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759|回复: 0

从成长模式中探寻冰山下的自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1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tair家庭治疗”方法在剥权人员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 \3 j0 c$ L" i. [. Y; |! P1 W* K
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虹口区工作站 朱晓雷
: k) Q7 P* j% G8 ]# f& e, p+ I: G* F: u1 ~: `
( R/ o( T7 _7 B2 x
( ^2 t6 q0 p$ F# M3 e9 n% E% u. a; `
剥权人员在社区矫正中的管教措施是五类人员中最少的,而且大多数人员对是否享受相关政治权利报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在社区矫正中对这类人员缺乏法律上的制约力。社会工作者在对剥权人员的帮教中,尝试运用“冰山”理论通过运用家庭治疗模式来改变剥权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挖掘并转变其深藏在行为背后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使其行为随之发生改变,协助其重新踏上正途,以达到预防其重新违法犯罪的效果。
/ _2 Q) v# ?" t9 ^" n- {8 Q
9 F, \: j' `, X7 }一、基本概况
. J  O$ h  o$ P9 R  @9 w* U( z+ l5 c1 E# T9 I9 g; j% F% ^& z! k
服务对象,男,35岁,初中学历。曾经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刑满释放后再次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刑满释放后因单处剥权纳入社区矫正。回归社会后,服务对象凭借父母的关系找到了一份工作,父母认为服务对象有了稳定的工作就不会像过去那样在外面瞎混,稍稍心安。没想到上班一个月不到,服务对象便提出要搬出去独立生活,这使得父母的心又提了起来:担心他没有人管束,会再次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服务对象要独立,父母偏不让,每当提起此事便是无休止地争吵,最终搞得不欢而散,家庭关系极为紧张。
3 }1 D: i9 q( E* C- Z
" [7 P  h8 f: S1 x; |为什么单身的服务对象离开家庭的想法那么坚决,甚至是有些不计后果?父子之间的关系怎么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母亲又是怎么想的,她会站在谁的一边?在服务对象的首肯下,社会工作者介入了他的家庭。3 K, }8 b9 ]' _$ J; l
! k# R+ v) J' e  W
社会工作者:儿子近期的工作表现二老知道吗?
8 \. g( E/ m+ f7 q$ O9 o
+ m1 o( H5 ^8 l% ]0 [母亲:知道,他工作很卖力,单位里有一点成绩就回来告诉我们。
9 q. a$ z) X8 C8 o; P7 }, `$ ^3 E+ V! P
0 x/ L. Y" _8 b" ~: z0 y. x& G4 S社会工作者:平时与儿子交流沟通吗?谈些什么?
: A) c( R8 y& a7 U' h/ B* u  `/ R! c
母亲:谈的不多,主要是我们问一句,他回答一句。也就是聊些生活琐事。$ M& ^3 H0 F4 ]- ^

% Z- \. U' n1 o+ n社会工作者:问过他将来的打算吗?: P) i( b4 [8 M. J9 t

0 X& w/ [) d& w) q3 P母亲:问过,他就想搬出去住,原因就是在家里感到压抑受拘束。
# m0 O! b5 Y3 z' O% L
  b: Q) v  @. [! f: O% Y父亲:随他去!他这辈子算是完了,又不想学好了!" W. y4 g8 q) U1 F5 F

! U# L* q9 z3 C# `+ q社会工作者:怎么了?
# s7 n3 j1 p% q( s% S9 x
" ?/ f$ X& @+ }6 i* @父亲:每天下班回家,吃完饭就看DVD,尽是些枪战片、暴力片。说他两句就往床上一躺睡觉了,简直是不可救药了。他说我管他太多,可你看他姐姐,在我的管教下学习成绩从小学开始一直是非常优秀,最后顺利考进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他说到底是本质不好导致违法犯罪的。我们这里住的都是老战友,看他们的小孩多有出息,不是公司老总就是政府官员,轿车上下班。再看我的小孩“两进宫”,出来了也不知道好好用功,整天混日子,要不是托关系为他找到一份工作,说不定已是“三进宫”了。# \7 k4 c) i- \! _
( x8 @2 y2 y4 V  }* z
社会工作者:二老对他提出独立生活的想法有什么看法?
) f+ `& l+ L( n  \  }0 b. ]- V$ Y3 q+ n6 H+ h
父亲:他不行的。在牢里度过了近二十年,和社会脱节了这么长时间,出来后连工作都还没有适应,哪能独立生活?再说:在家里都无法管教,放出去更是无法无天。+ G- \) a' n& }" y' S1 M) k- Z  t3 V% i

7 e4 j/ [( {" H社会工作者:那妈妈的看法呢?- [9 [! V. T# M5 @& E  w
, i3 F/ \+ I8 t7 d. D5 c
母亲:......。(欲言又止)
7 Z# L' _/ |; e
% t( O2 `+ b4 T  S% |从上述谈话中,社会工作者已能看出些端倪:在家里父亲是掌权派,家里一切事务都由父亲说了算,母亲就是有不同意见也只能保留。家访中社会工作者发现一些细微的地方就是母亲好像有话要说,但碍于丈夫在场,没能发表意见。社会工作者就想单独与母亲谈谈来进一步了解情况,挖掘矛盾的深层原因。社会工作者得知母亲退休后在某学校里做兼职,便打电话与她要求单独与她沟通想了解服务对象过去的相关情况。在与母亲谈话了解到:父亲部队式的严厉管教让服务对象感到十分的反感。这使他养成了孤僻、独立倔强的性格,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别人的关爱,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特别需要别人的关爱,这也是他后来走入那个团伙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自己并不自知。第二次犯罪,家里没有请律师为他辩护,甚至没有作出一丝的反应,这使得服务对象对家庭彻底绝望了。这也是他为什么刚踏上工作岗位便要独自生活的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25 09:06 , Processed in 0.05424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