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卢慧 于 2012-5-14 10:25 编辑
+ U, r# S3 z% B% a3 b9 b* v
! b' W( b, [% {7 |! R! n# z' P, u& o 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一般,带“什么”的询问往往能获得一些事实、资料,如,“你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些什么呢?”带“如何”的询问往往牵涉到某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如:“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而“为什么”的询问则可引出一些对原因的探讨,如:“你为什么不喜欢在寝室里了?”有时用“愿不愿”、“能不能”起始的询问句,以促进求助者作自我剖析,如“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害怕黑夜?”从中可见,不同的询问用词可导致不同的结果。 若固定于某一种方式询问求助者,就会失去了解求助者各个方面的机会,例如,仅仅用“什么”引导的询问句,则咨询的重心就可能仅限于事实与资料的获得上,而只用“为什么”起始的问句,则往往使求助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挖掘过去的经验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如何使用开放式询问,这与咨询师对问题的需要以及所接受的理论基础有关。有些咨询师不喜欢用“为什么”式的询问以避免用情绪性的问题来讨论过去的事物。然而理性情绪学派以及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师则十分注重“为什么”的句子,因此,这类句子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是适宜的。至于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理论流派则反对使用询问的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是咨询师凭着自己的感受,而侵犯了求助者的隐私。他们更倾向于运用鼓励、释义、情感反应等技巧来了解求助者,促进求助者自我分析。 使用开放式询问时,应重视把它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离开了这一点,就可能使求助者产生一种被询问、被窥探、被剖析的感觉,从而产生阻抗。同一句话,因咨询关系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些询问尤其要注意问句的方式,询问的语气语调,不能轻浮,不能咄咄逼人或指责,尤其是涉及一些敏感的隐私问题。询问是咨询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窥探隐私的欲望。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当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来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 若过多地使用封闭式询问,就会使求助者陷入被动回答之中,其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制,使之沉默甚至有压抑感和被讯问一样的感觉。面谈应使求助者有机会充分地表达自己,而封闭性询问则剥夺了求助者这种机会。有时,咨询师再三地用封闭式询问,而不是开放性询问,会花费时间而且不得要领,因为有时求助者更清楚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咨询中,通常把封闭性询问与开放性询问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 e- W+ T- r% P8 `" i! H8 m1 E4 v2 a5 M8 a0 x"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