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7-16 09:30 编辑
0 [$ f1 s Q9 C" `6 I& g$ {; P+ H ^: n6 D, }; X" N
社会组织,别让浮躁成为致命伤9 M& @1 S* j) z7 S D3 @( A
2012-07-16 08:41 来源:南方日报
/ v* p' a: @5 f: E6 }: a 7月11日《南方日报・佛山观察》A03版《注册容易了,成长或许更难了!》
9 _( ~) _2 T9 A' e 除法律法规规定需前置审批的之外,全省社会组织无需业务主管单位,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 r( N1 T3 j5 e$ I2 Z& W0 Y 随着广东《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的出台,此前一度困扰社会组织的登记难题,有望得到有效破解,社会组织的登记,也很可能出现较大的增长;竞争,也可能随之加剧。
+ H7 F" {' I Z* ~) z+ x! z 南海区民政部门近日也传出消息,南海购买公共服务目录预计将于下月出台。这意味着,此前屡被诟病的“政府放权决心不够”等放权“迷雾”,也将被拨开,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行为,将有具体的指导规范。
& v0 v/ T5 ~) \# Y7 w) A& O# a 笔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虽然目前南海已拥有在册社会组织近600个,注册公益组织也达到了十几个,单从数据分析,南海的成绩在全市排在前列。但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即处在成长初级阶段的社会组织,尤其是注册公益组织,无法回避心态浮躁的问题。 H4 O# {- _8 h9 X @! e
一个典型的表现是,在参与政府公共服务购买时,部分号称服务专业的社会组织,在项目方案中就会出现一些诸如经费比例明显失调、服务手法粗糙、缺乏基本调研等“低级错误”。 @0 J4 K- G" X% T) x% ~
如果心态扭转不及时,面对接下来很可能加剧的竞争局面,这种浮躁,甚至会成为社会组织的一个致命伤。; Z* e4 J+ Z: H& [" [
因为,做过社会组织的人基本都知道,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的生存模式,社会组织尤其是注册公益组织,其公益色彩很浓厚,只是要通过一定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维持自身的生存及发展。一旦打破公益性质,闯入“灰色地带”,其在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将会弃之而去。
x" ]- v6 ^+ _' z* R& c) h/ P “不能沉下心来做事,想投机取巧拿些资源,肯定不能长久发展,这个行业比做生意要透明很多。”诚如笔者一位社工机构的朋友所言,在部门监管、购买方评估、社会监督等多重“注目”下,社会组织若浮躁行事,必然会损害自身乃至整个领域的公信力;若不能沉下心来提升服务质量和口碑,在接下来的竞争中,也必然会被购买方所抛弃。
7 S6 J, m8 k3 M2 |/ [3 R& w 笔者一位在南海区社工委的朋友也分析认为,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便是服务质量和品牌信誉,“政府要放权给社会组织来承接,也不可能放给那些不专业、没实力的社会组织,一旦出什么问题,政府的公信力都会受影响”。3 u2 Z% G( D4 Y! Y b# ^; _
当然,目前南海的不少社会组织,尤其是从广州引入的一些专业社工机构,凭借过硬的服务质量和严格的自律,已经开始赢得政府和社会的口碑,但从整体来看,浮躁的心态依然客观存在。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并接触社会组织的媒体从业者,笔者仍要提醒各类社会组织:竞争将至,别让浮躁成为你的致命伤!
1 s; L: o% b X5 h z% I9 \: | 赵进
% a# u! o. Z! Q+ v% h! \' c
% K' g& n0 } L本文来源: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2/07/16/15522883.html& y( |8 a& f, G4 a& F/ ~9 y
, T7 u6 X. I* o% K) c
" E* a, c: |- }-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