X1 z% L      那么,目前上海的医务社工的队伍现状到底如何呢?记者日前在调查时发现,上海的医务社工大多数来自于医院,而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务社工的却很少,待遇差、社会认可度低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所学的专业。

  _* ?* _  ^, Y( e      》现状

( r5 L( F& E. g- M& V2 P5 C      上海医务社工起步较早发展缓慢
, C: S, J) {" L" }' P
      幼儿园发生了火灾,老师将几十个小朋友一起送往了医院,闻讯而来的爸爸妈妈们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急得团团转,可是医生、护士们专注于抢救,根本顾不上安抚惊慌的小朋友和家长们,场面非常的混乱,这个前后就有很多必要的工作该由医务社工来做,安抚惊慌或者疼痛的小朋友,给他们拍照供家长辨认等等。

" ~0 G1 J2 @- U& t  k  ]      卫生局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加上对医疗风险的不理解,现阶段国内医患矛盾比较尖锐,相互之间时常出现沟通困难。而医务社工作为第三方,与医生、患者建立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以不同的身份和角度,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_% U9 j7 G. o# ?5 F6 ?  O) T
      医务社工到底在干些什么工作呢?医务社工的一般工作职责包括:主动发现、筛选和处理转介的个案;协助患者和家属利用医院服务并提供咨询;评估患者社会及心理状况并及时干预;协助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协助制定患者入院和出院计划,配合医务人员对诊疗提出建议;配合开展双向转诊;参与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和管理过程;积极预防医患纠纷,为患者寻求广泛的社会支持;整合社区资源,与家庭医生制相结合开展社区工作;组织管理医院志愿者,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 t. n6 ~, ]& H9 Y' B* R
      香港、台湾的医务社工工作开展迄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完整、清晰的运作体系,截至去年,中国台湾的医务社工已有1300多人,香港有500多人。

" p' h5 r: N; J       在中国大陆,上海在医务社工方面起步较早。自2001年起,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东方医院等医院出现了医务社工。医务社工的构成人群中,除了医务人员外,还有康复患者,以及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此外大学生也是构成医务社工的重要力量。

6 c1 X$ Z  c4 b* ]$ P3 ?5 y      不过,与国外相比,上海的医务社工仍然寥寥无几,人才队伍发展缓慢,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比如儿童医学中心500个床位,其中不少是重症监护室和白血病病人,但是医院里只有3个社工。截至去年,上海大约有20人左右(按持证上岗者人数计),而在社工发展成熟的一些国家,99%的医院设有医务社工,并定期接受培训。

* E, ^+ k! C- d6 i       据悉,上海未来几年在医务社工配置上,综合性医院按照每300—50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医务社工,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每100—30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医务社工。医务社工一般应具有社会工作或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并需参加医学相关知识培训。现阶段,允许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卫生专业人员,通过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培训后转入医务社工岗位,2015年前须取得社会工作上岗资质。

- Y( a1 G* @' B9 f: Z: S       》记者调查
8 n5 l  j5 b3 A! m  O* _
       复旦在校生坦言:不会留在这个专业

& t; J2 P: j( y  y      医务社工的工作如此重要,但是却面临紧缺现状,为何不要专业院校去招录人才呢?让人感觉遗憾的是,这些来自专业的社会工作系学生却似乎对这份工作“并不感冒”。
/ ^7 S- s7 y$ M
       大多转行其他工作

) t0 d1 C/ X1 v1 q" D       社工系从事本专业基本没有
' v  B# ?2 w+ G: K% A  @% T7 B! x* t
       小李是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大三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复旦五大书院之一克卿书院的主席。她是一名专业知识非常强的学生,但是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她的答案却是:“不会留在这个专业吧。”
2 y3 G0 u8 {9 M
       在社工系的学习,小李认为还是快乐的。“我们课堂上很欢乐,有一门课叫小组工作,每节课轮流带领大家做游戏,我觉得幼儿园的人都能做。”记者了解到,小组工作是社工的一种专业方法。往往是由3到4个社工组成,帮助一类人解决困惑。

: S5 L; C1 a8 Q% X9 S- s+ z      但是,谈到以后的工作,小李却犯难了。今年暑假,小李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实习,这家院是她们的十家实习点之一。指导她们的是医院里唯一的专职社工。这名原先是助产师的社工把她们定义为“专业志愿者”。“医院对我们这批学生很重视,问我以后愿不愿意留在这工作,可是我不一定过去。”小李很诚实地说。

5 d* ^! r" i" M5 b; A' v      小李说,拒绝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兴趣,一个是发展。“我本身对电视媒体感兴趣,想要读新闻系的研究生。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社工收入太低,发展不好。我们专业刚开始有30多人,转进转出之后,还剩27个,只有四个男生。”
; O: r& P2 b3 K6 U, Q1 D  ]
      和小李一样,社工系毕业生做社工的基本没有。小李之前做过一个调查得知,2008届毕业生出去工作的,没有一个做社工的。她发现,同院的社会学是什么都能做,有去跨国企业的,也有去电视台的,但自己这届20多人没有一个会做社工。

( z* {/ g; P2 ?( `8 M      据记者了解,在香港,95%的社工系毕业生都是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而在大陆,社工系毕业生基本都转行了。

