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83|回复: 0

[华西] 【桂林】桂林有20万"空巢"老人 占老年人总数三分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7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目前,中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6%。在社会加速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等各种问题凸显,“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空巢”老人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关注老年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本报从今日起在“社会版”推出关注老年人生活的系列报道,以期再一次唤起社会各界对社会老龄化问题及老年人生活的关注。
他们有固定的收入,他们有儿有孙,他们身体还算硬朗……他们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空巢”老人,却也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抱着电视过半天的生活。他们静静地生活,静静地老去,他们是城市中的“空巢”老人。
日渐增多的“空巢”老人
据不完全统计,桂林市独居或夫妻两人生活的老年人约20万,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比例还在逐年上升
“阳光真好。”站在阳台上的罗奶奶感叹道,70岁的她和老伴住在高新区的某宿舍区。罗奶奶腿脚不好,走不了远路,入冬以来,住在2楼的她几乎没出过门。“我年纪大了,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够花,就不给他们添麻烦了。”罗奶奶说,她有一儿一女,都成了家,都很忙。没事的时候,罗奶奶只能倚着阳台,看着外面的世界。
这只是我市““空巢”老人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总人口为498.84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70.1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77%,比全国和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都要高出1.5个百分点以上。人口的老龄化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正不断增加。
计划生育政策在有效控制人口的同时,也降低了年轻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老年人数量的骤增,使得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由于独生子女到外地求学、工作等原因,离开家庭和家乡;再加上都市人际关系的日益淡薄以及生活习俗的改变,使得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父子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已经一去不返,“空巢”老人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据有关报道称,在我国北京等大城市,核心城区的“空巢”老人在老年人总人口中的比例已超过50%。据市老龄委不完全统计,桂林市独居或夫妻两人生活的老年人约20万,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比例还在逐年上升。
最害怕的是寂寞与孤单
“空巢”老人们幸福感普遍不强、精神孤独,亟待社会的关爱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空巢”家庭主要分为两类:本身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被迫“空巢”老人;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或自愿选择“空巢”的老人。随着社会养老观念的变化,与儿女分住成为当下老人普遍的生活方式,主动“空巢”的老人日渐增多。
“身体一年比一年差了,以前还可以爬4层楼,现在不行了。血压高、心脏病、胃病,去年住了两次医院,身体更差了,可怎么办哦。”陈阿姨是百纺商城的退休职工,今年83岁了。2000年时,老伴走了,她却拒绝搬去和儿子同住。“他们有他们的世界,作息时间都不一样,我和他们住不来的。”儿子没时间照顾她,帮她请了保姆,但保姆动不动要请假,换了两个以后,陈阿姨索性也不要了。陈阿姨说,一个人住,做饭太累也没心思,一般就随便吃点泡饭填饱肚子就行。最怕的就是晚上,白天还可以和街道的老人们说说话,到了晚上就只能在家看电视了。看腻的时候,没人说话,就一个人躺在床上看天花板发呆。在采访中,许多老人也表示,尽管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老伴同住,他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希望的是子女能抽空多陪陪。
苏大爷一个人,没有子女,老伴也去世多年。70多岁的他虽然经济上不算宽裕,身体却还算不错。苏大爷爱到处转,在榕湖社区可是出了名的。一会儿在邻居那帮忙,一会到图书馆前面晒晒太阳,想找他可不容易。苏大爷爱转却没“转”出更多的朋友。喜欢下象棋的他由于找不到棋友,已经7年没碰了。对于最希望什么的问题,苏大爷张了几次嘴,才缓缓地说:“我盼着下雨。下雨的时候,我朋友才会来我家找我聊天。”
有物质保障,身体还算硬朗,是当前社会衡量老人生活幸福的标准。而事实上,这只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与幸福无关。“空巢”老人们幸福感普遍不强、精神孤独、人际交往匮乏、日常活动范围较窄,亟待社会的关爱。
依靠自己也能寻找到幸福
然而,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另一个现象: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拥有固定的生活圈子,我市许多老人选择主动“空巢”。
但是,主动“空巢”却并不一定孤单。林大爷是原桂林市第7中学的退休教师,他的儿子有出息,买了大房子,他和老伴却拒绝搬去和儿子同住。“他们有他们的世界,作息时间都不一样,我们和他们住不来的,每周抽空看看我们就行了。”林大爷不愿意搬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牌友们。平常的日子,买菜、锻炼、打牌是林大爷和老伴每天的必修课,周末就给儿子他们做好吃的,生活既有规律也充满了乐趣。“我们都是退休老人,都是邻里街坊的,大家有共同话题,有时候聊得尽兴连午饭都懒得煮,大家一起去聚餐,好玩着呢。年轻人和我们可聊不到一块,老人谁不爱热闹,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日子也变得舒心多了。”林大爷笑着说。
中心广场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陆敏介绍,就他们社区而言,7000多人的社区有60岁以上老人800多人,许多都是“空巢”老人,但不是所有的“空巢”老人都孤单。社区“空巢”老人消除孤独感,保持快乐的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朋友和社会的关心,以及自身很好地调整心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老人们希望有个伴,家人的陪伴很重要,但是老人自己走出房门,和邻里朋友们在一起聚聚也是很重要的。”陆敏说。
为“空巢”老人撑起一片幸福天
多层面关爱“空巢”老人,才能真正解决“空巢”老人“空心”问题
目前,“空巢”老人的问题已经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对于“空巢”老人的现象,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李昌阳副教授认为,“空巢”老人问题主要表现有诸多缺失,如情感寄托缺失、社会关怀缺失、人际交往缺失等。因此,应该从个人、家庭、政府、社区、社会等多层面来弥补这些缺失,才能真正解决“空巢”老人“空心”问题。从个人层面上说,“空巢”老人切忌自我封闭,而应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身体状况容许的条件下,主动走出家门,与邻居、老朋友交往,尽可能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区活动或社会活动。在家庭层面上,子女应与老人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常回家看看、打电话、电脑视频问候等方式加强与老人的沟通,保持亲情。政府及社区、社会层面,应该加快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者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有偿服务方式结合起来,由社会工作者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服务“空巢”老人的志愿者队伍,策划并有效开展如家访活动、个案辅导工作、邻里关怀活动、老人小组活动、社区老人娱乐康复活动等,搞好针对“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
居家养老,是我市近年来推行的一项养老服务: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为居家老人们提供低偿或无偿的各项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日常看护、法律维护、文化教育及志愿服务等,精神慰藉也是服务内容之一。目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榕湖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陈冬莲介绍,榕湖社区的1494多户居民中,有30到40户“空巢”老人。他们大多过着独居或者两老相依的生活,十分需要关怀。社区通过开展居家养老的模式,安排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定期为老人们打扫卫生,同时号召邻里间互相照顾,尽量给予老人们照顾和关怀,使得“空巢”老人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社区内也形成了一定的“敬老爱老”氛围。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15 06:06 , Processed in 0.21817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