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从25岁到40岁,有不同的责任和焦虑,而体能、经验和心态也大不相同。: ]0 m& M0 G8 H6 L( y
刚毕业,一心想找份好工作,但到底什么样的工作算好,心里没底,也闹不清自己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
9 J P* u0 Q! R 工作两年有点感觉了,发现具备某些优势的人才够格挑好工作,于是想搞明白并缩小自己的差距。等到自己也能挑好工作甚至被委以重任,28岁、30岁到了,挣的钱多起来,买房提到议事日程上,却发现房价涨得太快,通货膨胀让手中的储蓄贬值,挣得多可能还不如买得对,会理财。* l7 r4 _* Y( t& |2 b! l
有人见别人赚了,也跟着炒股,却把本儿都搭进去了,他一咬牙,谁再提理财就和他急!人到这个阶段会发现,不是什么人都能靠投资挣钱的。' {$ l' z# m5 j F/ T' o# f4 o- s# q
28岁、30岁,正当主流城市人口的结婚高峰,女性很焦虑,是否马上要孩子?要,走势正漂亮的职业进程就会落后;不要,得拖到啥时候?超过35岁就不好了。- {& t) [( h& \; ?6 x* z
男人的35岁是焦虑的,经验和体力结合完美地运行到了黄金分割点,对总监以下的职位,如果能成这时候就该成了,到35岁还没升,有点急人了。
' s6 `: M v8 a" `4 B: x- B! e 40岁以后,维和、求稳成了主旋律,升职就算了,但求不要压力太大,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有条件的人开始考虑退休。
/ q: H+ b9 q9 m+ o9 O 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处在怎样一个阶段?然后才谈得上将会怎么去做。WHY比WHAT更重要。
- K5 J% U* @( D& z) B 理想的工作有四个特性:" Q: z6 U0 B7 P' E3 [( a0 h
一、是你喜欢的;3 r( S5 }8 y4 i! f( X* O( Y
二、是你擅长的;
2 c; k4 h F4 q) n( H 三、能使你赖以谋得想要的生活质量; I H0 F2 Q' _8 [* x
四、合法合情。( \% z' W3 ?$ M9 A {" ?
另一个角度的归纳显得复杂一些——优秀的人才有一些共性:( g( o5 g5 R7 ^8 A2 s! `4 Y S
敏锐的判断力;卓越的影响力;高效驱动业绩的能力。
$ P4 h; \* z- w+ L5 a$ d, U, G) R 判断力是对方向、机会的识别和把握。
8 p* T/ @) I* A5 H h+ [2 ` 中国人喜欢说,某某站对了队,跟对了人;又喜欢说某某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这下损失重了——这都是对判断力的一种评价。人的一生总在做出选择,审时度势,人无可免。5 E( q9 o; r1 J$ ?
判断力好是什么意思?当别人都还没看出来是个机会,你就先看出来了;光看出来还不够,还得抓紧采取行动把握住机会;甭管情况多复杂,你都能很快就抓住问题的关键,说话到点,做事靠谱。, W. w9 a* |" \9 Y4 o% M5 u
房价和股票从来没有像过去几年里那样深入而广泛地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小说中孔令仪劝沙当当把钱拿去买房,而杨瑞建议她买股票,这都是时代背景下普通人根据自己的见识做出的判断。
" S# z( I$ R" r 叶陶认为择偶是改变命运的第二次机会,他的择偶标准是,“漂亮的老婆不是他自己这样的穷人该想的,至于温顺,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顶钱使,如今啥都贵,男人要是自己没本事,就更该找个有本事的老婆,否则,就是对家庭、对社会都不够负责了。”叶陶在明确自己有几两本事、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后做出的判断,抛开俗气高雅不谈,逻辑上他的判断过程是合理的,强于无根据的自信。: D4 m- G# @* V% Y( f. j% y7 w3 [
当人有了清醒的自我认知,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就能更加达观和明智,知道哪些事情要有毅力去坚持,哪些事情要有心胸去放弃。
* G) M1 {( ]( h! F+ P 什么是影响力?+ A9 r: ~; ?7 g
我们会听到类似申明:其实,我还是没搞明白,但老王是内行,他说行,我听他的;我愿意跟着老王,他了解我,我想干啥不想干啥他心里有数,合作起来有默契;我是粗人,老张那酸不拉唧的德性,我没法跟他一块儿,人家老王也是文化人,就不像老张那样动不动就咬文嚼字。
; W5 |) m" m- G 老王明显善于施加自己的影响,说服他人和自己合作。此结果的原因何在?他明白人家心里担心啥、想要啥,而且,能根据对方的人际风格,调整自己的方式——这就是影响力好。
" ^$ O) ^- ?! |& C* t& _4 ^; w 要说服观点不一致的人与自己合作,除了解决方案确实有效,还需要好的沟通技巧。
6 y0 _4 P* ]! X. `. u4 u 职场中的主流精神需求有:被尊重,被信任,安全感。小说中,当拉拉意识到李坤的影响力有问题时,向李坤详细介绍了沟通的技巧,诸如陈述客观事实而不给对方贴标签以免引起争议;聆听并且回应;表示理解,但理解不代表同意等——这些技巧乍一看有些复杂,使用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人剑合一了。
& Z: T/ @$ L' @, n: B0 E/ _/ \3 o 关于驱动业绩的能力。
: d) I* ~. _" ~ 小说中,杜拉拉在评价大区经理陈丰的时候,曾提到他“永不满足现状”,这是驱动力好的一个典型表现。
6 G5 \" J, u) S7 r9 A6 N* p3 s$ D9 Q 当销售经理抱怨工资没有竞争力,杜拉拉明知道薪酬经理王宏不好讲话,还是主动找王宏商量,为了说服王宏,在很忙的情况下,她愿意承担薪酬分析的任务,她清楚周酒意对此有意见,但仍不同意应付了事。这个过程中,拉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积极主动地推进目标的实现,即使这样的行为意味着给自己找事儿甚至可能有风险——这是驱动力强的另一个标准特征。# L7 f% t& y- ?0 D4 H
作为小说,《杜拉拉2华年似水》展示了2005—2006年中国一线城市25岁到40岁人群的职场。同时,职场无法孤立于时代和生活,投资和住房作为黄金十年这场浩大的经济盛宴中尤为强悍的两条主旋律,被先知先觉者和后知后觉者或畅快或愤怒地演绎着,与各种经典剽悍的职场规则缠绵交织在打工者的思想中,成就一幅主流城市生活的画卷。 j3 V4 C, D W9 q( t; q' w
中国不是福利国,房子、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的解决,对大部分人而言,是通过打工的收入实现的,同时,理财和身心平衡越来越需要引起重视。
2 q3 Q7 g6 w1 t0 a 希望这本小说,能够对人们的生活有一些超越职场规则的现实意义,使我能回报市场和读者的知遇于万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