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偿社工不宜一棍子打死9 e; d% \* D2 z; b. F# x, o- H
2012年08月28日 03:11 来源:青岛日报
( U% m1 W) T1 Y
( q* v: ]$ b8 U. C( e 舒圣祥 8 v6 T5 r# o) @% R& j' i# K' r
' k" l- n) g4 q* O6 w& ]& H
12名员工在4年多时间募集了2364万元的善款,这样“疯狂的高效”曾让浙江金华的网络慈善平台施乐会广受赞誉。施乐会在求助者和捐助人之间搭建平台,承诺“每笔善款,100%到达受助人的手中”。不过,当施乐会“每个社工可以从每笔捐款中最高提成15%作为报酬”的消息一出,上述承诺被网民指责为“骗捐”的伎俩。有偿社工与公益慈善之间,是和谐共赢,还是水火不容?(8月26日《中国青年报》)
0 S9 Y" w w0 X# F" \9 E4 y/ @
+ @% T& m, T9 [ k 事实上,有偿社工在国外也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公众对慈善的期待都是善款百分百到达受助人手中,人们不能接受“提成”这样的词汇与慈善挂钩,即便其运作的相当透明。& E/ {/ K4 ~$ e6 y0 }
1 ^+ V- f) y" K& E 其实,“每个社工可以从每笔捐款中最高提成15%作为报酬”,这个模式的真实含义是先由社工垫付善款给受助人,再经施乐会审核后向网友募集善款,如果发生超募,那么扣除走访经费后不超过善款15%的部分,可以作为社工的报酬,如果没有超募那就没有报酬,如果完不成募捐计划,差额部分也是由社工个人承担。9 u \ O( d8 v6 c8 ]/ R+ H
* _) C) \5 Q+ D
施乐会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节省走访成本,让受助人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二是有助于提高帮扶主体质量,尽可能将善款送达最有需要的弱者手中。但是,坏处其实同样是一目了然的:一方面,“提成制”虽然鼓励了社工积极性,却也成为一些并不真正具有爱心的人的赚钱机会,另一方面,社工为了拿到提成报酬也好,为了完成募捐计划也罢,难免会选择信息轰炸的疯狂方式,会严重影响慈善机构形象。
9 F/ l. E6 {+ h
- |. l; ^, v$ l: V' i: [9 e7 V* H 经过一番理性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有偿社工不应该被一棍子打死。在网络慈善大多只是自发行为的背景下,施乐会试图在受助人和捐助人之间搭建直接的慈善捐赠桥梁,实现这种自发行为的正规化和透明化,这种努力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提成”的操作方法确实不适合慈善事业,这样的经济利益导向最终难免会伤害慈善,让慈善组织好不容易赢得的公信力毁于一旦。如何在“子路受牛”与公益慈善之间寻求到最佳平衡点,这是民间慈善组织必须面对的困难课题。
- R' X8 Z6 r }/ D
7 t' ?. b8 H8 J: Y, ^- E" S7 p/ n. Y. \2 o& u4 u6 w; }
/ k0 r5 Y4 Z/ O* u
# P+ N9 S; @, p! C8 x原文链接:http://news.timedg.com/2012-08/28/content_11802528.htm( m& q4 W4 u8 I# K# s8 a$ L* E3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