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忘忧草 于 2012-7-5 09:17 编辑
: _$ X9 u+ B& y8 M% i+ y' u: ?( M, a$ n% ?& C8 Q# n
两年前,崇安区政府计划出资购买一些社工服务项目时,上马墩街道的“老伙伴客厅”入选了。那时当地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有3671户,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12%;其中空巢和独居老人有1007户,共有1601人。根据社区老人的需求,街道社会事业办的工作人员决定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楼院延伸,创建“老伙伴客厅”,把有互助需求、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组成互助活动小组,消除老人心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我们想通过‘老伙伴客厅’的形式,让老人们真正找到活动伙伴并融入大家庭中。”7月2日,“老伙伴客厅”项目发起人之一顾蕙向记者介绍了两年来的发展情况。 8 W# M; m. I. W P/ V
全区已建“老伙伴客厅”103个3 o& s6 v, s# ~! F8 c' a+ e
据悉,到2010年6月,上马墩街道涌现了第一批7个“老伙伴客厅”,分别是书画客厅、健身客厅、丝网花客厅、戏曲客厅、编织客厅、花鸟客厅和棋牌客厅。这种新型养老服务形式,给很多空巢和独居老人带去了精神慰藉,让老人们的退休生活充满了活力。两年来“老伙伴客厅”已在崇安区全面推广,目前全区已有各类型的“老伙伴客厅”103个,共有3000多位老人结伴白相。
+ x A- S; y' i( l: L3 J 崇安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姚霁介绍,崇安区现有4.12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2.23%。由于处于市中心,寸土寸金,全区只有4家养老机构,共计1000张床位,算下来每百位老人仅有2.3张床位。因此,崇安区着力推广居家养老,现全区有3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做到所有社区全覆盖。“‘老伙伴客厅’这种新型家庭式互助养老形式,很受老年人欢迎,成为崇安区养老服务的一大特色。”姚霁说。" g9 Q7 v2 M- ]
“客厅”里的趣事乐事讲不完
0 n' |" N$ ]1 s% A “老年朋友想穿点,白头到老不容易;前世有缘今相伴,风风雨雨几十年;不要为了一句话,面红耳赤争到底……”前天下午1点半,在塔影苑社区的活动室里,20多位老伙伴们聚在一起,一边打快板,一边唱他们自己编的歌曲。大合唱是这个“客厅”的活动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老伙伴们还经常开展编织、缝纫、丝网花制作等活动,打拳和保健操则是他们每天早晚的“必修课”。
$ _: N# g, o& G3 T4 J2 F- a 家住瑞江花园的于阿姨爱好烧饭炒菜,不同季节应该吃什么比较健康,她都有一本账。在“老伙伴客厅”,她发挥了“大厨”的作用。“夏天适合吃凉拌菜,比如黄瓜现在是当季蔬菜,可多将其纳入菜谱。”于阿姨说。腌黄瓜、拌黄瓜、煮黄瓜、糖醋黄瓜、黄瓜排毒汤,光是黄瓜,于阿姨就有10多种做法。再加上其他成员的点子,她每天都把一些常吃家常菜的配料、做法编制成菜谱,发到每个成员的手里。
* S: N) |9 z/ _$ n* ~' I 在“老伙伴客厅”里,还有很多外来老人,他们跟随子女到无锡定居,通过“老伙伴客厅”融入到了无锡人的生活中。
, R) A1 L9 N* X0 {* R6 n 57岁的季金花来自安徽芜湖,2006年退休后投靠在无锡工作的儿子,过去每天除了接送孙子上下学外,常常感觉空虚孤独。“后来就到“老伙伴客厅”跟一大帮老人在一起玩,大伙儿之间的关系很亲热,因为常常跟他们在一起,现在无锡话我都能听懂了。”季金花说。& L5 q( u0 ?' x
68岁的钱国柱是“老伙伴客厅”中一个“戏曲厅”的厅长,约30个成员每月都要到他家客厅里唱戏,锡剧、沪剧、越剧都是拿手戏。除此之外,他们还把“戏台”搭到了户外,经常带着音响设备到蠡湖公园、锡惠公园等地去唱,也经常到常州、上海等地与当地的票友切磋交流技艺。“除了排解寂寞外,我们大伙儿的身体也越发好了,我以前有糖尿病、高血压,现在基本都好了,不再吃药。”钱国柱说。记者见到票友张兆玉时,她打扮入时、容光焕发,看上去不到50岁,没想到她已经62岁了。自从进“老伙伴客厅”,张兆玉爱搓麻将的嗜好也“戒掉”了。, |" c' p9 J7 B$ u- I' S
书画厅、摄影厅、编织厅、烹饪厅、健身厅、戏曲厅,在记者采访中,每个“老伙伴客厅”里都能讲出各自的精彩故事。$ n3 g/ A4 g" w4 m# s) N
客厅运作模式“自助+互助+他助”