8 U5 F  h) ?2 w, F& w       热情被现实击败

( J+ a1 l0 a! I4 a. l0 s- `       总是被误解,职业得不到认可
1 u+ X- q+ ?% T& |9 }) Z3 G+ q) A
       为什么拒绝毕业后做一名医务社工,让小李感触最深的是,在国内,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社工到底是什么,有时候甚至和居委会大妈差不多。

3 e8 A/ E" J) z9 R       谈到“当初为什么学社工?”小李并不讳言,在选择这个专业之前,包括她在内的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社工。“在转专业面试的时候,突击看了不少关于香港社工的内容。那时我以为大陆的社工和香港一样,所以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老师们觉得我特有社工热情。”但是,不久后,她却让老师失望了。

  c% }8 \, z7 g4 i       那是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课,老师希望了解大家学习社工课程后的感受,并问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社工是什么,另一个是自己与社工的关系。小李用两段“失败”的亲身经历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 }4 o1 p4 T: B5 y7 M" V& p
       上学期小李把腿摔断了,就找工科专业的男生陪她去医院。晚上没事,和医生闲聊。医生他们在复旦大学学什么?每当旁边的同学说出自己专业的时候,小李的心就咯噔一声,因为不知道怎么介绍她的专业,后来她很低声地说她是社会工作。医生就问,“社会工作是什么东西?是居委会大妈吗?”小李解释说不是,其实社会工作是一个很专业的东西,她用理论知识解释了一遍。然后医生就说‘社工?不就是义工嘛,帮人还用学?我都能做。’”

9 s4 c8 P  v" `7 Z$ r  ^' T      还是一次就是去一家中医医院实习,正好那里有实习医生,小李就问他,知不知道医务社工和护工有什么区别。结果那个人反问我一句‘有区别吗?’

3 g- S, U) Y1 `/ B! H       她答完后,老师也愣住了。之后一名男生的发言更是引起了一片哗然。那名男生特别喜欢看书,没事就去书店逛,看到书店有复旦大学出版社专栏,有社会科学专栏的很多书架,于是就去找,最终在最后面一排的角落里找到了两本教科书,除此之外,再也没有跟社工有关的了。他就觉得社工这个专业实在太凄惨了。
4 R- P& B2 P, J$ D
       在小李看来,或许作为学生,他们的话中有很多”吐槽“的成分,但是社工作为职业不被认可是普遍存在的。
! b0 F5 o" a) W4 ~1 [; \. @. m
       职业没有吸引力

4 r: p+ u7 F  I$ z       待遇不高,晋升更是难上加难
& i4 C. {' X* ^) z$ f" b8 J3 \- }
       除了社会认可度低外,待遇不高也吸引不了优秀的学生来加入。
& u1 D# y1 k& \# a3 ?
      “老师说即使在香港,高级别社工的工资都达不到他们当地的平均工资。一般来说会比平均工资低2000分左右。我们教社区工作的老师是香港大学的博士,他回来告诉我们说,‘你们会以为香港的社工发展很好吧,香港的社工虽然是被认同的职业,但实际上工资不高。’”
: t2 |( O) l) t8 V! W; V. D
      小李告诉记者,就算做研究,读了博士,研究社会政策,哪怕做学者,工资都不会太高。社工被认为是非盈利的组织,没有办法拿到很高的工资。假如说做到比较高级的社工。比如督导,可能会高一些。
# \0 e5 C* v9 \2 Q& Y7 `0 S
      “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晋升难。如果做医生的话,可以从一般的小医生做到科室主任。但是在这个医务社工这个岗位做了很多年之后,很有可能还是得不到提高,仍然是一名普通的医务社工。”
  f9 K- @+ F. M8 \+ K$ {
      》对策

3 M# `* K  Z; H4 Y) L/ v      努力提高医务社工待遇完善激励制度
! v9 k) o; E" o9 f7 C
      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低制约着医务社工的发展,那么相关部门会有哪些举措呢?

; v$ m8 h: `+ V" S      在市卫生局日前引发的《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医务社工管理机制和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医务社工人才培养、管理、评价、流动、激励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一支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开展医务社工作的专业队伍。
/ V" ]; D2 h& I7 v+ P' Y! W6 N& {
      在人才培养上,《意见》还要求探索在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下设立医务社会工作方向,培养兼备医学知识和社会工作技能的人才。在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研究生教育。建立和完善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立学校和医疗机构联合培养医务社工的平台。
- X4 M5 \+ b. n# i; W
      意见中还提到,努力提高医务社工的待遇。鼓励开展转岗培训。按照医务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要求,对于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资格证书但实际在岗的和拟转岗的人员,通过分层、分批培训,掌握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化水平。到2015年,逐步做到医务社工全部持证上岗等。
2 Q9 E- c( c9 _0 _% l/ q+ x
      》背景
: G! u. ~$ {" M6 U% A* B
      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试行》中表示,2013—2015年,逐步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医务社会工作。2015年,本市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科、肿瘤科等专科医院设置医务社工岗位,全市在岗医务社工总量力求达到400—500名,医务社工持证上岗率达100%。
1 _( ^5 h* X9 c" R8 j, [  D  r
9 W. k- f, m% `; i# V: q* Q2 J$ _% ~* ^2 g/ m
  c: Y/ ~, a3 X4 b2 E- ]

! ?  k+ u/ x' }3 Q9 J: j: D" _7 j' M原文链接: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2012-10/09/content_2673123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14 01:08 , Processed in 0.05138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