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里① 2004年6月,《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这是国内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开创性文件,是社会工作者职业地位得以确认的重要标志。《标准》对社会工作者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等级划分、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为社会工作者的培训、考核、岗位设置、薪酬标准等提供了依据。随着《标准》的颁布,“社会工作者”也正式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标准》的开发制订,只是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一个新的开始,《标准》颁布后,配套政策的出台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就被提上了日程,各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开展工作,创造社会管理的新机制,克服某些传统的观念和体制的障碍,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促使目前社会工作岗位上的从业者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吸纳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结束当前社会工作领域内专业与职业相分离、缺乏统一规范的局面。 同《标准》的开发制订一样,在《标准》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同样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实践发展,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 一、出台配套政策,设立社工岗位 2003年初,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在浦东新区的民政、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内,必须设置一定比例的社工岗位,成为国内第一次政府出台的社会工作岗位政策。之后,上海市民政局正式发文规定在本系统内设置社会工作岗位。2003年9月,上海市政法委推出司法社工制度,在社区青少年事务、戒毒及社区矫治等工作中引入社工制度,这些做法都极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 然而,与国内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高校社工教育相比,实际工作部门中针对社会工作的政策扶持与岗位设置仍然刚刚起步,大量有社工需求的部门仍然未意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与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管理新制度,仍然没有真正纳入到体制中去,这造成了两种后果:一方面,大量社工专业的毕业生,要么无法进入社工岗位,要么进入到一些“准社工”的岗位中,却无法开展真正的专业社工服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与人才浪费现象。另一方面,目前正在从事类似社会工作的人员,如社区管理人员、学校辅导员等,无法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培训,只能以传统的方式开展工作。 因此,贯彻执行《标准》,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首先要由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在有社工需求的领域内设置社工岗位,并保证由专业社工人员进入这些岗位。具体来说,目前主要包括以下部门: 1、民政部门:在民政系统中,建议在社会救助工作、基层民政工作、老龄工作及养老机构管理工作、社区服务与社工管理工作、残疾人服务工作、婚姻登记和离婚调解工作等。 2、教育部门:学生辅导、班主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等,以及学生工作、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青少年保护工作、外来人口子女就业管理工作等。 3、医疗卫生部门:医院医患纠纷、病人小组个案辅导、临终关怀工作、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卫生、社区康复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 4、司法部门:社区青少年事务、戒毒人员服务、社区矫治人员服务等。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和再就业指导工作、社会保障事务所等。 制定政策导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建议各部门在实施范围内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进行前期试点,运作成熟后再逐渐推开。同时建议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并组织其他人员进行社会工作培训,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与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大推进力度,形成一系列社会工作的职业岗位体系,并制订具体的岗位职责、岗位制度和岗位评估体系。 二、健全社会工作管理、运营体系 随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机构的不断增多,必然要求建立起社会工作的管理、运营体系,以保证社会工作事业的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社会工作管理、运营体系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一)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与职业标准管理部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开发与职业标准的制定部门,其职责包括: 1、实施、修正、完善《标准》。作为指导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准》兼有稳定性与开放性的特点,随着社会工作的深入发展,社会工作职业能力与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准》也要与时俱进,社会工作管理部门应主持《标准》的修正工作,可委托社工行业协会,组织社工专家与实务工作者,对《标准》进行周期性的修订。另外,根据《标准》的统一要求,还应制订各实务领域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准则,用以规范特定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如学校社会工作者职业准则、医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准则等,《标准》配套,使《标准》进一步完善。 2、出台社工相关政策。社会工作管理部门还应及时了解社工发展中的新问题、新动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出台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机构的相关政策,确立整个行业的发展规范。 3、购买社工服务。社会工作管理部门还可以发出社会服务项目,由社会工作行业协会与专业机构承接,通过项目管理实现社会工作管理,通过项目经费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支持。 4、社工资源总体调配。社会工作管理部门还要对社工资源进行总体调配,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社工力量,扶持新兴组织,确保社会工作行业的有序发展。 (二)社会工作者鉴定与注册机构 社会工作者鉴定与注册机构根据《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负责对社会工作者进行考核、鉴定与注册,组织社会工作者的晋级考试。对达到社工资格要求的人员,颁发相应等级的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对未达到社工资格要求,或在社工服务中违反社工守则与纪律者,吊销其社工资格证书。 (三)社会工作者行业协会 社会工作者行业协会的作用包括: 1、督导培训。对社会工作者提供督导和培训,提升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协助工作者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或通过培训,帮助工作者通过晋级考核。 2、信息交流。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以及相关人员与机构之间的交流、研讨与沙龙活动,及时了解社会工作机构与个人的新问题新动向,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与人才资料的信息平台。 3、权益维护。接受案主投诉,维护案主权益,及时发现社会工作服务中违背社工守则与纪律的现象;同时,接受社会工作者的投诉与意见反馈,维护工作者权益,并向社会工作管理部门反映。 4、项目管理。接受社会工作管理部门委托,管理社会服务项目,进行项目招标,确定承接机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 5、课题研究。接受社会工作管理部门委托,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进行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课题研究;收集社会工作职业新动向,向社会工作管理部门提出《标准》修正意见。 6、受《标准》制定部门委托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可承担社会工作者考试、鉴定和注册工作。 (四)社会工作专业机构 由社会工作管理部门与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培育成立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如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的服务社,针对社区闲散青少年建立的俱乐部等。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即可以承接具体服务项目,也可以向其他机构派驻工作人员以提供服务。 三、社工教育坚持“专业性”与“职业性”结合 社会工作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和职业,国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自八十年代开设以来,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近年来,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已有众多大专院校设立了社工专业。然而,目前高校社会工作的培养和教育,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际技能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还有待加强,将当前高校社工教学计划、教材与《标准》相对照,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有着众多差异,社工教育与社工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使很多社工系毕业的学生进入到社工岗位后,缺乏实际工作能力,难以开展有效的服务。为更好的衔接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岗位,必须实现社工教育的“专业性”与“职业性”相结合。 首先,专业性与职业性相结合,并不是要否定专业性与学科性,而是要在坚持专业性的同时,将社工人才培养的重点转向职业能力,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宗旨,紧扣《标准》中对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与知识水平的要求,完善教学计划与社工教材,强化实习操作与案例分析能力,使社工专业的学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其次,实现社工教育的“专业性”“职业性”相结合,还要求社工教育要走出高校,走进实际工作岗位,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目前,大量社工岗位从业人员缺乏社工教育背景,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有利于完成社工人才资源的顺利过渡,节省社工人才培养的成本,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大规模的社会工作推进。
# N x# a5 ?! D7 U: ]--------------------------------------------------------------------------------
①马伊里: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