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管理增能 社会服务增效
2 k& S4 S% W& b, O+ a4 g3 j d 2012年09月20日04:13 来源:光明日报
8 |, P9 [5 `0 f 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了长宁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7 U" N1 Y7 E7 z) j) R6 |
+ }' P! |1 B: J i) Z 陆中秋摄2 {0 |6 I3 p B4 M- M1 K3 @2 p
: P' @9 B0 m- W5 D! q: N s# l 上海长宁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显著特征是在原有的基本体制架构上寻求社会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以达成社会管理系统的功能耦合。区政府通过调整社会管理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构成与相互作用关系,调整各子系统的内部要素配置结构并赋予要素新的功能,以实现社会管理系统的功能耦合,达到新的功能和效益。
4 x; F9 M7 L7 T) H* o
4 G2 R& {7 B; h 这种新模式的特性在于以“人本管理”为理念、以“功能耦合”为特征、以“综合联动”为方式、以“活力有序”为目标。它做到了重点整合、机制生成;细部设计、功能集成;组织孵化、服务延伸;项目运作、注重长效。它固化了党政与社会的合作机制,形成了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基层自治功能互动、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补的社会管理网络,不断增强着政府主导管理和社会自主管理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N8 H4 A M4 v, V H
% b! v( H. W5 i2 _$ W( d0 A9 o4 L
寻求高效管理与人本服务的契合,形成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互重。社会管理核心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关注照顾社会特殊群体,着重解决当前民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社会管理主体向多元化转变,适应市场经济、现代社会的变化特征;社会管理目标向强调公共服务转变,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 a+ ]3 r+ n! Y6 n6 ^/ T9 y" f' `: t. l3 X. e" T/ x
寻求体系调和与自主管理的配合,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的互合。建立社会管理协调组织领导机制,对社会组织、社会事务与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协调及服务;建立社会公共事务民众参与机制,开放公共生活空间,消除社会隔阂,促进社会融合;建立社会组织服务整合机制,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关系与规范行为的作用;建立社会公共服务前沿机制,加强基层社区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内容;建立社会管理监测评估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把握社会动态。
+ e1 S8 n. A: i3 c9 k9 |6 w( Y2 G; ?; K; K6 ?9 E
寻求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的结合,形成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的互补。依托信息化手段和基层群众工作优势,整合资源、梳理职能、系统集成,构筑公共安全大预防机制,筑牢公共安全基础防线;加强社会稳定的预案、预判、预警工作,构建多元调处格局,运用民主协调来增进社会共识,注重发挥基层社区矛盾化解前沿阵地作用;完善城区管理机制,坚持网格化、差别化与市场化理念,做实基层、基础与基本;建设城区综合管理联动工作平台,实现日常综合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有效衔接;按照统一指挥、功能完备、反应迅速以及运转高效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 t& S) o5 |' V$ A% v# J
4 P9 n+ V" F* O7 `2 ^: { 寻求静态整合与动态联动的融合,形成管理网格化与安全防控体系化的互撑。从静态的制度、体制、结构看,这种新模式是实现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多样性与公共性;从动态的运行、过程、方略看,这种新模式的本质是实现社会管理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以及经济性。从最终实施效果看,这种新模式的宗旨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V$ _8 U3 F" r7 ^ p
. Z) B. M4 s" S; D j0 L
( ]4 ^4 F% R! g, A5 A8 W
) r, Z4 B+ E* f, |+ h" a$ s
" f2 F( B, O8 t9 f" l4 x2 ^- Z5 n' j$ \" o
8 `" F2 f- b" m1 |' b! A( g' ]原文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2-09-20/14604117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