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影响其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只在某一个阶段出现,它们可能在任何时期都会发生,只是在特定发展阶段中更为重要,成为影响人格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
. d( q3 l( M7 g. X3 ~, m | 他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儿童游戏结构中的性别差异,(2)人的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冲突和解决,(3)关于儿童发展个问题的人类文化学的继续调查
* \0 x3 b) @) @( V. j9 N$ H/ x* ~ 人格结构观:
4 b6 o! T" }% q" d0 A) u- P: y* B 埃里克森同意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做伊底.自我和超我的划分,但他对 我的理解不同于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自我.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不再是伊底个超我压迫的产物.他把自我看作一种心理过程,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且能够加以控制.自我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经验的综合体,并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决定着个人的命运.自我过程已失去防御性质的重要性,其所表现的游戏.语言.思想和行动等带有自主性,具有对内外力量的适应性.
R) w0 X- a: U7 b$ e; _& I" z 在埃里克森看来,人格结构的核心是自我.他赋予自我许多积极的特点,诸如信任.希望.独立性.意志.自主性.决心.勤奋.胜任.同一性.忠诚.亲密.爱.创造.关心.统整.智慧等等.这些特性都是弗洛伊德从未提到的.他认为,凡是具有这些特性的自我都是健康的自我,它对人生发展的每一阶段所产生的问题都能加以创造性的解决.
/ k1 x& x( z0 f% c5 x- G 心理社会发展渐成说 :. K8 p# z. z3 i0 j. V+ I
他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这些发展任务都由有机生物学上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期望不断产生的冲突矛盾所规定.由于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与否,就有了两个极端,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了积极的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了消极的品质.每个人的人格品质一般都处于两极的某一点上.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品质.如果儿童在某一阶段发展不良,就会形成危机,但仍可争取向好的方面推进.! h' u; Y( w6 B! n! u
人生中八个心理社会的渐成发展阶段; `+ x& N1 {5 k r9 i6 M2 |
(1) 信任感与不信任感(0~1岁),相当弗洛伊德的口唇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我是我所拥有和赋予希望的我).
7 D* T x9 ~" C! R& g (2) 自主与怀疑感(1~3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我是我可以自由意志支配的我).
# W5 g" i) J5 L# V (3) 主动感与内疚感(3~6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性器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我是我所想象的我).
7 d! r# x \8 V/ _5 ] a/ a (4) 勤劳与自主(6~12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我是我可以学会做事的我). / t, C. k' b0 r7 H! } Y# l$ U# t
(5) 认同与角色混淆(12~20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殖期,体验着忠诚的实现(我是我应该成为的我). (6) 亲密感与孤独感(20~40岁),( 此阶段大约在二十岁到二十四岁)。这一时期属于成年早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我们是我们所爱的我们). 7 R- ^* z1 ]+ V4 r9 H G& M0 @
(7) 生殖与停滞感(40~60岁), (这个阶段大约是在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我们是我们能够关怀的我们).
6 X# ^5 z6 D! b+ C# z) J# T0 B (8) 自我整合与绝望(60~死亡).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晚期或老年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我是生存下来的我). 总结:艾里克森对人生的终身理论就是一个人充分发展自我的理论。在他的这种理论基础上,他认为人的苦恼就是“我应该相信什么,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等等问题。所以他的治疗理论就是重新整合同一性的过程。艾里克森的理论让我们重视:他到底需要什么,他想要什么。+ }) i2 F3 R) S" {# a4 f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S9 ` w+ g, X Y* B8 W& S/ ]8 p
评价- z+ E8 h, A% g3 T' l# W, M: ^" R
积极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重视的社会环境对自我适应作用的思想,从生物、心社会环境三方面考察自我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理论,使自我心理学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q6 [$ ]; O2 `' X6 X
消极方面:重要表现在他的理论体系不太完整,思辨性多于理论性。例如:他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人类社会和情绪发展的概况,但对于人类的这个成长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为什么发生等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