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下,社工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做台账等行政事务上。今年初,白下区在五老村街道率先试点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在社区上一级的街道成立市民服务中心,集中行使从社区收回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27项行政性事务,曾经的“台账社工”也正向“全科社工”悄然转变。 8个社区柜台合并为一
. w# P9 _% ~, B/ o/ [ 曾经,这27项行政类事务分散在五老村街道的各个社区,每个社区每天至少得有8个社工坐在柜台后等着居民上门。可由于社工对这些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并不熟悉,权利也并没有完全下放,结果居民虽然能在家门口办事,但办得却并不快。
. }6 V. ]5 ^- Q+ W; U& }3 U8 b 现在8个社区的柜台合并成了街道的一个柜台,长白街21号——五老村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在今年初正式开张,居民依然在家门口办事,但因为工作人员更专业,效率大大提高,仅单件办结的时间就缩短了20%。, P/ d9 b8 s9 w) ^
居民一个电话就上门& A |. R9 e. V1 D
记者昨天从白下区获悉,该区今年被确定为南京唯一一个“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除了以街道为单元,按照“15分钟服务圈”的标准设立市民服务中心,白下区还在全区58个社区划定了624个网格,将所有社工全部派进各自责任网格担任管理员,由被动坐等转向主动上门。
6 H( J4 e4 p6 l0 d 家住头条巷27号的冯宝珍是位90多岁的独居老人,上个月老人在家中不小心跌倒。接到老人的求助电话后,树德里社区的社工陈群立即将老人送到医院。此后陈群每天都会上门探望,还为老人申请了安康通。之前在社区负责维稳条线的陈群要对应区里的7个部门,随便哪个部门指示一下自己就得忙得团团转,到了年底做台账的时候更是忙得不歇火,俨然就成了“台账社工”。* A4 h4 g0 g% A! e. `: h6 j6 N2 W
社工每年至少“家访”一次
) U; T- H1 _( M; [( C5 v6 O4 G: N 以前不少社区居民觉得一年到头都见不上社区工作人员一面,实施网格化组团式服务后,这样的境况将彻底改变。白下区按照300户划分一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八种力量:联系网格的区机关干部、街道干部分别担任网格的政府组长;社区专职社工任网格管理员;吸纳社区民警、社区医生、保洁员等组成服务团队,而且明确规定:网格服务队每年至少走访一次本网格内的所有居民家庭。
( l: z* @, z6 R1 I 现在每天早晨一上班,陈群就到服务网格——头条巷19号至27号绕一圈。几个月跑下来,不仅熟悉了网格里的居民,解决事情也方便了许多。
" [# ~; @% t f* L" F8 Y 下半年将推广至全区# n# h% ?3 |5 q2 T- Y
网格化组团式服务在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社工的队伍也得到了锻炼。原来每个社工只负责自己一条线上的事务,现在所负责网格内的每样事情都要管,俨然一个“小社区主任”。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了适应网格里多元服务的需求,白下区还对全区900多名社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科社工”。而五老村街道试点成功后,这项改革措施下半年还将在全区进行推广。
$ y, |- |, q# D7 M4 F( u2 i) V. ~" Y, g. f& c9 i& w X,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