, M9 ?2 d2 Q# ~! s7 g 采访发现,各类老伙伴客厅的“客厅”一般是设立在一位老人家里,这位老人便是厅长。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老人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客厅”,然后依据“客厅”的活动安排到那里去活动。因为“客厅”设在老人家里,这就要求主人比较热心、愿意奉献。考虑到经常活动所需的茶水、水电以及相关设备的费用,政府会给予“客厅”主人一定的补贴。- ]# P& O- V# ] `1 N
上马墩街道社会事业办科长薛梅是“老伙伴客厅”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她介绍说,“老伙伴客厅”这一项目是通过“自助+互助+他助”的模式来运作的。“老人在客厅里自得其乐,进行自我照料,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这是一种自助,同时客厅里各位成员之间还会互相照料,他助则是由社区、社工以及一些外部财力资源给老人的活动提供多方面服务。”薛梅说。8 C. m& p7 H2 H
顾蕙告诉记者,一个客厅的成员多是同一小区内相邻几栋楼内的居民,这样老人们不出楼院、不出小区就能享受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建立新的社交网络。而老伙伴客厅的厅长则由小区里德高望重、热情开朗、愿意奉献且有一定特长的老人担任。“刚开始,这样的老人是通过社工物色找到的,后来有些老人毛遂自荐,还有一些是客厅成员们推举出来的。”顾蕙说。6 L1 P2 [3 A7 ?( n S6 o& _9 _$ s
考虑到老人集聚的安全问题,崇安区民政局还在每个“客厅”里安装了居家助理“一点通”,如遇到什么问题,老人们可进行紧急呼叫。另外,老人们还可享受叫餐、家政等服务。顾蕙介绍,每个厅长还有一本《老伙伴日志》,上面记录了成员的住址、身体状况以及紧急联系人等详细信息,如果某位成员出现什么意外,厅长都可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应的人。6 x" a* [* C9 P% ~7 {7 d0 ]% W4 {
“老伙伴客厅”值得推广
$ M+ u" X3 j7 {* e- B; [" n, I “这种新型养老服务形式已名声在外了,常有外地人来学习取经。”崇安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于宏介绍,市相关部门也表示将在全市推广。" Z. R, ?( i+ @! W9 v
市老龄办对“老伙伴客厅”这种精神养老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市老龄办副主任杨韵辉说,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已步入老年期,待在家里面对的是无尽的孤独,而“老伙伴客厅”可以使没有伴侣的老年人找到新的伙伴,使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老年人重新找到新的生活方式。他认为,“老伙伴客厅”就近、方便的特点,使老年人不出小区就能找到自己的伙伴群体。他表示,作为精神养老的一种新形式,“老伙伴客厅”值得在全市推广。
* q7 C6 ^1 e& F) b 江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吕青教授认为,“老伙伴客厅”这种家庭式互助点有很多优势。传统意义上,老人一般是待在自己家里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力量,但现代社会的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家庭成员的力量越来越弱,老伙伴客厅则可以把很多老年人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样不同家庭之间提供的互助服务可以扩大互助支持的范围。其次,在老年人精神和情感需求的满足方面,“老伙伴客厅”这个大家庭会使成员得到较大的满足,而且老年人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形成新的社交网络,不至于与社会脱节。在活动过程中,社工也会介入其中,策划并组织活动,对政府资源和邻里关系进行协调。
% k' N$ Q4 \, u* |& T 吕青认为,“老伙伴客厅”这种形式除了可以发挥居家养老的功能外,对社区建设也很有益。“社区建设不仅要靠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参与也很重要,把老人们聚集到一起,除了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之外,还密切了邻里关系,从而使得整个社区团结起来。”吕青说。她认为这是探索养老模式和社区建设的一个好形式,值得无锡其他区域借鉴。(李忠兰)
, C7 a) @" M/ [) m# Y0 s&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